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有限空间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探讨

2021-01-07 19:48:29潘俊芬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救援应急事故

摘要:由于自身的结构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地下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工作时,往往可能会导致出现一些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直接严重的影响操作效率直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所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预防与救援工作是否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系数,为当前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发展敲响安全的警钟,同时也对维护国家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研究的是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应急救援措施。

关键词: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事故  应急救援技术  措施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Emergency Rescue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Limited Space

PAN Junfen

(Jiangxi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00 China)

Abstract: Due to its own 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working in a limited underground space may often lead to some accidents and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which will directly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even cause serious casualties. Therefore, whether the prevention and rescue work of underground confined space operation accid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ccident hazards, reduce the risk coefficient of accidents, sound the safety alarm fo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confined space operation, and als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national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mergency rescue measures for underground limited space operation accidents.

Key Words: Underground limited space operation; Accident; Emergency rescue technology; Measures

地下有限的空間具可利用面积小、风险因素多,操作困难等典型特征,因此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以保障救援操作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安全,同时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事故救援知识普及、救灾人员素质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地下有限空间事故救援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盲目救助的现象,不利于事故救援的工作,也加大了事故威胁,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1地下有限空间内作业危害及有害因素分析

地下有限空间是指室内或部分被完全封闭,与室外相对隔绝,外出的人员数量较少,地下有限空间内作业涉及到石油、非煤矿、市政工程、污水处理、特殊装置和设备等多个行业,如果现场操作技术人员对某个行业地下有限空间的潜在危害意义认识不深,未能充分辨别潜在的风险,事故一旦发生盲目施救很可能会直接导致第二次事故。因此,对于在地下有限的空间里从事工作的人员实施危险的辨别十分必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地下有限的空间内,有毒和放射性物质严重排放超标,影响操作机械手的生命安全。在地下有限的空间内,由于室内通风不良,空气中容易混入各种有毒物质,当其达到规定的浓度,若操作者不及时采取必要的呼吸和保健装置,这些高浓度的有毒物质可能会直接进入操作者的人体和呼吸道,威胁到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1]。第二,地下有限的空间里面的氧气供给不足。所以当操作人员温度超出极限,会直接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氧气的浓度,含氧量低或者是氧气供给不足,极易引起缺氧而导致窒息。第三,部分地区地下有限空间内的易燃、难爆放射性气体被大量收集;含量达到一定标准时,甚至可能会发生爆炸。由于地下有限空间的能见度较低,导致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

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诸多危险有害因素,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有毒、有害物质易在受限空间内积聚,易燃、易爆、有毒、窒息等化学品由于空间狭小、出口少、通风不良,容易聚集。常用气体物质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烷等。二是如果操作不当,并且保护措施不到位,重力会导致地下管道、地下室、污水井、垃圾站等地下有限空间的倒塌,受重力影响极易倒塌,掩埋作业人员,造成人员伤亡[2]。三是地下有限空间内空间环境复杂狭窄,救援人员行动困难,救援时间跨度长。四是盲目救援。就拿硫化氢中毒来说,暴露在高浓度硫化氢的人群中,往往会导致电击死亡和突然晕倒。若救援者对硫化氢的危险性缺乏认识,盲目救援,往往会导致救援人员中毒死亡的严重事故,在以往的救援人员当中已有19名救援人员因一人硫化氢中毒而中毒的报告。五是防护设备配置不全,缺乏安全保护意识,现场处置程序不当,未经有害气体检测直接救援。六是救援时间跨度大,呼吸器容量地下有限,救援人员力量薄弱,若救援人员不能及时更换,救援者可能会因体力不支、体力不支而在救援过程中英勇牺牲。七是发生其它事故的风险,例如水灾、电击、机械损坏等[3]。

3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遂行地下有限空间救援任务中,先后有10名指战员牺牲、3人受伤。通过对典型救援战例复盘研究,造成指战员伤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风险评估不到位,现场指挥员实战经验不足,对潜在安全风险研判和重视不够;二是个人防护不到位,未采取呼吸防护和防坠落措施,盲目冒险作业;三是侦察检测不到位,对现场坑井状况和作业环境风险侦察不够,对有毒有害气体侦检数据不准;四是安全管控不到位,现场警戒措施落实不够,受围观人群干扰等。每一起安全事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制度不执行,专业训练不到位是造成伤亡的根源。

