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云
进入到21世纪以后,我国无论是从科技研发、教育还是从经济等方面都有较为出色的发展,呈现出更全面、完善且出色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已经步入新时代发展。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实现文化、教育以及人才、体育强国的构建,真正达成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从这一点来说,对于百姓的身心健康而言,体育在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球游戏的引入,培养幼儿排球兴趣,促使幼儿能够通过排球游戏达成体育锻炼的目标。
1 关于排球运动
事实上,从人类诞生开始,球作为一种出色的运动工具,陪伴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发展。在人类的幼儿阶段,球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排球运动是在1895年诞生的。从诞生开始,由于排球运动有独特的娱乐意义以及出色的体育锻炼价值,为此也备受全球百姓的青睐。从我国的情况来说,我国在排球运动方面有较为出色的发展,但是从国内排球教育的现状来说,显然我国没有真正立足幼儿视角出发进行针对幼儿排球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设置,这也是目前我国在排球运动普及方面的一大遗憾。
本文认为,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排球游戏课程的设置,培养幼儿的排球兴趣。在具体的实践上,主要是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进行排球相关内容的引入,实现幼儿排球技术和游戏的结合,促使幼儿在排球游戏参与的同时,培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深入到排球游戏中感受排球的魅力。在进行排球游戏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排球运动特点,巧妙地将排球运动中传、垫、扣、发、拦等技术融入游戏设置中,激发幼儿参与排球游戏的兴趣,促使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参与产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在排球游戏练习的同时实现身体机能的改善,帮助幼儿培养健康身心,并借助排球运动“融合、稳”的文化熏陶,促使幼儿在排球游戏参与同时,在智力、心理、情绪管理以及社交技能等方面都能够实现针对性地改善,确保幼儿能够在动作发展、学习以及教育三方面达成基础诉求,从而确保在幼儿排球游戏课程设置上,达成预期的课程设置目标。
2 幼儿排球游戏课程设置的基本理论
在幼儿阶段的体育教学上,这个阶段往往是幼儿身体发育以及机能发展十分快速的阶段,同时也是幼儿进行身体基本动作和相应技能学习的准备阶段。基于该阶段,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练习机会,筛选适合幼儿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促使幼儿在这个阶段的知识学习上,积累一定的动作经验,对推动幼儿基本肢体动作的发展有积极帮助。而且在幼儿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动作练习,也能够为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其中针对幼儿动作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概念解读和界定。按照《指南》的内容,强调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有针对性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动作训练,从而促使幼儿能够实现良好的肢体动作培养。具体来说,在3-4岁、4-5岁以及5-6岁龄幼儿的动作训练上,主要的评估指标是幼儿肢体平衡表现、是否能够保持协调动作、幼儿动作的灵敏度、幼儿的力量以及动作耐力等。这一点也和全球其他国家关于幼儿动作发展要素之间有较为突出的统一表现。在既有的研究中,Ganley通过研究提到,对于幼儿的教育而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方面,定期引导幼儿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幼儿进行体重的控制,促使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对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按照日本足球协会关于U6的指导内容分析,其中也明确提到要重視幼儿的身心发育。这是因为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6岁幼儿已经拥有成人约90%比例的脑神经系统。所以在这个阶段,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动作训练,能够促使幼儿掌握丰富的运动能力。所以针对幼儿的教育而言,要尤其关注体育运动教学。通过教师或是家长的带领,可以要求幼儿在每周至少进行1-2次,单次约45分钟的体育锻炼。在过程中,要求幼儿在每进行15分钟的体育锻炼后,就要进行相应的休息,注意补水。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或是家长在引导幼儿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运动引导,避免过度运动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或是由于过度运动导致幼儿身体受伤,或是诱发其他疾病。比如在排球游戏引入上,教师或是家长在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练习时,要秉承适度原则,让幼儿在结束游戏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是一种有效激发幼儿进行排球游戏参与兴趣的方式。