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民生思想与设计

2021-01-09 09:17李蓓易建芳
湖南包装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生思想设计

李蓓 易建芳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几个字在近年来成为了新闻媒体的热词,它反映了我国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前几年,我国设计界有学者就民生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肯定了民生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目前民生设计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我国设计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应通过紧扣民生设计这一主题,以实现设计对社会的贡献,为国家解决民生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

1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民生思想最早于远古时期已萌芽,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等故事都反映出了原始部落时期,各首领们已有关爱民生、与民同苦的意识。随着商周政权的更替,周初期统治者们认为,统治基础的稳固需要“顺天应”,但更需要“随人愿”,“敬天保民”的思想也在此背景下产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与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使民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1]。著名政治家管仲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同时也提出一系列爱民、富民的主张[2]。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养民、利民、博施于民的主张;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发展了“仁”的理论,他主张“仁政”,同时认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3]201,更为脍炙人口的,是他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208这样的千古名句。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民生思想不断得到延续与发展。唐朝吸取了隋朝的灭亡教训,实行了贞观之治,提出了“行王道,存百姓”的治国理念,与此类似的观点,是朱元璋提出的“民者,国之本也”。

对于什么是“民”,《管子·小匡》[4]144中指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孟子提出的“耕稼陶渔”也可视为“民”,用今天的话来说,“民”就是指“老百姓”。

根据史料记载,“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末年左丘明所写的《左传·宣公十二年》[5]一文中,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文中看似强调勤劳是美德,但因我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历朝历代都以农业发展为基本国策,所以文中所强调的深层意义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皇权社会下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此处的“民生”可视为国家发展主力——百姓的日常生计。明朝何景明在《应诏陈言治安疏》[6]中提到:“民生已困,寇盗未息,兵马驰备,财力并竭。”此处也是将“民生”一词理解为百姓的基本生计。由此可见,“民生”之“生”,通俗地讲就是老百姓的生计、生态、生存与生活方式。

我国古代有关于“爱民”“亲民”“养民”“乐民”等思想,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清醒认识,由于统治者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了争取民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采取一些有利于“民”的政策与措施施行仁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改善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民生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而言,亦是相对于统治者、统治阶层而言的,“爱民”“亲民”等思想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通过安抚最大基数的民众,达到长久统治的目的,即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民生思想服务的对象是统治阶层。

2 民生设计

按照王琥[7]的观点,“民生设计”就是专指与民众的生活状况和谋生方式息息相关的设计行为[4]。联系上文所述,“民”是指统治阶层所统治的普通老百姓,而因为古代的民生思想服务于巩固政权统治的目的,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民生”是指普通老百姓的生计、生活。关于普通老百姓生计与生活的设计,才是民生设计。与此相对,为了皇室、贵族、特权阶层而进行的设计,则很难用民生设计来概括,例如青铜礼器、漆器、宗教用品的设计等。以此观点检视我国古代的设计历史,不难发现历史上设计界最精英的人才与最高端的技术,都集中于统治阶层,现有的设计历史大多数都是对于这些“精英设计”的记录,例如商代青铜设计、宋朝官窑瓷器设计等。由于老百姓并没有掌握书写历史的话语权,所以我国古代民生设计的发展留给后人的印象是零碎散乱的,目前来看,也缺乏学界对它的系统梳理。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考工记》[8]是记录民生设计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它记录了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百工”的生计,并认为设计创作是“圣人之所作也”。此外,明代的《天工开物》[9]也是记录民生设计的代表作,它所论述的诸多设计实例,无一不是与民生相关。除了这类综合阐述民生设计的著作外,另一类是由“民”书写的著作,例如元代《梓人遗制》[10]的作者是一位木工,他在书中介绍了木机具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制造工艺。明代著名漆工黄成《髹饰录》[11]记录了明代漆器装饰工艺的成就。这些著作,一方面代表了“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为“民”的生计提供了解决之道,更为后来的“民”传承设计智慧。

尽管我们知道真正的民生设计一定是存在于我国历史的各阶段,但由于封建时代民生思想的局限性,真正以高端人才、技术及材料等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设计还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也反证了在古代为皇权贵族服务的设计氛围中,主动关注民生设计的可贵性,在这方面,从墨子、管子,一直到明代李渔等人,历朝历代不乏其人。

李渔所著《闲情偶寄》[12]中有大量关于设计的内容,他在书的开篇,提出了“三期四戒”,其中一“期”为“崇尚节俭”,他说:“创立新制,最忌导人以奢。奢则贫者难行,而使富贵之家日流于侈,是败坏风俗之书。非扶持名教之书也。是集惟《演习》《声容》二种为显者陶情之事,欲俭不能,然亦节去靡费之半,其余如《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诸部,皆寓节俭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绳墨之外,富有天下者可行,贫无卓锥者亦可行。”通过这段论述,可知在追求文人生活的雅致之外,李渔还通过“崇尚节俭”来论述通过设计使“贫无卓锥者”的生活诗意化,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民生设计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反过来看,文震亨所撰《长物志》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则体现了服务于文化精英生活的本质,此书所谈的是文人雅士的情趣。“长物,本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则凡闲适玩好之事,自古就有雅俗之分,长物者,文公谓之‘入品’,实乃雅人之致。”因此,对于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而言,生活的首要目的是解决饥寒,“生存”尚未上升到“生活”的层面,这些“长物”便如同隋侯之珠、和氏之璧一样,是不在大部分老百姓的考虑范围之内的。

