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彦勤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骨折患者明显表现为受伤后出现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患者创伤位置发生剧痛、肿胀,患者无法正常行走或生活[1]。治疗时可通过将骨折端重新恢复正常,而骨折复位后由于不稳定性会发生移位,因此需要在骨折周围位置进行固定。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会出现疼痛与肿胀的情况,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愈合困难,使得肢体出现僵硬,软组织粘连等,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缓解其疼痛,并早期进行治疗[2]。本文通过观察这类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抽调455例于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纳入标准:均确诊,存在局部组织肿胀、患肢软组织张力升高;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者,开放性骨折,复杂性骨折,哺乳期患者。其中对照组女性105例,男性122例;年龄为18-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4±4.58)岁;骨折距治疗时间3-31小时,平均时间为(8.54±2.54)小时。观察组女性108例,男性120例;年龄为18-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2±4.34)岁;骨折距治疗时间3-31小时,平均时间为(8.34±2.51)小时。2组患者上述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骨折部位进行消毒、清理,清除患者坏死的软组织,C臂机透视下复位,并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必要时采取石膏、夹板固定。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与其镇痛药物。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西医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外敷:使用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外敷跌打膏或白药膏,在骨折中期使用伤科接骨片、跌打七厘片内服或外敷。穴位贴敷、雷火灸:选取涌泉穴、足三里、阿是穴等穴位,补肝肾、益气养血促进骨愈合,每天治疗1次。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疼痛评分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无痛;7-10分为疼痛难忍[3]。疗效判定标准[4],有效:骨折后7-10天软组织愈合;好转:骨折后11-18天软组织愈合;无效:骨折19天软组织未愈合。总有效率=(有效+好转)/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对比:2组患者术后1天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天、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疼痛评分对比
5.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2%,高于对照组81.5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骨折通常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发生断裂,临床常见于儿童与老年患者,通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原来状态。发生骨折通常由于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或劳损等原因,患者无法正常活动,而长期卧床骨折的患者,由于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出现严重应激反应,生理、心理负担加重[5]。而在固定期间主要使用石膏,但石膏仅仅能够起到固定作用,骨组织内部会出现血肿、损伤、感染等;而中医对于骨折患者,主要采取消肿止痛方式。
本文通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观察,结果中,2组患者术后1天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天、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2%,高于对照组81.50%,P<0.05,能够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中医中创伤骨折认为是肝主筋,肾主骨,治疗需要遵守虚者补、损者益、盛者泻[6]。因此在常规西医手术治疗基础上,需要给与患者活血化瘀、补血养气,促进患者肉芽生长,并使得骨痂早期形成,改善了软组织血供情况,使得患者骨折能够早期愈合。通过在不同时间进行外敷,早期使得患者起到良好的止痛行气、活血化瘀功效,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水肿,改善了软组织血供;中期使用接骨续筋类药物内服或外用,有效养血熟络。配合针刺,刺激相应穴位,并促进穴位局部血运,有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缓解患者疼痛,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