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 吴 玲 闵 海
所谓“六个一”即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让教师、家长和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阅读观念;坚持一个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的原则;开展一个“2变100”行动;做好一个课前展示;上好一堂阅读指导;每月开展一次阅读分享。通过“六个一”的推进,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在阅读交流展示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整本书阅读的魅力;同时,“六个一”的策略也是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通过导读课、提升课、推进课、延伸课四个层次的阅读课,让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帮助教师精准把握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从而让学校得到发展。
关于整本书的教育主张,最早见于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至此,整本书阅读被提前至小学教育阶段,这意味着“整本书阅读”被正式列入小学阶段的日常教学内容中,作为一项课程任务。虽然整本书阅读在语文界提了这么多年,但依旧是呼声高,实践少,推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也是当下语文学习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笔者从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有效性策略入手,提出“六个一”的做法。
一种观念,即正确的阅读观。教育改革走到今天,还有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阅读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分散孩子的精力,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支持、更不鼓励孩子进行阅读,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语文课本的教学上。家长们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和自己对阅读的错误看法使“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进行异常艰难。目前,应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学习,推荐他们阅读相关书籍,转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让教师和家长明白,整本书阅读所带来的价值不只是完成了145万字的阅读任务,不只是提高考试成绩和阅读中的享受,整本书阅读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个原则,即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的选书原则。“乐”之不存,“教”从何来?要读什么书,学生最有发言权。所以选书先考虑“有趣”,后考虑“有用”,目的是选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在给学生选择阅读书目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然后再给出建议,站在儿童的立场来选书。选书从内容上来说,要选杂一点,所谓“杂”就是书的种类要多,有经典名著、科普读物、人物传记、长篇小说等。知识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阅读了内容越丰富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更完善。选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一个行动,即“2变100”读书行动。每学期每位学生从阅读推荐书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购买2本,一本自己随身带着看,另一本放在班级图书架上。读完后,同学们可随时在班级书架上换阅书籍,也可与同学互换阅读,这样一来,每位同学可以有100本书来供自己选择,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自主阅读。
“课前三分钟”,即在语文课上,用前三分钟进行演讲。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种都有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读书分享、讲故事等。形式不限,可以单人演讲、也可多人合作;可配乐、也可制作PPT课件做演讲背景。为了这三分钟,同学们精心准备着,一遍遍练习着,家长们努力配合着,教师用心指导着。这三分钟成了同学们展示自我和分享阅读快乐的小舞台;也是在这三分钟中,同学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让好书在班级里漂流了起来。三分钟虽短,却为同学们的日常阅读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一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同读一本书的阅读教学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教给了他们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为学生课外的自主阅读习得方法。
导读课是学生刚拿到书进行的指导,目的是把新书推荐给学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所读书目的主要内容,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产生阅读欲望。低年级学生的一般以绘本或短小而有趣的故事书作为阅读内容,所以在上导读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读物精美的封面或插图进行导入,也可根据故事情节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对低年级同学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内心喜欢阅读,他才可能在阅读之路上走得更远。中高年级的同学在上导读课时,教师可以从封面导入,引导学生对书名、作者、封面图片、相关介绍文字等进行浏览,让学生捕捉阅读信息,猜想读本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巧设谜题,故设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的故事片段的方式导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故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课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阅读要求无痕地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及时分享阅读心得,吸收新观念,激发新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这就是推进课。推进课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阅读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向深度阅读发展。推进课所需的节数可根据学生阅读书籍的长短和学生具体的阅读情况来决定。在推进课上,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交流分享,对前一段的阅读情况进行小结,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要让阅读在推进课中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对于低年级而言,推进课主要是教师为学生读故事,然后学生复述故事,或者让学生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对书中的人物或某一件事进行探讨,可以制作读书小报,设计读书卡,可以引导学生做批注等,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品味优美的语言,领略巧妙的写法,引导学生进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总之,推进课就是引领学生向深度阅读进发。
提升课是同学们读完整本书后开展的一堂课。教师根据整本书的主题思想,确定好讨论主题,围绕讨论主题,有层次地抛出问题,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受到熏陶和提升的课型。提升课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的总结,让书中的思想感染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思考和启迪,深化学生认识,不断提升自己。需要强调的是,在上提升课时,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既要把握整本书的主题思想,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大胆分享各自的思想感受,要将讨论的话题引向深处,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提升课结束并不是“整本书”阅读的终止。此时,学生的阅读体验正在逐步加深,教师应该把握这一时机,顺势将阅读引向更广阔的天空。这便是延伸活动。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共读《夏洛的网》后可以延伸阅读E.B.怀特的另外两部童话名著《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也可以组织孩子们看电影;读过《绿野仙踪》后,可以鼓励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排成好看的童话剧。这都是很好的延伸活动。
一次分享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分享活动。这个读书分享活动与提升课中的分享活动不同,分享内容不限于班级共读书目,包括这一个月同学们自主阅读的所有书籍。参与活动的人有教师、家长和学生。分享活动有两种,一种是“亲子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指父母和孩子在家中一起阅读,既拉近了亲子关系,又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同时对家长自身也是一种提升。一种是“师生阅读”分享会。在学校,教师的“做”才是最好的教育。当学生看到教师手中捧着他所喜欢的《哈利·波特》时,他会开心地告诉你,这本书他也喜欢,他读书的欲望会更加强烈。在分享会上,大家可以分享阅读心得,吸收新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分享会是对阶段性读书活动的总结,是对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它培养了大家的读书兴趣,让大家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