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血管疾病护理现状与预防展望

2021-01-09 17:51窦俊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心血管护士

窦俊红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CCU 病区,天津 300140)

儿童心血管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的一种,主要包括血管疾病和心脏疾病,该病已对患儿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为环境污染、有毒有害食品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疗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儿童生理、心理的康复效果。心血管内科护理可以从患儿的临床体征、用药要求及治疗需求入手,在分析药品质量的同时,为儿童指定安全的用药计划和用药管理要点,进而全面提高整体治疗的安全性。本文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儿童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现状,并以此为依托寻求我们医护人员继续改进的方向,为更好地服务于儿童身心健康而努力。

1 护理人员配置现状

1.1 儿科心血管病床护配比

关于护理工作人员的配置,往往和医院的患者数量、患者死亡率或者是感染率等方面存有直接联系。随着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或感染的事件不断发生并且被报道,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以至于当前很多医院都很注重儿童心血管疾病护理方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2007 年,Park等人经过研究总结出当前在国际上已有两个健康系统设置了最小护患比例,并且具有强制性[1],其中一个健康系统是美国的加州福尼亚洲,该系统从1990 年开始直至2008 年,期间规定儿科系统互换比例应当在1:4,另一个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从2000 开始,要求医院的护患比例应当在1:4,但在2004 年后该模式调整为5:20,最大的特征便是确保病区的最小护士配置数量达到保证,具体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求进行调整[1]。其中便可以了解到,关于护理人员的配置方面,具体决定权将交由医院,医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置。2016 年,贾媛经过研究提出2011 年12 月我国卫生部对外公布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 年-2015 年)》,其中明确提出,截止2005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病区床护的配置比例应当保持在1:0.8 左右的水平[2]。另外,2012 年,郑显兰经过研究提出儿科的床护应当在1:0.79 左右为宜[3]。但是当前很多三级医院儿科配置的床护配比量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还应尽快将其调整在合理区间。

1.2 学历构成

护理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低,往往是能否确保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2012 年,Kietzman KG经过研究总结出2002 年4 月份,美国卫生社会福利与健康保荐资源部对外公布,在美国注册的护士抽样调查,可了解到其中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护理比例分别为34.3%、32.7%、9.6%、0.6%[4]。2020 年,Rogers J 经过研究后提出在韩国、日本等地区注册的护士学历水平随着发展逐年提高[5]。在我国,护士学历结构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变化,高学历护士逐年增多。2018 年,蔡科等经过研究提出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被提出,必须要不断地对护士结构进行优化,提高高学历护士比例,此时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6]。2013 年,焦柳英等主要围绕我国多家三甲儿科医院护士学历背景展开调查活动,了解到在儿科医院的本科及以上学历背景的护士往往高于其他综合医院[7]。

1.3 新护士培训方式

新时代要求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应当保持全面性和持续性,这样才能确保护理人才工作质量得以不断提升。2021 年,Davis M B 经过研究后表明,在美国,新护士进入到临床工作时,人才培训是极为重要的项目,培训将会由大学卫生系统以及护理院校联合展开[8]。通过此护理培训项目,可以让更多的护理工作人员明确当前自身的工作责任,提高应届毕业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胜任力,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005 年,谭凤珠等经过研究后总结出临床路径下的护士培训规范化路径,提出临床路径的带教培训模式[9]。

对于新护士而言,能够有效凸显出教学质量,达到规范化培训目的。2005 年,陈静经过研究后介绍了应用培训手册实施儿科新护士培训的实践效果[10]。2018 年,刘园经过研究后表明了针对儿科护士的培训应当制定明确方案,分析培训应用效果,以确保可以给予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优质的护理体验[11]。2016 年,孙幸幸经过研究后明确提出了当前国内关于护士培训的方法,主要由医院进行确定,并没有根据专科进行分类[12]。卫生事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必须注重专科护士的发展与培训工作,专科化是衡量护理水平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准。2017 年,陈伟伟提出我院从2010 年开始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展开了示范基地实践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培训,但碍于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护理专业人才培训质量仍然欠佳,并提出可以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明确培训任务来提高培训质量,为心血管专科护理发展提供方向与准备[13]。

2 专科特色护理

2.1 介入护理

在西方先进国家,关于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方面,对护理工作人员资质、培训、职责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规定,并且提出在介入手术团队中,护士是极为重要的一员。与此同时,关于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规定比较严格,其中要求必须要具备手术室内各项设备的运用知识。2017 年,陈伟伟经过研究后提出在介入手术当中,往往需要配备洗手护士1名、手术助理护士1 名、巡回护士1 名[13]。在我国,介入护理方面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在国内,介入护理主要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介入手术室护理、介入病房护理。目前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介入治疗发展比较迅速,在医院的手术室内,介入护理已经配备专职护理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手术患者接送、评估,术中配合医生、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记录、术后交接等工作。但是国内当前并未有关于介入护理方面的统一规定与标准,其护理具体内容都是由医院内部进行确定。

