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锋,周子军(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 湛江 524000)
近年来,随着海上平台智能化建设和提质增效管理提升的应用,海上平台无人化和少人化的建设,海上某井口平台管理生产井增多,动静设备多,设备维保和故障维修无法满足高效完成。
海上某平台是一座八根桩腿带模块钻机的井口生产平台,平台不设油气水分离、处理系统,生产的物流经简单计量后通过海底管线混输至中心平台,进行处理。平台设置有原油生产系统、注水系统、化学药剂系统、工厂风/ 仪表风系统、海水系统、淡水系统、应急置换系统等系统,拥有近100 多台动设备及500 多台静设备。目前平台在役生产井43 口。该井口平台配置有7 名生产维修人员进行日常的生产维修作业。
本工作主要分析了井口平台生产维修人员存在生产维修力量薄弱,人员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了生产维修一体化管理方法,达到了人员技能拓展,“一专多能”的建设,满足了生产维修的要求。
海上某井口平台不设油气处理设备,2 名操作工勉强可以完成日常的巡检、单井产能测试、启停设备等作业。但是在发生生产关停类应急情况时,2 名操作工要实施的应急操作里有一项是关上32 口生产井的手动翼阀。根据日常的操作经验,1 名中等体格的操作工要关上一口井的手动翼阀需要耗时至少1 分钟,也就是说2 名操作要关完32 口油井的手动翼阀,至少耗时15 分钟以上。生产关停以及后续的恢复,生产人员力量薄弱,30 多分钟所代表的产量损失不容小觑。
海上某井口平台拥有近100 多台动设备及500 多台静设备,出现设备故障的概率较高。工作量方面,1 名机修工面对小型的机械检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面对大型设备(例如3 台6 300 V电机驱动的大型注水泵) 的检修作业,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人手不足最终导致的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在安全方面,电气工、仪表工进行的检修作业多为电气作业,电气作业过程中必须得有1 名监护人员监护作业人员,而平台目前配备的就只有1 名电气工及1 名仪表工,他们进行作业时存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严重影响作业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人来对整个油田的各项简单工作的监控和管理,在提质增效的要求下,已经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完成对海上某井口平台的全时间段监控,对其出现的风险隐患能够及时报警,把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工作解放出来,完成重要的生产维修工作[1]。
海上某井口平台自主设计完成了平台监控摄像头安装,通过26 个摄像头,平台就可以对各重要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视频监控,保证了人员巡检不到位,出现问题和隐患的及时发现。同时针对配电间有UPS 系统、配电柜及中控系统等设备,散热量较大。但普通的空调无法检测启停状态、环境温湿度,一旦空调意外停机,平台室内环境温度快速上升,将会严重影响室内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甚至导致电气跳闸或生产关停等故障发生[5]。该平台自主完成配电间温湿度智能化监测改造工作,提高配电间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减少了人员的巡检,监控强度。
海上某井口平台积极寻求解决生产应急及维修力量薄弱问题的措施。在明确已无法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成为我们探索的方向。构建井口班组文化建设,秉承“和谐建家”这一理念,通过“尊重人、关心人、启发人、激励人”情感式管理,努力在员工间形成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力争构建一个团结友爱互助的大集体。
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制订《井口平台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和主要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细化生产维修作业工作,制定人员专业拓展学习制度。树立“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在日常生产维修中,善于总结和钻研,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3]。
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该井口平台决定采取“生产维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目前人手紧缺的问题。所谓“生产维修一体化”[2]就是将现有的生产、维修人员统筹管理,生产、维修人员之间相互协助作业采取“主+ 辅”的模式进行每一项作业。生产作业时,生产人员为主干力量,维修人员辅助;维修作业时,维修人员为主干力量,生产人员辅助。通过平台生产维修力量的整合和协调,“生产维修一体化”协调一致,发挥每一个人专业知识和钻研开拓的精神,以达到平台生产维修作业高效推进,保证安全生产的效果。
“主+ 辅”技能提升如下:
(1) 专业知识“主+ 辅”。为了提升井口平台人员的一体化技能,平台按照“主+ 辅”的专业要求,每一个操作人员一个主修专业以外,增加学习一个辅修专业,生产操作人员和机械维修工,组成一个学习团队,电气人员和仪表人员组成一个学习团队,进行交叉学习,生产人员要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维修人员要掌握基本的生产操作技能。
(2) 师带徒,一帮一,互帮互学模式。平台专门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员工为专业指导师傅,进行“一对一”指导。采取“强化交叉培训”的学习方法,让生产人员在机械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专业的基本知识。按照新员工的培训知识体系,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步完成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阶段考核和总结。电仪人员互相交叉培训,互相为各自专业师傅,指导学习。
(3)“考核+ 传授”,学讲相结合。学和用是知识的一体两面,只有把知识学懂学好了,才能完成油田的各项生产维修作业。在每一阶段学习完成后,由拓展专业的人员进行知识讲座,把这段学习的内容制作课件,进行学习内容授课,维修人员在生产人员的指导下准备生产操作类的课件授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交叉授课,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必须的知识。授课质量由专业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话授课人就要继续钻研授课内容、优化授课课件,再次进行授课,直至考核结果为合格。采用现场培训方式,通过解决实际中的工作问题,使新员工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师带徒过程中也会强化和巩固师傅的专业知识。
(4) 提升实操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水平提高后,实战能力的提升也是关键的一环。井口平台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操科目练习,由专业师傅手把手教学,现场维修工作直接教学,直至达到基本的教学效果:生产人员在维修人员的指导下安全的完成检修作业;维修人员在生产人员的指导下安全的完成生产操作作业。日常作业,简单的非重要级别以上设备的维修作业,维修人员现场指导生产人员完成作业;简单的风险小的生产操作作业,生产人员指导维修人员完成作业。
“生产维修一体化”后,针对平台的各项生产操作好维修工作,制定一体化的维修制度,井口平台建立了“生产维修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组长由平台长单位,小组成员为工艺主操和维修人员。通过把平台的主要生产维修工作分成三类,维修人员自主完成、学习小组互助完成和生产维修共同完成[4]。一项生产或维修作业,工艺主操或维修人员根据该作业的作业量、作业难度、工作效率等方面确定需要的最优的完成层级,保证了各项工作按照要求高效的完成。对其他临时作业无法完成时,平台长与维修主操或生产主操进行临时人员协调,升级管理。
“生产维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该井口平台已经实施了3 个年头。通过各个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生产维修人员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辅修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达到中级工的专业要求。通过拓宽专业的学习,人员提升了知识面,3 人通过了技师的考试。
在3 年的时间里,平台共进行“生产维修一体化”作业近180 项,生产人员或维修人员参与“生产维修一体化”作业近700 人次天。很多以往都需要外部力量才能完成的作业,我们都自主完成了,至少节约费用近3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