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晨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微雕是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的特殊类别,是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袖珍艺术品。微雕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材质上可分为多种,在造型上分为立体雕和平面书画雕,平面书画雕是凹进去的,属于“阴雕”“浅雕”一类;而立体雕则指“圆雕”“浮雕”,属于阳雕一类,是在坚硬的固体材料上借助金属工具进行雕、刻、凿,去除多余的材料,得到想要的立体图形。阴刻讲究平面艺术,阳雕注重空间感,所以微雕既是微观艺术也是雕塑艺术。文港微雕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以一种独特的雕刻技法,用特殊的雕刻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创作出精微的工艺形式。
微雕对材质要求较高,其创作体积很小。因此,微雕工艺更加考验创作者的耐力和精神。同时为了促进微雕工艺的传承,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对微雕工艺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进而更好地了解其发展历程。
微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个分支,其艺在微,越是细微,功底越深,价值也越高。但传统的微雕艺术在得到广泛研究的同时,只注重了材质和技法的改变,并没有将微雕艺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是今后微雕工艺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赣北地区进贤县文港镇保留下来的毛杆微雕被誉为“首创紫竹笔微雕艺术之最”,此项技艺也被列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文港镇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毛笔之乡,毛笔的生产制作成为当地的一条产业链。而在毛笔杆上进行雕刻则来自文港镇人周信兴,他心血来潮研究起毛笔制作加工工艺,并用水彩绘画的手法将两只丹顶鹤的图案雕刻在了毛笔杆上,以此开始,他不断地将各种图案、诗句、名言雕刻在毛杆上,制作出一些毛杆微雕工艺品,并且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具有专业雕刻技术的人开始效仿,为传统的毛笔工艺赋予新的艺术价值,从此以周信兴为代表的“文港微雕”得到更多人的知晓。其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圆润俊秀的微雕作品也受到世界瞩目,被誉为“工艺天工、巧夺一绝”的优秀微雕作品。周信兴经过多年以刀代笔的执着追求,成功地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刚柔并济的手法和独门刀法融为一体,并在紫竹、象牙、陶瓷、毛发等不同材质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微雕工艺品中独树一帜。
文港微雕的独特魅力是在毛笔杆上进行雕刻,因为毛笔杆的材质不同,所以雕刻工艺不同。文港微雕除紫竹、红木、牛角骨、大提斗笔、象牙材质的毛杆微雕艺术外,还有竹简、金石、印章、毛发、陶瓷、米粒、象牙等微雕艺术。其“一微、二祥、三绝”的艺术特色,成为“华夏笔都”的金字招牌。文港微雕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书画,而且不断创新材质需要的可雕刻元素,不断革新雕刻刀具,尤其是在毛笔杆上的雕刻,突破了传统雕刻方式,将毛笔和雕刻工艺品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价值。文港微雕以“微”为基本特征,以精细为制作标准,将书法、绘画、雕刻融合成一种独特的雕刻技艺,刀法苍劲,以小见大,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微雕技艺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因为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所研究的微雕材质受到限制。而随着工艺美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工具的不断改良,人们对于材料的不断探索,对精微工艺的研究逐渐加深,为微雕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所以,微雕的载体从单种材质发展到多种可适用雕刻的材质。
传统工艺品在传承的同时也要创新。当下,文港微雕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首先,文港微雕手工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人加入的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机器加工制作。其次,文港微雕图形趋于简单化。想要促进微雕艺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培养出雕刻技艺较强且具备创新意识的微雕制作人员,不断鼓励创新,提升专业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微雕作品的质量,还能促进微雕作品的创新。因此,微雕行业必须要加强对手工艺人的教育,多开展一些培训,以此培养手工艺人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微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微雕艺术在我国的历史已经长达千余年,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工艺品想要获得发展与改变,就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地创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这对微雕艺术来说是一件好事,微雕艺术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实现古今相融、中外贯通。微雕艺术家可以学习一些新的雕刻技术,引用一些先进的雕刻设备,以此来促进微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制作方面,微雕艺术家可以引入一些新元素,以此来提高作品的可观赏性,让作品变得更加“时尚”,也可以通过一些装饰手法上的创新来增加作品的价值,通过融入一些时下最流行的新元素来使作品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受人们的追捧与喜爱。因此,要实现微雕艺术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创新,在传统工艺品中加入创新元素,促使传统工艺在时代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在理论方面,了解掌握其他同类雕刻艺术的技法,实现技法上的互通,并建立系统化的微雕体系。通过整合不同的信息,给微雕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加大市场保护力度。微雕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项独特工艺需要保护与传承,从而使微雕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实践方面,鼓励微雕艺术家及爱好者更深入地研究微雕传统工艺。同时加大科研成本,促进微雕商品化发展,并在高校开设微雕艺术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微雕的技艺与审美价值,培养微雕专业性人才,让这项传统工艺美术不被遗失。
微雕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书法、篆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典型的中华本土文化。所以,需要我们一代代地传承和发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微雕艺术。而传承就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传递不变的微雕本质的同时加以创新,但是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品市场的开发。
微雕种类丰富,技法各有所长,因此从事微雕工作者需要有很强的毅力和耐心,要勤学苦练,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探索新技术。由于微雕艺术难度较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练习、实践及探索,所以年轻人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学,导致微雕艺术从艺者老龄化现象严重,传承受到影响。当下社会我们需要大力宣传传统的微雕艺术,使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喜欢、学习微雕艺术,并且加入弘扬微雕传统艺术队伍中,使之不断传承下去。
近几年,国家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建立起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传承人。赣北地区的许多工艺品被列入非遗文化中,这些保护工作的实施对手工艺品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提起微雕人们直观地联想到在头发丝和米粒上的雕刻,这些只是微雕的一种,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就会发现微雕这种独特的工艺在古代就已出现,并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得到更好的传承。工艺讲究技术和基本功的积累,需要不断地打磨自己的耐性和毅力,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和不断创新。对于微雕艺术,小是其艺术特征,精是其工艺技法。借助新工具观察微雕的细致之美,了解雕刻图案的变化,这是微雕工艺品的独特魅力。当下我们可以做的是呼吁人们关注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了解手工艺品的特点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让更多的新一代年轻人认识到中华优秀的手工艺制作,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