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陈文明
我国教育方面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课程改革,开始重视学生关于学科的素质教育。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高中历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新课程要求高中历史学习实现生态环境教学,历史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关系非常近的学科,我们发现很多历史现象藏在细节中,反映了历史随处可见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接收到新知识,从而全面发展和进步。本文意在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以期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的教学,促进素质教育进步。
在高中课堂中,回顾初中阶段的历史内容是不现实的,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教师就要把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衔接,在课堂中融进旧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要想具体把知识衔接到一起,本文提出几种具体方法如下。
历史科目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情境,让学生首先自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一些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典章制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历史知识的结构,树立框架结构,建立起自身的知识网,将历史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知识脉络,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更深入的历史知识。学生也不用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要将知识结构理清楚,转变成有意义的记忆。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教师还可以将课外的拓展资料教授给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高中历史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技巧。其次,教师对历史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带领学生巩固和复习本节历史课堂的重点知识。
高中历史学习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兴趣去学习,才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采用小游戏的形式,比如,“历史知识寻宝”“历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历史学科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课本课题的手抄报、黑板报等;在时间充裕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讲述历史故事,用这些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优势。在“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这一课题里,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习的“走向新世纪对外关系”专题进行讲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利用初中基础知识向高中深刻的知识延伸,这样既能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的乐趣,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初高中知识得到有效衔接。
如今很多高中课堂还是用传统式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没有参与感,长此以往容易丧失兴趣,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师、教材为主的环境中,学生会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和个性受到了压制。这就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创新实践,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向教师提问,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比如,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专题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时间穿越到战国时代,李华是一位秦国的饱读诗书、文武双全的的有志青年,他有一腔爱国之心,面对当时的战火连天,你们觉得他会如何面对?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如何才能施展才华成为国之栋梁?”学生对此议论纷纷,开展了激烈的交流。这个问题情境比较贴近生活,学生讨论起来比较容易,学生的“头脑风暴”会非常出乎意料,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能让他们自主探究,加深记忆。
无论哪一个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高中历史学习中,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学习历史知识时候就不会拘泥于书本上,会对知识进行探索延伸,有利于知识面的拓宽。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将其转化成比较贴近生活的知识。因为学生有了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追求知识本质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加以补充,相信学生一定会对历史学科兴趣浓厚,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全面分析的能力,学会正确评价历史,努力完成发散思维能力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创新改变,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历史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体会历史的魅力,采用全新的理念、方法将探究式教学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有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