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军(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榆林 719000)
1923年前苏联提出设备定期维修的方法,1967年形成统一的计划性预防修理制度,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提出设备综合工程学。它是一门以设备为研究对象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设备能耗,使设备寿命、周期达到最长,设备维护、检修费用降到最低为目的的综合学科,其主要目标是追求设备费用最经济,对设备从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工程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究。1971年日本企业为达到设备“故障为0”的目标,引进美国预防和生产维修的基础上结合英国设备工程学的理论并发展起全员生产维修思想,让设备使用者和管理者共同参与设备管理维护,收到了惊人的效果,称为全员生产保全,自此TPM产生。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增大,但设备管理水平却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导致设备故障在生产过程中频现。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使设备效率达到最佳化,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停车次数,降低设备检维修费用。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少投入产出最大成果。完好设备具有设备性能良好,设备运转正常,原材料、燃料、油料、动能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水、漏电现象,外表干净整齐,安全防护齐全,性能可靠等特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渐渐被淘汰,旧的企业管理理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设备发展的要求,一些企业只关心生产产量,对设备技术更新不够重视,设备维护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识到设备不完好存在的安全及故障隐患。设备管理工作被当作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认识不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这不但会导致设备严重损坏,还可能因设备故障导致全厂性大面积停产。根据大量现场设备故障情况统计表明,设备故障多由设备管理理念不强,设备维护不到位引起的,其中设备润滑不到位引起设备损坏占设备损坏率的40%左右。
设备管理和维护是建立在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上的,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和高度,没有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不能对管理、使用、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价值,使用人员不能正确使用设备,维修人员不知道设备检修顺序及关键控制点,公司形不成系统的设备管理理念与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维修工作总是在“后发制人”的情况下被动出击,维修人员疲于设备检修,导致职工上班很忙碌下班很困难[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在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管理人员的素质却没有跟上科技发展速度,管理理念停滞不前,先进的管理理念不能及时接收。目前的现状是设备管理、使用、维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和知识,不能系统考虑,做不到统一化和标准化。设备管理人员数量少也是当前企业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企业忽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安排少部分人去做繁重的设备管理工作,导致设备现场管理环节流于形式。实际上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一样需要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没有足够的设备管理人才,谁都无法实现繁重的设备管理工作。
一些企业受资金和成本的限制,在设备管理方面资金投入非常少,设备管理无论从人员结构组成还是先进管理理念的导入、设备技术的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压缩资金投入后使得设备管理难上加难,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管理水平落后、先进管理理念无法导入都导致形不成系统的设备管理方法。
设备老化分为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有形老化是设备及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腐蚀、冲击、振动、疲劳等使设备部件发生形变、精度降低、性能不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行需要。无形老化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代替当前的技术,降低其使用价值或降低设备能耗的现象叫做无形老化,又称经济老化。
TPM管理理念是通过提升设备、人和系统的体质达到提升企业的本质,以7S为基础,分阶段展开自主保全、专业保全、焦点改善、品质保全、保全预防等活动;整个过程秉承通过改善人和现场本质来改善企业本质,所有活动都遵循从简单化、合理化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再到系统化的思路展开的,随着企业本质的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世界一流的设备综合效率水平[2]。设备管理是一个精细化过程,要从细枝末节去管理维护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去细心照顾设备,做到心中有设备,设备当前运行什么状态、有哪些异常情况都要了然于胸,只有把设备放在心上设备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才会“安稳平满优”运行,才能在优质情况下以最佳状态运行,才能发挥出设备高效率。
设备周期性巡检是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异常情况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迅速的方法之一,在巡检过程中查看设备各项运行参数如声音、油温、振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压力等数值的变化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当然部分数据需要借助专用工具进行检查,如:听棒、测振仪、测温仪等,一些大型设备自身带有测量仪表,并能实时上传至屏幕上,巡检人员只需要查看即可。
设备人员、工艺人员定期进行巡检并如实填写巡检单。为保证设备巡检数据填写的真实性、时效性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抽检,现场对巡检数据进行核对,对弄虚作假巡检人员按管理制度严惩不贷。由于设备正常运行时数据基本变化不大,部分巡检人员掌握此规律后直接填写数据而未进行有效巡检,长期以往填写的数据失真,对后期设备故障时数据分析产生误导,不利于故障原因判断与分析。设备巡检应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最终的目标是进入设备运行场所不借助其他工具仅凭耳听、手摸、眼看就能判断设备运行是否完好,判断出设备异常故障点在什么地方。一般设备巡检单填写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出口压力、润滑油是否充足、振动值、前后轴承温度、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响、管道保温是否完好、各连接部件是否齐全紧固、周围有无杂物、巡检日期、巡检人员等内容。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部件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磨损,当达到某一数值时设备运行状态就发生变化,逐步向劣态发展。随着此状态的发展会影响其他部件的损伤,严重时损坏整台设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影响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计划性检修的情况下设备会频繁出现突发故障,逼迫生产不得不停车进行维修处理,对带料运行停车后没有备用设备的工厂损失无疑是巨大的。如生物发酵行业,当空压机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提供工艺需要的空气时发酵罐内的物料必将全部报废,往往一罐物料就达几百万元,这对一个企业来说代价无疑是相当沉重的,因此设备计划性检修显得尤为主要。设备检修计划的建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理论判断设备部件相对使用周期,实践是根据设备运行的环境、物料等确定设备部件实际使用时间,两者相结合判断出部件更换的周期。当然部件实际使用时间得通过设备部件更换周期和损坏原因来判断,这与设备台账有莫大关系。一般设备检修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日常巡检过程发现的故障;一类是根据设备部件损坏的频率进行检修。设备检修计划一般分为三类即月度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计划和滚动检修计划:月度检修计划为每个月的检修计划,一般上一个月编制好,在次月实施。滚动检修计划是由于生产、安全、备件等原因导致不具备检修条件,需提前准备好检修的工器具在具备条件时进行检修的内容,列入滚动检修计划,待具备检修条件时随时进行检修。这类计划需提前准备好检修需要的备品备件、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具等条件,待一旦具备检修条件立马就能进行检修,利用时间间隙迅速完成检修任务,做到在不影响生产情况下完成检修任务,即属于一种投机取巧,利用别的原因导致的时间完成自己的检修任务。年度检修计划为本年度停车大检修计划,在本年度前期就开始考虑安排,旨在解决生产瓶颈问题,提高产品产量为目的。年度计划要反复进行讨论验证,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涉及人员最多、工作量最大、内容最全面。
设备检修台账是指设备检修完成后填写的检修内容,主要包括检修内容、更换部件的名称、数量、检修时间、原因分析、检修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等。检修完成后由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填写,监督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填写数据真实性。设备检修台账作为制定检修计划、故障原因分析、故障追溯最原始、最依据性的资料,是设备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设备发生突发性状况时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也是判断设备部件使用情况的依据,也可判断备件供货厂家供货质量的好坏。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各类设施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等,这类设备危险系数大,发生故障率高,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建立健全的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巡检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如:月度检查、季度检查等,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联系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检验。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使用部门管理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先进技术作为发展动力,实现设备科学、规范、高效、经济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