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竞环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2021-01-10 05:15周文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方用利水水肿

刘 佳,周文祥

(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水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伴随体征,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等[1-2]。根据产生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肾病性水肿和肾炎性水肿,属中医“水肿”“水气病”范畴。管竞环教授是湖北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近5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管竞环教授临床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管老认为水肿是由水津代谢失常所致,性质相同[3],其主要与肺脾肾及三焦密切相关。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能被人体有效利用,反之不能被利用者为水肿。《素问·经脉别论篇》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张景岳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津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正常津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膀胱失于气化,导致体内水液停留于局部而成水肿。水液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气行则水行,三焦为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元气通畅,肺脾肾三脏各司其职则水液运行如常。肾性水肿其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脏腑虚损,饮食失调,水湿内生或瘀血内阻,外因有外感风邪、湿邪,风水相搏结,湿郁而化热,或外感湿毒。

管老认为肾性水肿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在于肺脾肾亏虚,气虚无以推动津液运行,津液停留于局部而成水肿,水肿又可影响气机运行,故每因虚致实之水肿易缠绵不愈。标实不外乎湿热(毒)、瘀血、水肿、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血不利则为水。气滞、血瘀、水肿三者常互为影响。管老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风邪常为发病的启动因素[4]。

2 辨证论治

2.1 实证

风水相搏——宣肺行水法。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善行而数变,风水相搏,推波助澜,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寒者,治宜疏风散寒,宣肺行水,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偏于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用越婢加术汤加减。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常加用桂枝、杏仁、前胡、桑白皮、桔梗、射干等宣肺化痰中药。

湿热(毒)内蕴——解毒利水法。湿热或湿毒浸淫肌肤,表现为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数等,或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治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临床合并皮肤病变时,可适当使用外用皮肤药。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天花粉、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等解毒疗疔中药。

气滞血瘀——行气化瘀利水法。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停聚,气滞血瘀,而表现为水肿迁延不退,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舌紫暗,脉涩。治以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血、水三者易互为勾结,故此法应贯穿水肿的治疗全程。常用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川芎等行气活血化瘀中药。

2.2 虚证

肺脾气虚——补气健脾利水法。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土克水,脾为制水之脏,脾虚则水湿内生,土生金,脾气虚,母虚则子亦虚,多表现为肺脾气虚,其证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声低懒言,纳呆便溏,吐痰清稀而多或久咳不止,气短而喘,或见面浮肢肿,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治宜补气健脾,淡渗利水,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黄芪、白术、陈皮、山药、茯苓、薏苡仁、桔梗等益气健脾中药。

脾肾阳虚——温阳利水法。肾为水脏,为先天之本,且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肾常互为影响,多表现为脾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气不化水,下焦水邪泛滥而表现为身肿,腰以下为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等症,治以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方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常用烫狗脊、盐杜仲、牛膝、补骨脂、肉桂等温肾阳中药。

肺肾阴虚——滋阴利水法。主要见于素体阴虚或肾阳虚日久不愈,阳损及阴,或长期使用激素患者,肺肾两脏,阴液互滋,“金水相生”,表现为水肿反复发作,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颧红,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利水不宜过快过猛,防止进一步伤阴,治宜滋阴与利水兼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石斛、麦冬、天冬、玄参等滋阴中药。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利水。多见于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血液运行无力,血液黏稠度增加,在治疗上,配合活血药物疗效更加。临床常用丹参、当归、虎杖、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

3 经验总结

控制感染。管老认为水肿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往往因感染而加重,所以应首先发现并积极控制感染,尤其应注意隐蔽的感染,如龋齿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泌尿系炎症等[5]。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为发病的始动因素,故临床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管老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荆芥、防风、桂枝、银花、葛根、菊花等祛风解表类中药,表证去则水肿易于消散。若出现反复感染可考虑手术,如扁桃体摘除等。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水饮凌心射肺,可表现出咳喘、心悸、胸闷、不能平卧、气短、水肿等一派危象,相当于西医中的心衰、心包积液、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急则治其标”,管老主张急性期宜标本兼顾,以标实为主,在辨证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疏凿饮子、舟车丸等方[6]或西医的利尿剂快速消肿,但不可长久使用,“中病即止”,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后期水肿渐消,机体正气虚弱无以抗邪外出,治疗上宜标本兼顾,以本虚为主,多用黄芪、太子参、党参、白术、山药、牛膝等中药。反复水肿患者要注意防止感染,可加用玉屏风散固表防邪。

