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业全 施学锋
(1.上海聚源蔬果专业合作社,上海 宝山200942;2.上海市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宝山201901)
上海聚源蔬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和上海市级蔬菜标准园,现有大棚蔬菜生产面积15.13 hm2,主要种植广东菜心、芥蓝等绿叶蔬菜,全年茬口安排紧凑,土壤障碍严重,影响了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改良土壤,促进蔬菜增产增收,近年来合作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多项土壤保育和修复技术实践应用,应用效果较好,现将其介绍如下。
合作社成立较早,传统的设施菜田洗盐技术应用成熟,一般根据大棚设施蔬菜生产情况及大棚构造(单栋或连栋)采用揭膜淋雨或灌水洗盐(多与高温闷棚措施相结合)技术。连栋大棚不易揭膜,且揭膜成本高,6~9月高温期间,合作社菜农常利用大棚换茬空档应用灌水洗盐技术改良土壤。前茬蔬菜收获后清洁田园,在准备灌水的区域周边筑一定高度的土坝,向土坝内灌水,灌水深度4~6 cm,浸泡土壤10~15 d,盐分较重的地块可浸泡30 d左右,淹水期间需多次放水灌水、排水晒田,待土壤晾干后耕翻耙平,种植下茬作物。单栋大棚主要应用揭膜淋雨技术保育土壤。在多雨季节,菜农利用大棚换茬空档揭除塑料棚膜1个月以上,借助雨水淋洗菜田,实现洗盐的目的。设施菜田洗盐技术洗盐效果较好、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便于推广应用。
近年来,在上海市和宝山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对次生盐渍化及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集成应用了深翻灌水、撒施有机肥、使用土壤消毒剂、双层薄膜覆盖等多项技术措施,土壤减盐、土传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7~9月高温季节,前茬作物出地后清洁田园,深翻35 cm以上,均匀撒施氰氨化钙40 kg/667 m2(也可撒粉碎后的玉米秸秆1.0~1.5 t/667 m2),翻耕土壤,使氰氨化钙(秸秆)与土壤混匀。翻耕后,向大棚内灌水至积水,地面覆盖透明薄膜,密闭大棚,15~20 d后打开大棚并揭去薄膜,翻耕土壤,通风7 d左右即可种植下茬作物。闷棚期间大棚内应保持积水。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结合深翻灌水进行高温闷棚。
2018年合作社所有蔬菜生产大棚内安装了喷滴灌设施。由于绿叶蔬菜的种植面积较大,合作社蔬菜生产的水分供应以喷灌为主、肥料供应一般使用比例式施肥泵和移动式施肥机,为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合作社已全面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即在水中加入水溶性好的肥料,把水分和养分定时、定量直接提供给蔬菜作物,将给土施肥转变为给作物施肥,蔬菜生产的节水、节肥、省工效果突显。
合作社在做好常年蔬菜茬口的轮作外,对土壤次生盐渍化较严重的地块实行蔬菜、玉米(水稻)轮作。玉米根系深,可吸收土壤中大量养分和盐分,能降低耕作层盐分浓度,此外玉米秸秆粉碎后还田有疏松土壤的作用。2017年7月中旬~8月下旬,在田蔬菜收获后,合作社分2批次在79个大棚内(计4.33 hm2)种植水稻,实行蔬菜、水稻轮作,有效减轻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具体措施:蔬菜采收后,大棚揭膜种植水稻,水稻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措施均按常规;水稻生长约30 d后,将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然后灌水浸泡,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大棚,促进水稻秸秆腐烂。
研究发现,微生物菌肥可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用量。增施微生物菌肥后,蔬菜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佳。近年来,上海各级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菌肥,合作社根据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使用了喷施宝、环垦地养力、植物精华素等微生物菌肥,蔬菜增产提质效果明显。
上海聚源蔬果专业合作社应用上述几项土壤修复和保育技术后,设施菜田的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蔬菜病虫害特别是土传病虫害发生明显减轻,蔬菜增产效果显著。在今后的蔬菜生产中还需不断优化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蔬菜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