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佳薇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沈阳113122)
寄生虫病在各种规模的养羊场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在放牧类型的羊群中属于常见多发病,不仅呈现出大量传播现象,还会增加养殖成本,治疗不及时羊群也会出现死亡现象[1-2]。由于寄生虫病属于慢性的消耗性疾病,在实施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避免机体由于感染疾病而受到严重的损害,以保障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
春季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在草长莺飞时节,各种虫卵也开始大量繁殖。当放牧羊群接触感染寄生虫时,机体陆续会出现贫血、生长缓慢等情况,还会引发肢体燥动不安、脱毛、皮肤结痂等方面的损伤,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死亡[3-4]。及时的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有助于提高羊群的养殖质量和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羊舍的建设初期,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气候干燥以及交通便利的山坡位置。此外,还需要远离社会群众的居住区域,同时还应确保周围的水源、牧草等资源充足,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病菌的滋生。
在羊舍的建造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羊群的总量设置相应的规格,并选择高床式的羊舍模式,再结合山坡的情况,设置母羊的产房、补喂饲料槽以及饮水设备等方面的设施。除此之外,还要将粪沟建设在羊舍的内部,避免由于积水和降雨的情况制约清扫工作的顺利开展。
春季羊群进入繁殖季节,为了更好地改善羊群品质,有些地方羊场常有种羊流入流出的情况。在引进种羊之前,需要向当地的养殖企业了解寄生虫病防控情况,并结合现地的流行病学进行前期的寄生虫病防控工作,从而为后期的配种和并群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在引进种羊的过程中,应提前了解当地养殖厂的运行情况以及往期的寄生虫病发生状况,以便制订科学化的预防措施,避免寄生虫病的发生和蔓延。
在引进种羊之后,需要在进场前对羊群进行逐一消毒,并采用特效的消毒药液和驱虫药液对羊舍进行消杀处理,确保消毒工作的全面化实施。
为了保证种羊的养殖质量,相关人员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药物的方法对现有羊群进行前期驱虫工作。此外,还可以利用药浴的驱虫模式,与其他驱虫方法协同使用,提升驱虫效果。
首先从羊群的日常清洁工作入手,及时清扫羊舍,清理出的粪便以及杂草运送一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并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避免病原菌和虫卵的滋生。
保持羊舍内部的水源供应,保障饮水质量,做好放牧以及收牧过程中的饮水工作,同时还需要为羊群提供充足的淡盐水,避免羊群在外界环境饮用不安全的水源,以免感染寄生虫。
枯草期的早春,放牧羊群采食草料不足,收牧后应及时补充优质饲草,避免草料中夹杂冰雪、霉变或被虫卵污染,帮助羊群恢复体能,提高整体抗病能力,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每年春秋进行2次定期驱虫,可以很好地控制羊群寄生虫病发生,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羊场,应根据当地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制订严格的驱虫流程和管理制度,各级养殖人员都严格按照驱虫程序要求实施,并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避免寄生虫病持续蔓延。如果发现病例,应及时确诊,根据感染程度及虫卵存活节奏,采用药浴、口服等方法进行驱虫,驱虫周期保持2个7 d以上,可以很好地巩固驱虫效果。
在实施驱虫工作的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对羊舍和运输种羊的车辆进行消毒,避免寄生虫留存。同时,还需要对羊群进行长期观察,当发现染病问题时,需要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
在治疗时可以直接利用丙硫咪唑片,并结合机体的体重情况决定实际的用量,并将用药的周期保持在7 d左右,以便充分地发挥出药物的实用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将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和维生素B12注射液10 mg混合使用,并逐一对羊群进行静脉注射,达到补充护理的效果,避免继发性的感染问题。
在实际的放牧过程中,相关的人员需要选择地势较高或者干燥程度较强的地区,同时还需要利用5 000倍的液硫酸铜溶液实施消毒处理。此外,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舍内的杂物进行清理,为羊群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
羊群在感染少量寄生虫初期,可能不表现发病或临床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寄生虫的不断繁殖增多,羊只身体消耗量增加,对外界的抵抗力下降,易造成其他合并感染。为避免寄生虫病对机体的健康生长造成更大威胁,除了应及时治疗外,还要防止其他病原菌的入侵,彻底保证羊群安全。
为了避免羊群感染寄生虫病,养殖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放牧地点,并加强对饲料和水源的控制力度,同时要保证舍内干净整洁,再通过定期的驱虫以及消杀活动,实现对寄生虫病的全面化防控,在保障羊群健康生长的同时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