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莹 韩雨蒙 鲁迅美术学院
珐琅工艺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技艺水平已经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传统珐琅首饰图案通常以吉祥图案为主。牡丹等富有吉祥寓意的花卉图案最受珐琅工匠的青睐。传统珐琅工艺中,图案颜色向来艳丽。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珐琅工艺图案和色彩的侧重都各有不同。元末明初,珐琅色彩以鲜活明快的蓝色为基调,明宣德晚期珐琅器的蓝色在明度和纯度上都有所降低。万历年间,珐琅工艺色彩更加多样化。蓝、淡青、白都是当时常见的色彩。珐琅工艺图案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精妙的发展,在此不展开叙述。传统珐琅图案是特定历史时期制作技艺与审美观念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与社会环境。今时今日,人们对于审美的诉求是包容开放的,传统珐琅图案与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并行不悖。但要想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人们主流审美的诉求,还需要对珐琅工艺图案进行一些改进。通过不断创新,使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
珐琅工艺向来备受人们喜爱,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有相应的表现技法。在本文的介绍中,主要从制作方法和胎地种类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又可以叫作铜胎掐丝珐琅、嵌珐琅、珐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一般是在金制或者铜制的胎型上,用金丝或者铜丝掐出种种繁复多样的花纹图案,并填充进色彩各异的珐琅釉料,如柿红、翠蓝、深绿、葡萄紫等。经过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之后,一件色彩夺目、华丽斑斓的珐琅器具就形成了。
2.内填珐琅
内填珐琅,是掐丝珐琅工艺的一种全新突破。这种工艺不再使用金属丝掐丝作画,而是直接在金属质地的胎底上压出花纹,压模法和剔刻法是内填珐琅常用的两种制作手段。在刻凹进去的花纹处填以珐琅釉料,经过一系列后道工序最终烧制成型。内填珐琅的制作,主要以透明珐琅为主体。相较于掐丝珐琅烧制后还要进行打磨,内填珐琅烧制完成后器具表面更加光滑,可直接省去打磨步骤。
3.錾胎珐琅
錾胎珐琅,又可以称之为凹凸珐琅、剔花珐琅。錾胎珐琅是将金属的雕錾技法运用到了珐琅器的制作当中。其制作工艺首先要在金属胎体上进行,在成型的金属胎体上按照已经绘制好的纹样进行描线。然后使用雕錾技法,对轮廓线以外空白的地方进行雕錾设计,使得纹样的轮廓线凸出清晰。在雕錾后的凹处添加珐琅釉料,通过后道工序,一件錾胎珐琅器具就诞生了。
4.透明珐琅
透明珐琅,别称有透光珐琅、透花珐琅、镂空珐琅等。这种珐琅技艺,兴起于錾胎珐琅衰落的时候。与先前介绍的珐琅技法不同,透明珐琅并不需要金属胎体。它的制作工艺通常是用金属丝组成透光的框格,以铜片或者铝片作为托片。在托片处填入珐琅釉料,烧制完成之后再将托片去除。最终的透明珐琅成品经过打磨之后,将呈现出犹如彩色玻璃的效果。当阳光透过时,其会呈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
5.画珐琅
画珐琅别名洋瓷,经过多年的发展除金属胎体的画珐琅之外,还延伸出了瓷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等。其烧制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先在红铜的胎体上涂满白色的珐琅釉料。经过高温烧制后,釉面会变得平滑。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绘制图案,经过焙烧,一件富有生动绘画趣味的画珐琅产品就形成了。
珐琅的胎地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铜胎珐琅、金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瓷胎珐琅以及紫砂胎珐琅等。不同胎地的珐琅在制作技艺上没有明显差别,制作流程都是以胎地作为依托,点施珐琅彩并烧制。金属胎体是珐琅器中最常用的,富丽华贵的外形特点使其深受封建社会上层阶级人士的喜爱。这种珐琅器制作工艺复杂、造价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很高,在明清时期是上供御前的珍品。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是铜胎珐琅。相较于其他金属材料,铜胎在造价成本上更加低廉。此外相较于其他金属,铜与珐琅也更加容易结合,从技艺操作层面讲,降低了珐琅器的制作难度。
不同时期社会的审美诉求往往是不同的,珐琅工艺是古代精美的装饰技艺之一,但传统珐琅饰品古朴繁杂的纹样与当今人们的衣着并不相称。如何运用现代美学,使珐琅工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创新,是相关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首饰设计过程首先要讲求比例设计的和谐,对称与秩序之美是经久不衰的设计理念。现代美学观念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同时也更加追求设计过程中对于思想体系的表现。在现代设计体系中,几何形态以其简约时尚的特点成为符合当下人们审美诉求的主流设计方向。点、线、面具有丰富的设计感:直线恰如其分地传递着稳定、坚硬、均衡的情感;曲线则表现得更加柔和、婉约、灵动。将几何形状与珐琅首饰相结合,无疑满足了现代社会审美中变化与统一并存、对比与调和并重的设计理念。
中国式审美讲究“节奏感”。在珐琅饰品设计中融入现代美学理念,可在规律中展现变化。从材料体积、比例尺度的拿捏,到色彩搭配的选择,都将让珐琅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此外,现代美学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形态审美的追求。在现代首饰设计中,植物、动物等都是常见题材。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珐琅设计要照搬传统,而是更应该在传统中融入现代之思,结合现代美学理念,从独特的角度挖掘珐琅首饰创新点。通过全新的现代化阐述,提高人们对于珐琅饰品的接受度。此外,抽象的艺术方法近些年也逐渐被大众接受。通过客观的夸张、变形和组合,不仅能使设计作品主题更加突出明显,也能更好地传达出设计师的情感理念,从而更好地与人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我国珐琅工艺经过漫长的发展,其工艺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就达到了顶峰。但珐琅首饰的应用就相对起步较晚。从目前我国珐琅首饰市场来看,多为旅游产品,制作工艺较为粗糙,通常采用模具批量制作,缺乏自主设计理念,以珐琅工艺为主的首饰制作企业并不多见。压缩工艺制作成本和设计成本打价格战,依旧是目前我国珐琅市场最为常见的现象。
对于我国现代珐琅首饰的发展,这里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以传统为主阵营,从传统中来,寻觅其符合现代审美诉求的一面。对传统纹样以及花纹元素,结合现代美学理念进行解构、重塑。通过前卫的设计理念,将传统元素变成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流行元素。二是合理地利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化繁为简。珐琅饰品简约不简单的设计理念,与其复杂精细的制作过程相得益彰,弥补了流水线工业生产造成的价值感缺失。追求节奏感与韵律美将赋予传统珐琅首饰现代审美意味,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诉求。
珐琅工艺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民族工艺与大众审美的代表性作品。其灵活多变的样式,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时代之思,展现出历史的印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珐琅工艺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这场文化传承保卫战之中。了解传统、了解历史是发扬珐琅工艺最本质的核心。通过融合现代美学设计理念,珐琅文化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起点之上,珐琅工艺将从传统中来,到创新中去。现代珐琅首饰设计将以传统为根,以创新为叶,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