2.2 难治性心力衰竭护理

难治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源性恶病,往往难以有效治疗,患者反复住院,但其死亡率仍然极高,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2006 年,陈静等提出目前在具体护理工作开展方面,主要通过对患者所处环境进行控制,适当休息与活动、饮食、皮肤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护理[14]。在国外,在此方面还需要进行姑息护理,姑息护理所指的是相似于临终关怀的护理,给予儿童进行姑息护理的范围从最初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晚期疾病扩展至至后来影响儿童生命质量的慢性疾病,关于儿童个体的护理应当从个体护理过渡到整个家庭参与的护理。当前在西方国家,关于姑息护理的发展相对较为完善,而国内仍然存在相关儿童姑息护理方面的理论或者实践都不够完善等方面不足,还需加大研究,使其得以进一步完善。

3 优质护理

3.1 先心病患儿的提前护理干预

2015 年,王翠娥针对心血管疾病中的先心病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对已确诊的该类病例,进行护理时首先需要展开的是提前护理干预,对于不适宜住院的儿童,则应当针对性落实护理方案,并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例如针对暂时不适合手术的先心患儿,在手术之前,应充分考虑到血液循环存在的影响和对生长发育存在的严重影响,以及在患儿抵抗力比较弱的情况下极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15]。对此,家长必须要懂得相关的护理常识,此时护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患者家属给予相应的护理宣教与培训。2013 年,林洁清等经过研究表明,针对住院后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没有住院前期,长时间进行提前护理干预及实践极为重要[16]。

3.2 临床路径的应用

当前医学领域的持续快速,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已经成为了各大医疗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服务流程或管理工具,当前在很多国家的医疗领域都深受青睐。2010 年,付勤等经过研究提出,临床路径可以理解为医疗机构通过结合多学科人员共同制定针对某疾病或手术的具体医治与护理的标准[17]。西方先进国家关于临床护理路径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例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区都有大量文献报道。我国最早于1996 年才开始引入临床路径概念展开相关研究活动,现今关于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始随着发展逐步增多。

3.3 延续护理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持续改革发展,医保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医疗服务效率水平也逐步提高。虽然以往很多心血管患儿在出院之后,便与医院结束了医患关系。但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逐步提高,如何通过优化护理质量来满足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护理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其中便需要通过延续护理来保证。2015 年,王翠娥经过研究后明确提出延续护理在实践期间,主要可以划分为社区延续护理模式与医院延续护理模式两类[15]。最近几年来,我国在相关研究方面主要基于国外已有研究成果与经验,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针对心血管患者延续护理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关于心血管患儿延续护理方面的研究至今却仍然不多。

4 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及风险预测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虽然当前医疗技术持续发展,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具体防治工作的开展仍然任重而道远。2019 年6 月份,我国相关部门对外公布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其中便提及到了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当前关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仍然需要不断创新,结合已有经验以及新一代的防治技术,从而推动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在此方面,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个层级的政府以及医疗结构,迎合如今时代需求,不断探索与创新,加强临床实践,并逐步完善此种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模式。

关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当前主要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与管理展开。2016 年,陈俊经过研究后开发出了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后来经过不断完善之后,针对儿童这一类特殊群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同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18]。截止2019 年,我国很多医院关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方面,通过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了解更多社会群众的访谈数据,开始逐步构建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与机制,与此同时,还针对目前我国社会群体风险评价标准,构建起《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并构建与开放心血管风险评测免费网站,为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这一系列针对性策略不仅适用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还有益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治。发展至今,针对心血管疾病的评测工具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多个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与病患欢迎。与此同时,当前很多医疗机构都开始结合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为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搭建具体的服务平台,为更多基层医疗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展开有效的风险评测以及疾病预防宣传普及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在针对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方面得到益处。

随着网络技术持续快速发展至今,关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质量成效也有所提升,具体的风险预测、个性化管理手段逐步优化,为我国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与机会。但如何提高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仍然任重而道远,其中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便需要不断加大优化力度,不断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目前群众的预期寿命逐步延长,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的流程也开始随着发展逐步规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由于儿童的生命更为脆弱,针对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以及救治工作难度较大,相关的防治举措以及水平仍然需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提高。

对此,我们需要国家以及各个地方政府以及医疗机构加强此方面的重视程度,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为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开展提供更大的助力。2021 年,杜杰经过研究提出,当下我国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仍然需要不断优化,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做到下列几个几点:

第一,针对儿童心血管健康知识教育以及普及方面,应当逐步加强宣教力度,帮助更多城市居民构建良好的生活模式,让家庭中的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心血管疾病发生,同时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第二,将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加以有效推广,让更多的家庭带着孩子去进行风险评估[19]。各大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效提升儿童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准确率;

第三,充分结合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针对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展开更多个性化管理工作,控制心血管疾病诱发存在的各项因素,将儿童心血管疾病诱发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其存在的风险率。

5 总结

结合当下已有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外关于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较为先进,然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的发展都较为滞后。基于此,我国学术界应当在学术研究方面积极引用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优化儿童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使其能够更高效地服务于国内儿童,提高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心血管护士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最美护士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