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PANSS- EC、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1-01-09 00:17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哌啶甲磺酸拉西

袁 强

江西省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上饶 334000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常见症状有不合作、敌意与冲动,严重者还会伤害自己、照料者或其他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因此,为了降低暴力和伤害的风险性,必须提供快速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本病早期多采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该传统抗精神药物在控制急性激越症状时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虽有治疗效果,但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状态[2]。近年来,临床应用甲磺酸齐拉西酮肌内注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较为普遍,国内已有一些研究报道其疗效与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7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0~45岁,平均(28.42±9.23)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65±0.12)年;首次住院15例,住院次数≥1次19例;有家族史14例,无家族史20例;诊断分型偏执型12例,未分型15例,其他型7例;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91.57±14.40)分;病情严重程度:中度8例,明显9例,严重10例,极严重7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2~50岁,平均(28.96±9.33)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88±0.52)年;首次住院13例,住院次数≥1次20例;有家族史15例,无家族史18例;诊断分型偏执型14例,未分型10例,其他型9例;PANSS 总分(91.47±14.41)分;病情严重程度:中度9例,明显8例,严重10例,极严重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3];②入组时PANSS 总分≥60分;③PANSS-EC 评分≥14分,其中至少有2项评分为3~5分;④BARS评分≥5分;⑤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①有明显躯体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具有QT 间期延长及心脏疾病病史者;④入组后查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指标异常者;⑤存在乙醇或药物依赖或乱用者;⑥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氟哌啶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101,规格:1 ml∶5 mg)治疗,肌内注射,5~10 mg/次,4~6 h后可根据患者病情重复使用,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g,注射每日不超过3次。

观察组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899-02,规格:每瓶30 mg)治疗,肌内注射,10~20 mg/次,4~6 h后可根据患者病情重复使用,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ANSSEC、BA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①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PANSS-EC 评定兴奋激越症状,并以PANSS-EC 的减分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2],评价标准为PANSS-EC 减分率(%)=(基线分-治疗后评分)/基线分×100%。其中PANSS-EC 减分率≥50%为有效,PANSS-EC 减分率<50%为无效。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PANSS-EC 评定患者的精神兴奋症[4],包括兴奋、紧张、敌意、不合作以及冲动控制障碍5个条目,总分为5~35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精神兴奋症越严重;采用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定患者的冲动行为症状[5],共1个条目,分为7个级别,按1~7 分计分法计分,分数越低表明疗效越好。③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头痛、嗜睡、口干)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 两组患者PANSS-EC、BAR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PANSS-EC、BAR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EC、B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PANSS-EC、BARS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PANSS-EC、BARS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PANSS-EC 评分 BARS评分对照组(n=34)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3)治疗前治疗后24.54±2.59 12.43±1.20*6.36±0.84 4.28±0.61*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24.82±2.13 12.79±1.32*0.483 0.631 1.169 0.247 6.26±0.73 4.35±0.59*0.524 0.602 0.477 0.365

2.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是未经过充分的系统治疗使病程迁延发展,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患有该病的患者一般会出现极度兴奋的躁动、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情况或者是患者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识活动缺乏、缄默、退缩、被动的阴性症状,并伴有明显的自伤和伤人行为,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和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6]。急性激越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一直是精神科疾病治疗的重点。目前,临床中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以预防患者自杀及防止危害社会的冲动行为,让患者能够尽快地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同时将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7-9]。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

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曾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症状最常用的方法,其是一种典型的丁酰苯类抗精神分裂药,通过肌内注射进入体内能够阻断中枢多巴胺D2 受体,促进脑内多巴胺的转化,对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具有很好的作用[10-11]。然而精神分裂症治疗需要较长的过程,过量地使用该药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口干、视力模糊、乏力等[11-13]。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治疗的锥体外系副作用非常明显,耐受性差,且可诱发药源性激越,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长期治疗的延续性。国内外均有报道明确提出,在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能有效控制兴奋、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甚至优于氟哌啶醇。甲磺酸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可增强额前叶纹状体皮质内的活性,对多巴胺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对5-羟色胺2(5-HT2)受体的拮抗作用则改善了认知缺损、阴性症状及焦虑抑郁症状[14-15]。该药物与氟哌啶醇具有同等疗效,但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EC、BAR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EC、B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氟哌啶醇与甲磺酸齐拉西酮的疗效相当,但甲磺酸齐拉西酮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采用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哌啶甲磺酸拉西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GC-MS法测定甲磺酸中3种甲磺酸烷基酯类遗传毒性杂质
基于新型多孔二氧化铅电极处理哌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