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两思”融合课堂教学初探

2021-01-08 03:02崔宁宁
师道·教研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细胞核思政探究

崔宁宁

“两思”指课程思政与学科思维。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课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是都是思政教育的理想载体。

一、高中生物“两思”课堂教学案例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是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内容主要聚焦细胞核的功能和结构、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的原因、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陈述性知识的课堂习得,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二是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需要学习小组利用课下完成;三是进行模型交流展示活动和评价反馈。

(一)目标分析

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内容结合“两思”课堂理念发现,本节课课程内容包括了丰富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一方面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四则资料,使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培养生命观念,训练概括和归纳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料的再处理,把本环节设计成探究实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课下的小组合作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同时锻炼学生模型构建的科学思维,培养知识产权观念。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表1),是学科思政的理想载体,充分挖掘思政素材并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使思政教育浸润于课堂教学,强化学科思维的同时,更能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课程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两思”目标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分为课堂陈述性知识习得、课后小组构建模型、课上模型解说交流展示三阶段。本节内容是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学习基础,也是必修2“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的学习基础。在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等内容时,细胞核的控制中心地位是很抽象的,可以设计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细胞核的功能是本节课思维教学的重点,如何避免平铺直叙地介绍教材中的4则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突破此重点的关键。为此,本节课把资料4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作为素材背景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充分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同时渗透思政元素,引导正确方法论的形成。细胞核的结构可以充分运用物理模型、多媒体图片展示等,学生代表利用细胞核的实物模型,现场讲解各部分的组成,加深直观印象。通过细胞核内DNA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细胞内不是静态的,而是有精巧的运转和配合协作,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动态思维的同时,理解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点燃兴趣。

此内容也是思政融入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可以引导学生把细胞比作一个国家,细胞核使得真核细胞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使得生命活动更加有序高效,比无核的原核生物更有竞争优势。结合当下疫情防控成果,我国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更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保障了人们的生命权,实现了经济的率先恢复,正是得益于党和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坚定政治立场和正确思想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世界首例克隆猴在中国诞生”视频,大体路线介绍,引出本节内容——细胞核。

2.突破知识点一:细胞核的功能

环节1

(1)将两种类型伞藻模型粘贴在黑板,教师讲解伞藻形态特征: ①单细胞藻类;②由帽、柄、假根构成,细胞核在假根;③形态差异由帽来体现,分为伞形帽和菊花形帽;④去帽后可以快速再生;⑤切开的柄连接后可以快速长在一起。

(2)提出问题:伞帽的形态是由假根决定还是由伞柄决定? 附加问题串:可以做出几种假设?实验方案如何设计?如果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应该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环节2

(1)通过上述嫁接实验,发现伞帽的形态由假根决定,但是假根处既有一些细胞质还有细胞核。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2)提出问题:伞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决定? 小组继续讨论,设计探究实验。

环节3

(1)通过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引导得出形态结构结论:生物体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

(2)教师展示教材资料1、2、3,  学生简述资料中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细胞核在其中的作用。

3.突破知识点二: 细胞核的结构

环节1

(1)提前布置作業,让兴趣小组学生制作细胞核的模型。

(2)课前挑选制作较好的模型,安排兴趣小组介绍模型中各部分的结构。

环节2

教师精讲核孔的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一举突破难点。

环节3

播放视频“The inner Life of the Cell”,此短片展示了细胞内精妙的世界,有DNA的复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等动画过程。

4.思政升华

(1)教师提出认知冲突问题:当下新冠疫情,我国相比于医疗条件优越的西方发达国家,更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权,实现了经济的率先恢复,为什么?

(2)以视频中肌动蛋白拉着肽链沿细胞骨架中的蛋白纤维移动为切入点引出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推车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5.课后安排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考教材57页内容及网络资源,小组分工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下周生物课展示和评价反馈。

二、“两思”融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核心素养强调发展思维能力,思维型课堂的构建是当下教学研究的新常态。“两思”课堂从理念到实践,是关于核心价值、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相互转化提升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引领教师认识学科育人价值,重新认识课程目标、课堂目标,贯彻“立于德行于思”的教育理念。

(一)浸润式的课程思政融入

课程思政要求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其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思政元素的渗透点和切入点,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过程思维与育人目标统一,浸润式融入思政元素,尊重生物学科完整知识体系,发掘知识体系中天然的科学观、生命观与价值观,彰显生物学科史上先辈楷模示范性,强化实验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中真实可信的体验感,做到润物无声的浸润式课程思政融入。

(二)情境化的学科思维培养

生物学科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思维型生物课堂的构建势在必行,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情境化的思维型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厘清知识关键点和思维训练点,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或者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矛盾的情境,多提真问题,少提假问题或无效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积极思维,在问题解决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

情景化的思维型课堂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课堂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勇于发言,使学生不会囿于教师认知的局限和高度,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两思’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TLX1202020008。】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细胞核思政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