蔡付珺,谭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湖北 武汉 430022)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简称RB)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之一,对患儿的视力和生命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和危害[1]。本病与遗传有关。2/3的患儿在三岁前发病,偶见于成人,无性别差异,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约占1/4。我院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共收治2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除3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患儿均出于保存和挽救生命的考虑,而施行了眼球摘除术伴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义眼台植入术,部分患儿行术后化疗,术后恢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男15例,女1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13岁,均为单眼。眼内生长期21例,青光眼期5例,眼外期2例,全身转移期1例。处于眼内生长期患儿经瞳孔可见黄白色反光,其余期患儿因高眼压导致疼痛易哭闹,眼外期和全身转移期的患儿父母放弃治疗。
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下实行眼球摘除伴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义眼台植入术,术眼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眼药膏并使用绷带加压包扎 48小时,7天后拆结膜线。
26例患儿均顺利接受了眼球摘除伴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义眼台植入术,通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患儿恢复顺利,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生感染,住院8~16天后出院,患儿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2.1.1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从一开始住院,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家属及患儿沟通,患儿的家长是帮助患儿接受治疗,沟通医护人员与患儿关系的重要桥梁。[2]由于患儿年龄小,其并不知道此疾病对自身的影响,而患儿家属对其子女的将来会忧心重重,出现情绪低落和极度的焦虑,父母的不良心理状况可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3]护理人员应安慰他们首先要面对现实和理智对待患儿的病情,并向其详细讲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严重危害性,让家属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并告之眼球摘除术是现今阶段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广泛使用的手术方法,且Medpor义眼台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特性,当其伴随眼球摘除植入后能使患儿的面部外观饱满,告诉他们今后可为其子女选择合适的义眼使面部恢复正常形态,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并热情介绍主管医生的医德、医风及丰富的手术经验,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
2.1.2 心理护理
住院期间,患儿易对住院环境产生惧怕的心理,对医护人员的各种操作极为敏感,且离开家人后会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年龄稍大的患儿会哭泣、想家等,需要家人的支持、关怀、爱与鼓励。[4]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又安静的环境,护士长应安排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为其护理,以温馨的语言、熟练且轻巧的操作和温和的态度来减轻患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对患儿进行整体评估,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消除患儿对环境的陌生恐惧感,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应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鼓励他们打败病魔,运用感染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勇敢精神,减轻其对手术的惧怕心理,保持其心理状态的平稳,从而接受手术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操作。
2.1.3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对患儿需进行必要的全身检查,进行血尿常规和凝血功能的测定,以及心电图、CT等检查。了解患儿全身状况,测量患儿的体重,排除感冒、发热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术前一天可沐浴进行全身清洁,术前3天运用抗生素眼药水滴双眼,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及结膜囊各1次,必要时可行结膜囊细菌培养试验。手术当日上午再次冲洗术眼结膜囊,术前30分钟根据医嘱肌注术前用药。在行上述眼部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对患儿态度亲切和蔼,对懂事的患儿讲明操作目的,多使用鼓励和表扬性的言语为其说明。将各项检查和治疗为患儿尽量集中并统一完成,对低龄患儿在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的同时要迅速并轻柔地完成检查和操作,避免其产生疼痛感。指导患儿家属全麻术前夜间晚餐尽量给患儿少食油炸和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于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禁饮,防止患儿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呕吐,降低发生窒息的危险。在患儿的禁食期间要提醒家属进行有效看护,防止其偷食,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1 全麻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儿回病室的搬运时动作需轻柔平稳,在交接时应主动询问麻醉师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情况及有无异常反应。在患儿回病室前床边应备好吸引器、压舌板等急救物品,术后对全麻患儿进行心电监护,头偏向健眼方向,给予氧气吸收,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对于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神志要严密监测并加以记录,在患儿全身麻醉完全清醒6小时后方可使家属为其进流食,并注意防止患儿受凉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发现患儿术眼敷料出现松脱或渗血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换敷料或重新包扎等处理。大部分患儿在全麻未完全清醒前会发生躁动不安、高声尖叫和撕扯绷带等易激惹行为,护士应提前告知患儿家属加强对其看护,对躁动严重的患儿在必要时应使用床档和约束带,防止其出现坠床等意外情况。在患儿静脉输液时,应使用弹力绷带妥善固定留置针,防止药液外渗而加重患儿的术后不良反应。
2.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与存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快乐的感觉或情感经历。[5]由于术中需清除病变肌肉组织和神经,患儿术后回病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其术后反应,如为年龄稍大的患儿可让其自行表述其疼痛的程度,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进行对症处理;由于术眼的包扎会加重患儿的恐惧引起疼痛不适,护士可以指导家属为其讲故事,或播放患儿喜欢的歌曲,消除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尽量转移其注意力,增强其对疼痛的耐受性,使症状得以缓解。
2.2.3 饮食护理
患儿在术后为了促进其伤口愈合宜进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坚硬难咀嚼的食物如坚果,可根据患儿的喜好来挑选色泽鲜艳的蔬菜水果,以刺激患儿食欲,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等,少食油炸食品,保持患儿的大便通畅,防止排便时用力过度,3天未排便者,护士应告知医生,并根据医嘱使用缓泻剂。
2.2.4 术眼切口护理
术后48小时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为患儿解开加压绷带更换敷料,在操作时动作要尽量轻柔,避免患儿痛苦。首先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清除患儿眼部分泌物,执行眼科护理操作为患儿将典必殊眼药水滴入结膜囊,滴眼药后让患儿尽量闭眼卧床休息,不用力挤眼,不左右摇摆头部,防止发生手术切口裂开并诱发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指导家属注意保持患儿术眼清洁卫生,勿使其用手揉擦术眼,为患儿淋浴及洗头时应保持术眼干燥,勿将水流入眼内,如无感染,术后第8天拆除缝线。护士应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告知其患儿住院期间应避免探视人员过多进入病室,造成人员流动过多引起灰尘飞扬,安静、整洁的病房和空气清新对患儿的伤口愈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6]如患儿必须外出检查则需戴眼罩保护术眼。
2.2.5 心理护理
住院期间大多数的患儿都会产生焦虑和烦躁等情绪,而术后心理护理对患儿的康复治愈非常重要。护士应耐心向年龄稍大的患儿及其家属解释术后引起疼痛或其他不适的原因,给予患儿安慰和鼓励,疏导其焦躁的情绪,与其讨论他关心的话题来转移注意力。护士应多巡视多沟通,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并告知其家属疼痛的暂时性,防止家属由于担心患儿的康复而产生消极情绪。
指导患儿家属牢记出院后复查的周期及进行放疗、化疗的时间;指导并使家属掌握正确的滴眼药技术,了解其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应随时注意维持患儿的眼部清洁卫生,预防溅入异物;在居家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患儿玩尖锐及危险的物品如剪刀、弹弓等,增强安全意识,防止跌倒和碰撞术眼,注意保护好健眼。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为眼球摘除术。[7]简单的眼球摘除术可以降低潜在的危险,患者可早日返回到正常生活中去。[8]眼球摘除伴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义眼台植入术使患儿的外观大致完好,能防止患儿由于自身容貌的改变出现自卑或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只有规范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从对患儿术前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充分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检查以到其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疼痛、饮食、术眼切口和心理一系列精心的护理才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