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

2021-01-08 09:32:30王志愚高健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校园文化校园

王志愚 高健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在拓展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兴趣、增强体能素质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并严格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思想为出发点,致力于在体育训练的学习中,通过体育运动的锻炼促使学生在秉承优秀身体素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和专长,最终对高校体育文化形成独到的理解。作为一种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化载体,校园体育文化在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学生优质品质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这些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找出更加合适的推广途径,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的体育文化形式,以此来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这是社会注重学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保证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做出的战略决策。高校注重体育文化的熏陶培养,一方面能够及时填充学生的体能素质增强补给,另一方面还能对高校体育文化的不断完善和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客观存在性。可以说,只要有体育运动的存在,也就可以形成体育文化。高校在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时,需要教师将体育文化的精神以及宗旨进行普及,学生在对其进行吸收时,可通过体育课程或者体育运动锻炼实质感悟体育文化的熏陶,在领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积极健康的品格,透过体育文化精神的学习与培养,高校不仅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还会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高校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宣扬,主要是在日积月累的体育运动以及体育理论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的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经过实践的积累所形成的体育相关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的是全体师生作为参与主体,各种体育活动作为参与客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在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体育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体育行为方式和体育健康意识的文化现象。

但是高校部分学生难以掌握体育文化的内核,对于体育文化等实质性内容缺乏概述和理解,学生体育意识薄弱,没有核心意识的体育训练自然也就达不到对于体育运动及其文化的真正领悟,难以激发学生自身真正的优势。这时候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充分发挥学生对于体育创作、体育训练、锻炼兴趣等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文化的实践性安排时,可加入一些运动竞技比赛或者体能测试等实践活动项目,让学生以更加轻松自在的方式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以一种有态度、有情感、积极向上的面貌对待体育运动,在运动训练中对于生命安全意识、运动精神有更深的领悟,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由此形成。

(二)自由性

自由发展属于核心素养的一部分,该理论主要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发展、自由学习、主动学习为主。之所以高校体育文化具有自由性的特征,是因为体育文化本来就具有形而上学的意味与形式,这种文化并没有固定的概念与理论,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其所认定的体育文化内涵理解。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从属于校园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校园文化,可以说,体育文化凭借优越的体育素养以及自由多变的体育运动实践形式,逐渐构成了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一环。由于高校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形式提上日程,这种实践形式的安排,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逐步领悟体育文化的实质;另一方面,在兴趣驱使下,会自发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圈,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了体育文化兴趣圈中,不断充实和发展着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的熏陶与普及,以学生为主体,最终目标应该帮助学生从体育专业的训练中,领悟体育文化的精神与实质,通过不断的体育理论讲解、体育运动实践收获感悟体育文化背后的内容和价值观。学生在感悟体育文化的进程中,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生活是知识的来源,教师需要将体育文化精神以及内核联系实际生活,一方面锻造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并收获更加有趣的学习参与方式,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加深高校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审视和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构建积极向上的健康体育校园。从而不仅体现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而且还可凭借高度的体育意识加深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情境化

情境式体育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体育文化主要内容采用体验式、情境安排、实践化的形式,即情景再现、实践操作、老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或者不断进行训练反馈等各种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创设情境式体育文化感知有更为直观地体验和认识。现代体育在与现代校园文化的交融中你来我往,学生在这一特定文化氛围下不自觉的受到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亲身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身心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情境化的特征,是因为高校体育文化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很多高校为了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往往会采用情境化的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相关实践体育安排,能够通过自身切实经验感知体育文化的精神以及内涵。在进行情境式的体育运动锻炼、体育实践项目的应用分析时,教师需要对于既定训练主题的关键内容进行相关情境的安排,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由于情境的引入、实践的思考,对于该类内容会不断产生实践兴趣,在实际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发挥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素养,在源源不断的训练活动中,体能训练、素质由此加强,从而会持续激发学生愈加体育文化研究、活动、实践、训练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于体育美学的认识。当然,由于体育文化具有较高的包容性,这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也代表了高校学生的优良品格。学生在参与某类情境式的体育训练时,会发散思维,积极参与,学生一方面可动用自身的体育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自身独有的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的实质意义,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体魄,塑造优秀人格,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领悟文化内涵。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一)愉悦身心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具备愉悦身心的功能。由于高校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大多思想负担重,很多学生忽视了体育活动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而通过一定的体育实践项目的参与,学生在体育活动的交流互动中,不仅能够释放压力,愉悦身心,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活动的进行中,高校为使学生养成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在体育践项目安排中,学生凭借坚毅的人格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可以形成正确的运动、生活行为、锻造优秀的人格,在这样的体育文化环境中学生不仅对体育美学的认识会有所加深,同时能够开拓自身的体育文化视野,也让美育在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真正领悟。

(二)健身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健身的功能。上文已经提到体育文化与体育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当高校促进学生的体能素质养成时,不得不与体育实践活动进行联系与融合,体育训练课程的创新与体育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学生能够秉承正确的“健康体育”意识,并根据自身的体育运动学习情况和兴趣做出针对性的体能锻炼计划,同时针对自己的缺点和弱势做出及时的调整,在不断的体能训练中发现体育运动的魅力、认识运动训练的价值、理解体育精神的力量,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起到健身的功能。当然,由于校园体育文化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一方面,达到健身的作用,体能素质优越;另一方面,学生在亲身体验校园体育活动时,对于体育活动的用意、训练方向、培养方式、精神品格培养等会产生新的内心感悟,逐步扩大校园体育文文化的影响与魅力,最终促使体育优良品格惠及全体学生。

(三)立德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立德的功能。立德,即道德建立。之所以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立德的功能作用,是因为体育文化是体育运动精神和体育行为的提炼,一般来说,学生要领悟体育文化,总少不了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正是因为学生在体育活动的锤炼和考验下,会形成更加坚毅的体育品格,锻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素质,促使学生在参与社会行为时,会考量是非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由此可见,高校推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与理解,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理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进而实现知行的统一,这是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核,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实行的最高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通过拓展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兴趣、增强体能素质,学生可形成自身独到的体育文化内涵理解,促使“运动”与“育人”完美相融。高校体育文化的充分渗透,既是新时代下对于学生体育素质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也印证了“体育使人健康、使人聪明、使人快乐”的名言警句。体育文化的普及与渗透不仅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文化乃至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培养,并通过锻炼、实践、思考,使得学生能够与运动为友,以训练为乐,在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发展体育精神的过程中感悟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构建良好校园风貌。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