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方芳,张雪莲,樊晓刚,张梦佳
(1.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饲料监察所,北京 100107)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承担着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等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主要场所,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检测任务重,参与人员多,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种类复杂,潜在安全隐患与风险复杂。实验室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广大一线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近年来,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数量大量增加,全国现有部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2 700余家,从业人员2.8万余人,年检测样品数量200余万个。与业务量相应的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展,检测范围不断扩大,各类剧毒、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等危险物品日益增多,危险设备的使用频率显著提高,潜在的危险不断增加,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和化学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发一系列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问题,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因此,安全管理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高度重视。
人的因素是所有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分析所有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大多离不开人的因素[1],主要包括:
第一,认识不足。单位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对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2]。
第二,知识不足。实验操作人员缺乏必备的安全知识、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未配备或使用必须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等。
第三,人员流动。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日益受到高度关注,工作量成倍增加,各检测机构实验室人员结构日益复杂、人员流动增多,如:高校实习生、仪器设备维修人员、试剂耗材供应商、保安、保洁人员等,如不加强管理,会对实验室安全带来重大隐患[3]。
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其运行维护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度重视,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均配备了大量高端精密仪器。配合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也必须配备一些相关小型设备及装置,如:高压钢瓶、反应炉、干燥箱、加热板等等。即使是相对较小的实验室,大大小小的仪器设备至少也在几十台套以上,一般规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均在数百甚至上千台套。每一台仪器设备都有独一无二的安装要求、性能验证、使用条件和操作规程,很多仪器设备具有高温、高压等特点,一旦出现线路老化、超期服役、违规操作等情况,极易引发安全事故,从而威胁人的生命安全[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涉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物、毒素等多个类别的参数,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种类的标准品、化学试剂、实验气体等,有些涉及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还会涉及菌(毒)种和样本的储藏与管理。特别是各种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化学性质不稳定,有些属于易燃易爆类、有些属于易制毒类,有些具有强腐蚀性,一旦出现使用保存不当或丢失等情况,很容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对于保存使用菌(毒)种和样本的实验室,一旦因为保存使用不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逃逸扩散,也将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5]。
一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低温、噪声、辐射(电磁、电离、微波、激光、红外)等物理因素会给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带来威胁。
二是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及相关残留物等,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环境污染。微生物实验中产生的相关污染物可能含有传染源,处理不当还会带来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隐患。
三是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增加,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任务和检测参数逐年扩充,仪器设备逐年更新和增加,普遍存在实验空间不足、实验用房日趋紧张、新型仪器设备与原有实验室设计不匹配等情况。有些老旧实验室甚至存在仪器设施摆放密集,空间狭小,且水电等公用设施老旧、容量过载等[4]。
加强对《检测实验室安全》系列国家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按照标准要求,从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和设施等方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将安全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6]。
一是有明确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确保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和安全管理体系对实验室全部工作的100%覆盖。
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本着“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按照空间、环节、对象予以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实现安全工作人人参与。
三是配备充足有效的安全防护装备并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要确保实验室每一名成员都熟知自己的职责,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应对。
以对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为目标,在强化专业资格考核的同时强化对风险认识水平的考核,确保检测参与人员对已知和潜在风险的认识[7]。
一是加强安全理念的培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通过开展相关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的培训学习,使每一名检测人员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能以正确的方法处理[8-9]。
二是加强实验操作上岗考核和培训。对于实验人员的上岗考核,不能仅仅考核检测的准不准,更要对其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全面考查。将安全操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其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如:高压钢瓶的安全使用、生化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法、灭火器使用方法等,对于重点岗位如压力容器操作员等,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
三是对于实习生及短期交流人员,要严格落实岗前安全培训制度,签订必要的安全责任书,明确具体的安全责任人,避免独立操作大型设备和独立使用危险化学品。
四是对于其他相关人员,保安、保洁、仪器设备维修人员等必须签订相关服务协议明确安全责任,强化安全准入,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监督[10-11]。
五是注意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避免单位内部矛盾激化,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承担的检测任务涉及的参数普遍较多,而人员又十分有限,很难像第三方检测机构那样每名检测人员长期仅操作相对固定的几台仪器,检测相对固定的几类参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检测任务一般每年分几次进行,具体到某一个参数的检测任务通常相对集中,但检测人员又身兼数职,一人负责检测数十个参数的情况非常普遍,往往是这次任务用这台仪器,下次任务又要用另一台仪器。也许刚刚熟练操作一台仪器设备,这批任务就已经完成,等再次操作这台设备时,又需重新熟悉。这就对仪器设备使用中的规范化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对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制定必须精益求精,确保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安全操作流程必须清晰,最大程度地减少检测人员的理解难度。
二是明确每一台仪器设备的责任人,严格落实设备维护保养、期间核查、检定校准等,定期检查安全性能,严格履行故障维修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是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的监督控制,凡是不具备上岗资格的,实操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独立操作[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品种类多而杂,必须分门别类加以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是实验耗材采购时必须明确相关安全要求,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并落实验收制度,根据实验用量尽量购买小包装产品,减少因分装引起安全事故的几率。
二是试剂库房要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双人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消防、通风、控温、监控等设施,将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类试剂分类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品要配备专门的防爆试剂柜或防爆冰箱,剧毒标准品存放必须专柜加锁[13]。
三是严格危险品领取使用制度,坚持按需领用,使用时做好实验室通风和个人防护并做好使用记录,尽量避免上述试剂在实验室存放,更要严防丢失和外流。
四是妥善处置过期、失效、废弃的试剂及其他试验废弃物。有机废液、强酸强碱、含重金属的无机废液等分类置于密闭的容器中送专业公司集中处理,微生物试验产生的相关废弃物,必须做好生物灭活处理后再予以弃置[14]。实验用过的尖锐物品如玻璃毛细管、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需置于锐器专用垃圾桶进行单独处理[8]。
坚持以专业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处理专业的问题。
一是在新建实验室规划建设和改造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实验室安全作为重要因素予以关注,合理规划实验区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和设施得到全面实施和应用。现有实验室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要统筹考虑实验室空间承载能力并预留气路电路改造预算,避免不同类型实验共用同一区域[15]。
二是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加强对实验室电路、水路、气路、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等重点环节的巡查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三是积极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打造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启用门禁管理系统、火灾监测和防爆系统、故障报警系统、有害气体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内部智能实时监控系统等,实现进出人员、电路水路气路、温湿度、大型仪器设备状态等在线监测,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实时监控实验室安全状况,并能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构成防范实验室安全风险的保护层[16]。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实验室运转的各个环节,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和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