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绥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绥中125200)
犊牛的呼吸道疾病属于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养殖的过程中较为多发,导致疾病感染的原因也呈多样化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犊牛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嗜血杆菌、溶血曼氏杆菌以及支原体等病原。由于犊牛的抵抗力较差,所以一旦感染了呼吸道疾病,会对犊牛的生长与存活率带来消极影响。
犊牛的呼吸道疾病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并不多见,所以一般致病的成因都被看作是由于病原的侵袭以及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病菌会对犊牛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再加上养殖环境较差,不仅会导致犊牛的代谢出现混乱,还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引发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在现阶段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此类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该疾病在传播的同时,还会受到不同季节的影响,且在冬、春季节较为多发。
虽然不同的犊牛群体之间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且犊牛的身体状况也各不相同,但是此类疾病的发病情况却不受犊牛的日龄以及生长阶段的限制,各日龄以及年龄阶段的犊牛均可感染此项疾病。
当养殖场并未出现犊牛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状况时,其场内在一般情况下会呈现出急性经过的情况;若养殖场内的犊牛感染了此病症,那么则会呈现出慢性经过或者隐性经过的情况。另外,犊牛呼吸道疾病还具有发病率高、感染周期长等特点。
由于养殖场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所以当场内的养殖密度较大时,此类疾病的病原体就会直接通过牛群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此外,牛群之间的哺乳以及交配行为,同样也会导致犊牛呼吸道病病原体的传播流行。
当此类疾病在犊牛体内潜伏3~5 d时,会引发轻咳以及呼吸困难等现象,此时为发病的初期;当感染后的2~3 d,咳嗽现象加重,且随着体温的升高,犊牛的食欲会逐渐下降,虽然饮水量增加,但仍然会出现僵化的情况。
当犊牛患病死亡之后,需要采集病死犊牛的肝脏组织,并制成涂片,再利用姬姆萨染色剂和革兰氏染色剂实现对涂片的着色,当涂片干燥之后,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发现革兰氏染色剂并未着色,而被姬姆萨染色剂所染色的致病原较多时,则可以怀疑是感染了支原体。
将采集到的患病材料进行研磨粉碎之后,直接将其接种到含有支原体的培养基上,并连续5 d将其放置于4.5%的二氧化碳环境当中,若发现培养基当中长出小型的灰白色煎蛋状致病菌时,则可以判定该病原体为支原体。
当通过对病原体的判断确认犊牛已经患有呼吸道疾病之后,为了使其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可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为患病犊牛注射一定剂量的卡那霉素,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若发现犊牛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则应将注射药剂当中兑入5 mL的尼克刹米再实施注射。为了能够保障肌肉注射方法的成果,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治疗方法当中对于疗程以及药剂配比的要求实施操作,不能随意加量或减量。
养殖场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自给自足的方法选择当地的品种进行养殖,避免由于引进外地犊牛带来的病原体感染问题。若当地的犊牛品种无法满足养殖场的实际经营需求时,那么在引进外来犊牛的同时,必须要加强检疫工作的实施力度,对牛群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化的检查,并结合有效的免疫以及消毒措施,确保牛群当中致病因子能够被及时清除。
为了避免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而带来的病菌传播问题,养殖场首先应严格把控各个厂区的牛群密度,并采用分群饲养的方式,结合牛群的日龄、生长阶段等情况,对牛群实施分群管理。此外,养殖人员可在饲料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成分,从而达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不仅如此,由于环境的卫生情况对牛群的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养殖人员还需要同步做好食槽以及养殖区域的清理工作,使卫生状况达标。
牛呼吸道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但却易被忽视的疾病,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药物使用不当、环境温湿度不适宜或突变、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在北方冬季,常因饲养管理人员疏于管理而使牛只遭受冷应激而发病。一旦有牛患上呼吸道疾病,会使病原在群体内传播,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普遍感染,增加预防与治疗的难度。牛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牛常以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纤维素性肺炎等表现为主。预防该病需要做好环境消毒、疫苗接种和细节管理等相关工作,不能怕麻烦而忽略相关程序。
在犊牛养殖的过程中,虽然注意了对病原体等致病因素的分析,但是仅凭对源头的管控难以实现良好的疾病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应结合犊牛呼吸道疾病的患病以及传播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严谨的试验结果,明确此类疾病的病原体种类,进而再使用有效的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防护措施,对染病问题进行优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