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2021-01-10 12:33:16宇文冬雪李桂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5期
关键词:泻心汤萎缩性半夏

宇文冬雪,李桂伟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当今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慢性胃炎,是指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在我国,CAG发病率约为23.2%,CAG检出率占胃镜受检患者总数的7.5%~13.8%[2]。当前的医学技术水平认为,引发CAG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胆汁反流和遗传等等,其病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这导致治疗中CAG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从而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治愈的难度[3]。而中医药治疗CAG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优势。中医学通过病因认识、证候类型分布及中医药治疗研究三个方面的整理,来了解近几年中医药治疗CAG的新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CAG病位在肝脾胃,位列“胃脘痛”、“胃痞”等不同中医内科疾病范围,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感受六淫邪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太阳之胜……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4]。《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4]。第二,情志所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4]。第三,饮食不节。《灵枢·胀论》云:“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5]。《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4]。第四,久病化瘀。《临证指南医案》云:“初病在经,久痛如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6]。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

辩证是中医治疗的前提,而各医家对CAG的分型也是各不相同。2017年《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7]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认为慢性胃炎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证多见。杨晓南等[8]通过对300名CAG的研究表明胃阴不足型(20.00%)>胃络瘀血型(18.33%)>肝胃气滞型(16.67%)>脾胃虚寒型(16.00%)>脾胃湿热型(15.00%)和肝胃郁热型(14.00%),表明CAG的中医证型以虚症、瘀血为主。蔡悦青等[9]通过对近4年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最多,而后是胃络瘀血。曹志军[10]等对2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研究发现,脾胃虚弱证最多见。安贺军等[11]对172例CAG患者其证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证候分布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胃络瘀血证、肝脾失调证和胃阴亏虚证。杨紫文等[12]归纳中医证型分布与幽门螺杆菌、胃镜下黏膜、焦虑抑郁、胃肠激素、炎症介质、p53(protein 53)、血液流变学、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细胞增殖基因、X线造影、细胞核DNA含量等具有相关性。

3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3.1 脾胃虚寒型

张勇[2]研究表明,温中消萎汤(总有效率91.43%)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奥美拉唑肠溶片(总有效率62.71%,P<0.05)。王雪利[13]研究发现,温胃汤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可降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减轻胃痛,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陈稀烦等[14]研究发现,参芪健胃颗粒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属于脾胃虚寒证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还能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氧化应激状况。曲锋[15]研究表明,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

3.2 瘀血阻络型

唐亚平[16]研究表明理气活血汤(总有效率82.9%)治疗气滞血瘀证CAG临床疗效好。林存博[17]研究表明,一贯煎合失笑散加味(总有效率84.4%)治疗CAG阴虚血瘀证优于三九胃泰颗粒(总有效率61.3%,P<0.05)。

此外,廖媛[18]发现益气养阴化瘀汤+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枸橼酸泌钾疗效(有效率96.67%)优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兰索拉唑+枸橼酸泌钾疗效(76.67%,P<0.05)。中西医结合能更好的治疗瘀血阻络证CAG患者。

3.3 肝胃不和型

金鑫等[19]研究表明疏肝理气活血汤(总有效率93.55%)治疗HP阳性肝胃不和证CAG优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总有效率74.19%,P<0.05),方中白芍疏肝和胃止痛,莪术破血行气。王淋[20]等通过对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CAG肝胃不和证的Meta分析,得出柴胡疏肝散加减总有效率为95%,能改善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度、血清胃泌素G17。

另有马林等[21]发现在脾俞、中脘、足三里埋线对肝胃不和型CAG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主要症状。

3.4 脾胃湿热型

齐金焕[22]观察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味(总有效率95%)治疗脾胃湿热型CAG好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总有效率75%,P<0.05),半夏泻心汤对HP的清除也优势突出。同时聂玉环等[23]的实验、刘静等[24]的Meta分析也指出半夏泻心汤的治疗优势。半夏泻心汤为和解剂,针对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开结散痞,和胃止呕;干姜味辛,与黄连、黄芩配伍,辛开苦降,泻心消痞,同时调和寒热,燥湿祛痰;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气,促进运化,复其升降,以补为消,故诸多医家对其运用灵活且疗效颇著。

3.5 饮食伤胃型

最近几年对饮食伤胃型的研究较少,还是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保和丸居多。刘思毅等[25]研究表明临床中饮食停滞的CAG患者,用保和丸加减效果良好。消积导滞法可以恢复脾胃纳谷运化功能,是治疗CAG的关键。

3.6 胃阴亏虚型

刘洋等[26]指出沙参益萎汤(总有效率95%)治疗CAG气阴虚证与摩罗丹浓缩丸(总有效率86%,P>0.05)疗效相当,但治疗后内镜下炎症程度较摩罗丹好。徐纪文等[27]研究表明自拟滋阴养胃汤联合根除HP治疗胃阴亏虚型CAG的疗效优与根除HP联合养胃舒胶囊,自拟方中滋阴药物较多(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等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马睿[28]发现益胃汤加减治疗胃阴亏虚型CAG疗效好,症状及胃粘膜萎缩病变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采用中医药、针灸等联合疗法在治疗CAG时不仅疗效肯定、复发率明显降低,并且具有显著的优势。而对CAG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则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它使得治疗更加精准、灵活。CAG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恶心、贫血及胃内游离盐酸减少等,但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明显症状[29],平时诊疗中应当重视。在整体观的影响下,中医治疗将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体质因素等结合,使治疗更有的放矢[30]。周英武等[31]认为CAG的未病先防很重要,重视预防,平素饮食有节/洁,性情平和、肝气舒畅,生活起居规律,对于临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泻心汤萎缩性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2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4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11:02:42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卷卷当道之花开半夏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6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