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勤为学校 高 婷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参与习惯,是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语文课堂的生活,使学生能够由畏惧语文变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享受语文探索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习惯。教师借助生活实物,可以为学生构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知道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不能脱离于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教师借助幻灯片课件,使学生在幻灯片课件中看到了知识的丰富内容,了解了语文身上凝聚的绚丽色彩,有了眼前一亮的学习感受;教师借助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走近了课本阅读,让学生随着问题的深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参与习惯,可以借助生活实物来帮助学生构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学生在生活实物的帮助下,能够发现语文知识的具体体现,了解语文是怎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的,又是怎样通过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来展示自己的魅力的。学习《我要的是葫芦》,笔者为了使学生知道葫芦的生长过程,促使学生在课文中懂得做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葫芦工艺品,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感受葫芦的形状特点。学生观察葫芦工艺品后,被葫芦独特的形状打动,想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成这个样子,又是怎样受到人们的追捧的。笔者便将学生带入课文中,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对待葫芦的。学生阅读课文后,知道了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种葫芦,每天都盯着葫芦看,想要得到漂亮的葫芦,但是对葫芦叶子上长出的蚜虫不闻不问,表示自己想要的只是葫芦,不是叶子。久而久之,蚜虫越来越多,将葫芦叶子吃掉了,葫芦也慢慢变黄,逐渐脱落了。这个人不仅没能得到葫芦,还失去了葫芦藤。为了方便学生理解,笔者立足现实生活,为学生介绍了植物生长的过程,使学生知道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是植物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个环节对植物来说都十分重要。学生了解了这一生活基础后,很快就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错在了哪里,认为他只看到了葫芦,却没有看到葫芦与葫芦叶子是一体的,叶子生病了,葫芦也会生病。学生表示以后看待事物会从整体出发,避免一叶障目。这样,学生在生活实物的引导下,形成了观察生活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参与习惯,可以借助幻灯片课件帮助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在幻灯片课件的帮助下,对语文知识进行了观察,了解了语文知识丰富多彩的一面,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互联网的便利。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小蝌蚪的特点,知道蝌蚪会长成青蛙这一事实,帮助学生抓住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幻灯片课件,让学生跟随课件来一探究竟。学生观察第一张幻灯片课件后,发现了一只绿色的青蛙和一只黑色的蝌蚪。笔者让学生对比青蛙和蝌蚪,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形态特征上的共同点。学生对比青蛙和蝌蚪的形状后,认为二者没有相似的地方,是不同的。接着,笔者继续为学生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揭示了青蛙是由蝌蚪发展而来的这一事实。
学生观看第二张幻灯片后都表示不可思议,对蝌蚪是如何成长为青蛙的过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笔者便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了阅读,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身体变化。学生对课文展开阅读后,知道了课文主要记录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描述了小蝌蚪与鲤鱼、乌龟的对话,揭示了小蝌蚪在对话过程中发生的身体变化,指出了小蝌蚪最终会变成青蛙这一事实。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知道了蝌蚪的身体是会一点一点发生变化的,直到变成青蛙的样子。笔者在第三张幻灯片中为学生展示了蝌蚪演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学生清晰了解了青蛙与蝌蚪的关系。学生观看幻灯片后,了解了蝌蚪的变化过程,理解了蝌蚪的妈妈是青蛙这一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在幻灯片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集中了学习注意力,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感受到了语文世界的多姿多彩。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参与习惯,可以借助课堂问题来刺激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学生在课堂问题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梳理了课文的结构,熟悉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了怎样发散自己的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对知识的剖析。学习《青蛙卖泥塘》,笔者为了使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梳理,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青蛙最后卖掉泥塘了吗?学生围绕问题对课文进行了阅读和分析,知道了课文讲述了青蛙感觉自己所在的泥塘不好,想要卖掉它,去一个更好的地方。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小动物,它们都给青蛙提了不同的建议。青蛙在它们的建议下,对泥塘进行了改造,想要符合小动物的购买预期。但是随着改造的增多,青蛙重新发现了泥塘的美,反而不舍得卖掉了。学生被故事的内容吸引,感受到了青蛙卖泥塘的波折,体会到了童话故事结局的圆满,顺利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思考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主总结了问题的答案,熟悉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了积极分析的习惯。
总之,本文通过借助生活实物、借助幻灯片课件、借助课堂问题,构建了语文与生活的桥梁,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知道了语文并不仅是基础的生字学习和拼音学习,还有阅读中的点滴乐趣,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人们的表达和思想提升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不再逃避语文学习,而是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感悟,方便教师灵活教学,共同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小学语文教师在调动学生参与的时候,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学生的现实需要,能够在满足学生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优化,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