理气活血贯穿全程。水肿的基本病机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气、血、水三者常互为影响,气虚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或气滞血行不畅,血行瘀滞,血不利而为水,故管老在治疗肾性水肿时常配伍适量理气活血药,理气药常用陈皮、木香、紫苏叶、枳壳等,活血药常选用活血化瘀兼利尿消肿者,如牛膝、泽泻、益母草等,正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祛湿而不伤阴。水肿属湿,临床常用“开鬼门,洁净府”治疗水肿,治法多为解表发汗、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燥湿、健脾祛湿等,利水不宜用力过猛、过久,否则愈利气虚、血瘀、水肿愈互相勾结,水肿愈难消。管师认为消肿宜缓,慢性肾炎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利水过快则进一步加重血液瘀滞,易致血栓形成,且利水过快易丢失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进一步加重水肿。

始终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肺脾肾各脏功能正常,同时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上输布津液于肺,下输肾与膀胱,水液代谢通道无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旺则内湿无以生,故需始终顾护脾胃,管老常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白术,陈皮,茯苓、砂仁等补脾健脾祛湿之品。水肿患者需低盐饮食,并可适当运用食疗,如绿豆汤、红豆薏米茯苓茶等。

4 经验方

水肿汤。药用黄芪、党参、冬瓜仁、茯苓皮各30g,赤小豆、山药、薏苡仁、石韦各15g,泽泻、车前子、猪苓、白术各12g,麻黄、桂枝各10g。管老认为水肿为本虚标实之证,黄芪与党参归肺、脾经,合用健脾益肺,鼓舞清阳,脾旺则湿不内生。山药平补肺脾肾,增强黄芪、党参之功。冬瓜仁、赤小豆、薏苡仁,性偏甘寒,合用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白术苦甘温,防止寒凉药物伤脾胃,助黄芪补气之功,兼能健脾。茯苓皮、泽泻、猪苓均利水渗湿,泽泻兼能泻热,与车前子合用,泻下焦湿热。石韦归肺与膀胱经,利尿通淋,兼清肺止咳。慢性反复水肿患者,易于因感染而诱发,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治疗宜加用麻黄、桂枝,解表兼能温阳利水。药理研究表明,麻黄、桂枝具有抑菌、抗病毒、利尿等作用。

5 典型病案

王某,女,60岁,2019年9月3日初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双下肢为主,无尿量减少,间断尿中泡沫增多,曾于某西医院治疗,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衰竭,予以西药治疗效果不甚满意。1周前劳累后出现全身水肿,按之没指,以双下肢明显,伴小便不利,身体困重,疲倦乏力,偶有咳嗽,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弱。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隐血(+)。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中医诊断为水肿(肺脾气虚证)。治宜益气健脾利水兼行气活血。药用黄芪12g,桑白皮12g,大腹皮10g,茯苓皮12g,陈皮10g,泽兰10g,猪苓12g,桂枝6g,枳壳10g,川芎10g,丹参12g,薏苡仁10g,川牛膝10g,牛膝10g,土茯苓10g,白茅根14g,芡实10g,紫花地丁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2019年9月17日二诊,水肿较前减轻,纳可,小便量增多,仍觉肢体困重,实验室检查示尿蛋白(+),隐血(±),前方继服14剂。2019年10月1日三诊,水肿基本缓解,稍怕冷,口干,前方去桑白皮、紫花地丁、土茯苓,减轻利水药物剂量,防止过度利水伤阴,稍佐生地黄养阴生津,烫狗脊温阳利水。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1月后复查尿蛋白(trace),隐血(-),无不适,随访半年未复发。

6 总 结

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性疾病常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或伴有低蛋白血症,以及慢性肾衰竭所表现出来的电解质代谢紊乱等,临床中各个症状可相互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在西药控制好其他症状的同时进行辨证。肾性水肿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常虚实兼夹,故应分清主次,培补与祛邪同用。其病机复杂,常被感染所诱发,应注意防止感染。

猜你喜欢
方用利水水肿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