在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进行单次运动量的规划,做好课程的规划和设置。在运动过程中,幼儿身体活动量往往和幼儿在中强度运动时候的表现以及和幼儿动作技能得分情况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具体参考下图1展示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幼儿教师在进行排球游戏设置上,一定要重视比赛环节的设置。通过科学引入比赛,能够促使幼儿出色掌握相应的动作要领,确保幼儿能够在身心和技能学习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是确保幼儿教育预期目标实现的保障。所以要求教师在幼儿排球游戏的规划上,一定要充分立足排球运动的技术要领出发,重视传、垫、扣、发、拦技术的融入,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要强调对排球运动“融、稳”文化的传递。在进行排球游戏规则上,要始终以幼儿为核心,强调幼儿在过程中平衡能力的训练,引导幼儿实现协调的动作练习,重视灵敏、力量以及耐力等指标的融入,将排球游戏教学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排球核心技术的教授,可以让幼儿在动作练习同时,充分实现视觉、触觉以及听觉神经的综合调动,确保幼儿能够保持灵活的肢体动作,精准进行自己动作的控制。
在进行幼儿排球游戏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比赛环节的高效利用。借助比赛,能够充分调动幼儿进行排球游戏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综合内外部因素以及载体的作用发挥,在进行排球游戏课程设置上,教师可以进行30%无球身体练习,同时结合球运动占比是20%,另外还有20%为结合球的游戏,剩下的30%设定为比赛。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规划上,针对上述4项内容,在比例规划上也可以作出针对性地调整。
结合上述观点,综合就当前全球各个国家幼儿体育运动教育的内容评估,针对相应的动作发展、学习以及教育过程解读,同时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以及其核心技术要领、文化内涵,在幼儿排球游戏课程设置上,要科学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做好相应教学内容比例的设置,合理进行教学频次的规划,结合幼儿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强度的布局,确保课程设置能够充分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诉求,对培养幼儿良好排球运动习惯,实现幼儿健康身体素质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幼儿排球游戏课程规划上,要重视“学会、勤练、常赛”理念在教学全环节的观察,确保幼儿全方面发展诉求的满足。
3 幼儿排球游戏课程内容设置和幼兒身心发展的关系
在进行幼儿排球游戏课程的设置上,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师要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确保在进行幼儿排球游戏课程内容规划上,要考虑到幼儿身体动作的经验,以及幼儿既有的认知,有针对性进行排球游戏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验以及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借助人体感官,诸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基于身体以及肢体运动催生的指向目标运动可以实现动作的催生。在幼儿排球游戏课程教学上,比如教师在进行扣球动作的教授上,动作从扔球开始,逐步过渡,要求幼儿在听到教师的哨声后将球扔出,而后扣固定球。垫球指的是幼儿在看球扔出后要主动将球接住。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多方面的感官。在幼儿排球游戏教学上,教师在无球教学环节主要是进行传、垫、扣、发、拦徒手技术动作的教授,重视幼儿相应身体指标的培养。在进行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进行指令的发出,培养幼儿在听到指令后进行相应动作的呈现。具体内容在下表1中做出了对应呈现。在进行比赛的设置上,要结合幼儿的情况出发,可以是一对一组队,也可以是小组模式,从而实现幼儿社交以及智力的综合提升。在幼儿阶段的排球游戏教学上,事实上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排球技术动作运用之间存在着统一关系,其最早是简单进行动作模仿,随后是技术的针对性学习,最终实现幼儿身心健康的提升。为此在进行幼儿排球游戏课程的设置上,应该秉承的基本原则是创新、实用以及科学。
4 结论
对于幼儿的体育锻炼而言,当前在既有研究中已经有相应的观点和标准,但是就幼儿排球游戏课程规划而言,在该领域依然是空白。在进行幼儿排球游戏课程设置上,本质是立足五大排球核心技术出发,进行幼儿动作发展、学习和教育,促使幼儿在排球游戏参与同时,掌握排球技术,了解排球文化,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身心,实现幼儿智力、心理、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的逐步提升有积极意义。幼儿排球游戏课程的学习内容虽然是游戏形式,但必须避免其强度、频次过早专业化,应该把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课题: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立项课题“‘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中学生排球学习兴趣的建构与重塑研究”(GS[2020]GHB15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