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甲 石宇 张文波 齐齐哈尔大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糖血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各类运动损伤、术后康复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而加强运动康复能够有效做好各种伤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恢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阶段的康复治疗活动中,要综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综合能力,保障运动康复活动能够高效稳定的开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在现阶段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缺乏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不够科学合理,就业选择困难等诸多问题。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专业知识混杂,大众认识浅薄,人才与行业供需不平衡,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作为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整体的人才培养难度。
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运动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康复理念正好运用了人体结构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将恢复与疾病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协调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在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活动中,通过加强具体矛盾分析,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更加重视治疗的功能,全面提升治疗的效果和针对性。运动康复能够实现预防治疗,在加强预防治疗的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有特定的医学门类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加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让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到运动康复疗法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正确认识运动康复法给身体各机能器官带来的有利变化和生理反应,全面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1]。通过运动康复,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组织修复再生。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使得相应的工作人员正确看待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阻碍,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保障相应的运动康复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实施,且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提升其整体的工作质量。
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专业数据较少,缺乏大量研究人员来展开实践指导,导致其教学的知识结构混乱,可信度大大降低,难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运动康复专业知识引入较晚,有很多人缺乏正确认识,思想保守,难以配合完成相应的运动康复等相关工作。由于社会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而在许多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招生人数达不到实际的预期目标,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从而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使得运动康复的发展规模始终较小,发展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成熟的经营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我国运动康复产业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而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结构较单一。而正是由于缺乏专业教育,运动康复专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活动中,由于缺乏系统规范一致的培养方案,使得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不同的职业领域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因而在运动康复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加强职业能力分析,从而确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体系。在专业运动队各项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面向的对象是运动员,在运动康复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帮助运动员预防和治疗各种运动损伤。通过采用运动康复手段,可以有效消除运动疲劳,使得运动员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且能够正常的参加训练,参加比赛。根据运动队的岗位需求,在人才培养活动中,要不断提升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运动防护技能,有效掌握运动损伤康复,缓解运动疲劳的方法,不断提升运动评估和协调沟通的能力[2]。因而在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借助解剖结构、生理特征以及影像技术的不同的内容,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防护能力,且能够掌握基本的诊断评估技术,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加强对运动员的防护工作。而通过掌握推拿、按摩等中医康复手段,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加强对运动员膝盖,胳膊肘、腕部、颈椎、腰部、肌腱等部位的损伤康复。并且能够制定保健康复运动处方,使得相应的运动康复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且能够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有效提升运动康复工作的整体质量。而通过提高专业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得其在实际的运动康复活动中能够帮助运动员缓解赛前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有效协调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
在医疗康复科运动康复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患者治疗后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康复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外伤后功能障碍、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因而在运动康复治疗活动中,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专业的中医康复手段和现代康复手段,以及康复评定的能力。在实际的运动康复治疗活动开展过程中,则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患者的功能性评估。通过有效的评定,加强辨别病症,充分考虑到不同病症对患者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带来的影响,从而选择合适的康复手段,以采用不同的运动处方,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完成相应的运动康复治疗活动。针对老年人在运动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借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康复治疗手段,带领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对于常见慢性疾病患者在运动康复过程中要具备推拿按摩、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等康复治疗手段。而在现代运动康复治疗过程中,则需要具备运用Rood 技术、Bobath 等相应的技术来进行康复治疗。在实际的运动康复治疗活动中,能够采用电疗,磁疗超声治疗等多种不同的理疗手段来进行康复保健[3]。而通过掌握基本的康复评定能力,加强对患者治疗情况的判断和评估,积累大量的运动康复治疗经验。
疗养院、养生馆、养老机构都可以作为康养机构。在康养机构运动康复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增强体质疾病疗养、康复疗养、健康疗养等相应的技术手段。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提供经络养生、按摩、养生减压放松等相应的服务。例如,在养老机构中则需要为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健康管理、文娱活动等综合性的服务,保障老人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生活。而针对患有慢性疾病,出现亚健康的群体,在实际的抗氧活动中则需要不断提升健康,具备健康养生指导、康复保健、运动心理调节等相关职业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通过需求诊断,综合使用不同的疗法帮助患者有效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而通过为患者提供更佳有效的排解方法,全面加强对患者肌力、基础代谢、关节活动检查。而通过综合使用运动学动力学等相关的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分析评定。通过使用心理疲劳调节手段,有效疏解不良情绪,同时有效应对康复训练中所出现的突发应急事件,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有效提升康复训练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学院教育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通过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是为许多存在缺陷的学生而提供的教育场所,因而在运动康复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综合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担负着教育和康复的双重责任,同时还需要促进学生向人物和社会有效转变,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而这也正好为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通过开设运动康复专业,以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综合特殊学校岗位需求,加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构建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特色运动康复人才培养。而在具体的人才培养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作出职业能力认定等相关工作。通过加强对运动康复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和运动康复治疗手段心理疏导和应急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分析,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4]。因而在运动康复人员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为运动康复治疗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活动中,保障相应的专业人员能够掌握身体机能诊断和不同的运动疗法,综合学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体育教育计划,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做好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的处理工作。
总之,由于我国运动康复专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晚一些,而国家层面逐渐加大了对运动康复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因而在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创新,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探索新的教育方向,加强运动康复产业的发展。而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综合专业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加强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