围绕“民生”进行的设计与围绕特权阶层进行的设计构成了古代设计文化的两端,在历史上衍发了“雅”与“俗”、民间与宫廷等设计文化现象。

3 我国古代民生设计的主要特征

我国古代的民生设计思想,是从古代民生思想中发展而来的,它是古人“富民”“爱民”“仁政”等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从现有的民生设计文献与设计实践来看,我国古代的民生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征。

3.1 反对奢华,崇尚节俭

《墨子》中云:“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家学派以大禹为榜样,刻苦简朴,很大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当时工匠与市民的观点,因而被贬斥为“贱民”的学说。作为中国历史上出身于平民的哲学家,墨子的民生思想显得非常真诚,在《辞过》中,墨子批评当今君主“必厚作敛收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这可视为站在“民”的立场,对统治阶层设计奢华之风的批评。同一时期的管子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在《管子·五辅》中指出,正因为君主喜爱华丽的服饰、好玩的器物,所以导致老百姓挨冻、民生无法得到保障。

反对奢华,提倡节俭的设计思想在古代经常被提出,《髹饰录》[11]中提出“二戒”,即戒“淫巧荡心”和“行滥夺目”,诸如此类的表述还有很多。在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工艺设计一直存在平淡朴实为美的风格。但是美学上强调朴实平淡、反对过于华丽的装饰,并不等于崇尚节俭的设计。在民生思想的影响下,反对奢华,提倡节俭更多地是从设计社会学的视角切入。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到“民生多艰”而激发仁爱之心,进而希望在设计上能体现“仁”的一面,改善民生,这是极为宝贵的设计思想财富。

明代何瑭在《民财空虚之弊议》[13]中提出反对奢侈设计之风:“自国初至今百六十年,承平既久,风俗日侈。起自贵近之臣,延及富豪之民,一切皆以奢侈相尚,一宫室台榭之费,至用银数百两,一衣服燕享之费,至用银数十两,车马器用,务极华靡。”他反对奢侈之风的主要原因,在于希望“理财足民,以安天下”,因为“殊不知风俗奢僭,不止耗民之财,且可乱民之志”,节俭的终极目的在于统治的长治久安。

3.2 反对无用,崇尚实用

什么是好的工匠(设计者)?《管子·五辅》[4]62回答了这个问题:“古之良工,不劳其智巧以为玩好,是故无用之物,守法者不失。”墨子提出:“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汉代王符在《潜夫论笺》[14]就有:“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的言论。宋代的欧阳修云:“于物用有宜,不记丑与研。”这些言论无不指出了实用为主的设计思想。

古代造物设计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用,即器物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因此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用价值体现的设计。墨子在议论木鸢时道:“巧为,拙为鸢。”这里拙与巧的差别,不是两者制作技艺的差别,而在于“巧者”巧于实用,因而是善的,亦是美的;“拙者”在于无用,必然是不善的,因而是丑的。车能用于运输,改善了人力运输的辛劳,因其实用而受到赞赏。评定巧拙的尺度是实用功能,区别美丑的标准也是实用功能。在我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的影响下,明代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15]的自序中就提到,“不甚”关切民生日用或者不是国家工作所急需的,不录入。

中国古代“坚而后论工拙”的设计观念也是反对无用,崇尚实用的民生设计思想的另一种说法,两者都是我国古代造物时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工匠们都十分强调和重视的。古代工匠们要求产品设计首先要有实用价值,其次考虑外观,最后才解决外观美丑问题,同时崇尚实用的设计思想与现代设计思想也是相通的。

以我国古代的民用瓷器为例,民用瓷器因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所以设计价值首先体现在注重实用上。和官窑相比,民窑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要计算成本,不可一味求精,必须考虑在最合适的价格范围内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所以民用瓷器的设计是以实用为首要条件,皇家用瓷,其釉料中可以添加名贵的玛瑙,但民间用陶瓷,非必要的部分往往不施釉,以节约制造成本。另一个较为典型以崇尚实用为目标的设计思想是我国的家具设计,尤其明代家具设计。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结构合理,多用榫卯结构来进行细节、机关的连接,选材考究,经久耐用[16]。平常百姓所使用家具,与民窑生产的瓷器一样,设计初衷都是以节约成本为前提,以经久耐用为目的。因此明代家具的设计高度,不仅在于其选材,更多在于其设计去除不必要的装饰,强调实用,合理设计。在注重实用的前提下,明代家具的设计不仅有独特的美感,也体现了“物尽其用”的民生设计理念。

4 结语

中国古代的设计者曾是世界设计的领先者、创造者,中国古代工匠通过自己的一双手,将一个个充满技巧与智慧的设计呈现在实物中。无论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还是陶瓷、家具,甚至是建筑、桥梁方面,这些设计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们能更好地生活,最终是为了人民而设计。

设计思想是设计历史中先辈们的智慧凝结,它是我们今天对设计加以认识以及深入创造的重要基础。时至今日,中国的民生设计在逐渐缩小与世界民生设计先进者的差距,我国政府更做出了重视“民生”问题的重大决策。王艮曾说:“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17],关注民生设计,在提倡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生思想设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