现场救援设备严重短缺。部分作业单位在受限空间作业时,救援设备配备不足,连安全帽、面罩数量不够、紧急供氧设备不足、报警设备严重不足、通风机与安全绳不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于缺乏足够的救援设备,在救援过程中受伤人数会受到限制,救援队员很难在地下有限的空间内对突发的事故进行及时的应急处理。如上文所述,地下有限空间存在大量未知气体或潜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操作者的呼吸安全[4]。另外,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低温或黑暗、潮湿和噪音环境中,极易缺氧。如果发生事故,在地下有限空间内作业将更加困难和危险。若不能及时救援,伤亡人数只会增加,而救援计划将是徒劳无功。在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中,根据《中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作业人员在开展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先对地下有限空间进行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包括地下有限空间的面积和气体的性质,并在具体操作前进行安全演练,要让安全第一的原则深入每个操作员的心中。事故发生时,可以增强操作人员的自救能力。并且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企业还应采取分类救援措施,组织人员演练,配合当地事故救援部门,提高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性。但是,目前这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略了事先地下有限的空间,制定和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效率也不统一。尽管有些企业已经开展了事先调查,但它们没有报告调查结果或谎报,也不能有效地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4]。

4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4.1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地下有限空间救援是一种常见的救援任务,指战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一种顽疾,必须坚决纠正。善于吸取近年来典型事故的惨痛教训,各种安全制度不能只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近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了《地下有限空间救援操作规程(试行)》,是近年来对实战救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今后地下有限空间救援操作的行动指南 。如图1所示。

地下有限空间内操作中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所以,为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救援者和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好紧急通风等准备,有效的提高地下有限空间中的氧气浓度,释放出有毒气体。常见的通风技术就是使用高功率装置进行通风。与此同时,救援者还需要定期检测瓦斯,防止其周围环境进一步恶化,为其他地区的救援者提供更安全的环境。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对进行人员的救援时,抢险中心和救灾管理者还是要切实做好对个人的防护措施,即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后续的救援,在预防其窒息同时也要提供安全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救援的效率。同时,救援前一定要用侦检仪器空间内氧气含量和有毒气体种类和含量进行侦检,同时通过排烟机、送风机、氧气瓶或空气呼吸器等设备送风输氧,并在地面上不间断的向被困人员喊话,不断鼓励被困人员,使被困人员保持清醒,为营救赢得时间。

4.2全面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救援能力

地下有限空间事故的救援工作主要依靠人力、装备为辅。为此,有必要对救援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培训,以提高其职业道德意识,提高救援技能。第一,在挑选救援者时,必须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理极限,还要考验他们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不断更新。为此,有必要对救援人员的装备运用技能进行培训和指导,针对不同的事故进行强化训练和演练,增加救援人员的实际经验。最终,需要帮助救援人员熟悉危险警报信号和相关的救援程序,确保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服从组织安排,在救援前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5]。

4.3加强专业指挥,落实安全作业规程

各地区遂行地下有限空间地下救援任务,应全面实行指挥员(长)负责制,由有实战经验的干部实施专业指挥,科学决策,安全处置;救援行动中严格执行五个严禁和八项规定,确保救援行动安全。

制订科学的有限空间调研许可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限制空间作业的不同类型,按照既定的审查程序和规章制度,与作业人员合作,制定科学的有限空间许可制度。调研的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监测、安全防护设备检查等,在明确企业各部门职责的同时,也确保了所提交的报告或文件具有真实的法律价值[6]。如发现舞弊行为,可直接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同时相关操作人员还需取得有关许可和认证后,工作人员才可以进入具体工作,配备现场监督人员配合安全检查,为有限空间的安全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困难因素较多、安全事故频繁,因此,在应急救援中,应根据安全事故救援的流程及步骤,实施相应的救援措施方案,提高应急救灾队伍的安全职责意识和应急救灾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表现活动,确保地下有限空间内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活动的安全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晓奇.全氧燃烧气氛下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系统的温度场数值计算[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0.

[2]王明湖.探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J].科技视界,2019(22):239-240.

[3]王新,王红汉,吴晓煜,等.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工業安全与环保,2019,45(10):11-13,24.

[4]任建军.铀地质矿冶系统安全环保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8.

[5]王巍.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D].廊坊: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20.

[6]王瀚仑.HX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中图分类号:X928.04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109-5640-6535 第一作者:潘俊芬,(1987—),男,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为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工作

作者简介:潘俊芬(1987-),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工作。

猜你喜欢
救援应急事故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紧急救援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52
学中文
3D打印大救援
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 09:01:44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5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