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杰,孙 安,孔德忠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 214200)
聚氯乙烯是综合性能优良的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聚氯乙烯全球产量仅次于聚乙烯,位列第二位。PVC 具有质量轻、易加工、良好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等优点,其应用领域涵盖各行各业、日常生活及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聚氯乙烯是通过氯乙烯单体按照自由基聚合机理制得,其链中存在着大量的C—Cl 极性键,在受热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容易脱去HCl,造成PVC 热稳定性差、加工性能不好等缺点,限制了PVC 的应用领域,因此对PVC 热稳定性能的研究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PVC 热稳定剂的研究也是非常活跃。
常用的PVC 热稳定剂有:铅盐类稳定剂、钙锌类稳定剂、环氧类稳定剂和稀土类稳定剂等。虽然铅盐类稳定剂具有稳定效果好,稳定持续时间长,耐候性能优良,价格低等优点,但是其毒性大,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影响,限制了其使用。因此PVC 热稳定剂向着无毒、无污染方向发展。本文重点介绍钙锌类、有机锡类和稀土类热稳定体系。
由于铅盐类稳定剂毒性的缺点,限制其使用,逐步退出市场,钙锌类的稳定剂将填补这一市场空缺。但钙锌类稳定剂也有缺点:钙锌类稳定剂存在“烧锌”现象;添加量较大,稳定效果不及铅盐类稳定剂;成本较高,价格高于铅盐类稳定剂;加工时易析出,喷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钙锌稳定剂往往也需复配使用。
张喜宝等在碱性条件下,使用六水合硝酸锌、氯化钙和乙酰丙酮合成了乙酰丙酮钙/锌复合材料,并把其应用于PVC中,作为辅助热稳定剂,通过XRD、FT-IR、热老化和刚果红测试,研究了乙酰丙酮钙/锌复合材料及加入PVC 体系中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5 ∶1的乙酰丙酮钙与乙酰丙酮锌,具有协同作用,热稳定时间可以达到70min,PVC 试样完全变黑需要110min,热稳定效果优于乙酰丙酮钙、乙酰丙酮锌单独使用;当添加量为1.2%时,PVC 试样的热稳定时间为81min,完全变黑需要190min,使用效果优于市面多数辅助热稳定剂。
丁静等通过两步反应,使丁二酸酐、哌嗪、氯化钙、氯化锌制成了哌嗪基单丁酰胺酸钙/锌(PSACa/Zn)热稳定剂,使用元素分析、ICP-OES 和FT-IR,对PSACa/Zn 新型热稳定剂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刚果红实验、转矩流变仪实验和热失重实验测试了PSACa/Zn 对PVC 体系的热稳定效果,结果表明,PSACa/PVC 体系的静态热稳定时间为74.5min,PSAZn/PVC 体系的静态热稳定时间为41.5min;当PSACa/PSAZn 复配使用,当质量比为1 ∶1时,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静态热稳定时间可以达到92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以达到905s,同时发现PSACa/PSAZn/PVC 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良好。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也是铅盐类热稳定剂的重要替代产品之一。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具有效率高,添加量少,适用于不同的加工工艺要求,同时其适用于制造透明制品。但其也有缺点,限制它的应用,价格较高,加工时有气味,容易发生污染。需要开发气味小、价格低的有机锡类热稳定剂。
易强顺等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了硫代乙醇硬脂酸酯甲基锡,与YT181 型硫醇甲基锡对比,通过动态热稳定性能和流变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硫代乙醇硬脂酸酯甲基锡具有较好的初期热稳定性,与YT181 型硫醇甲基锡试样对比,硫代乙醇硬脂酸酯甲基锡试样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刘伟龙等用硬脂酸钡和硫醇甲基锡复配使用,通过测试,当硬脂酸钡和硫醇甲基锡为3 ∶1时,PVC 体系的初始变色时间为36min,最终变色时间为50min,具有较好的协同效果。
张宁通过二丁基氧化锡、马来酸和硝酸镧制备了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通过热老化烘箱法、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和紫外光谱仪等测试了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PVC 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当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的添加为3%(w)时,静态热稳定时间为46min,可以单独使用;复配时使用,当二丁基锡二马来酸镧与季戊四醇为4 ∶1时,静态热稳定时间为63min。
稀土类热稳定剂作为PVC 热稳定剂,其中的稀土元素会提升复配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相容性,还会提升体系的力学性能。同时,我国稀土资源较丰富,丰富的资源优势促进了稀土类热稳定剂的研究。
张伟等使用硬脂酸钙、硬脂酸锌、蓖麻油酸镧、季戊四醇和β-二酮制备了复合稳定剂1和复合稳定剂2,配比分别为:45%∶15%∶30%∶10%,42 ∶14 ∶28 ∶9 ∶7,通过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2%的复合稳定剂Ⅱ热稳定性优于复合稳定剂Ⅰ,同时复合稳定剂还具有良好的润滑增塑作用。
冯佳萌等用氯化镧、2-氨基对苯二甲酸、氨水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当4%(w)的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加入PVC 中,PVC 体系的热稳定时间为20min,是不加稳定剂的7倍,但抗变色性能不好。当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与硬脂酸锌、季戊四醇复配,通过稳定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当2-氨基对苯二甲酸镧与硬脂酸锌、季戊四醇的复配比例为4 ∶2 ∶4时,达到最佳稳定效果,稳定时间为58min。
柳召刚等自制了新型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异烟酸镧,通过热稳定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异烟酸镧作为PVC 热稳定剂,单独使用,稳定效果不好,长期稳定性能和抗变色能力也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通过与硬脂酸锌、季戊四醇复配使用,效果较好,当异烟酸镧、硬脂酸锌和季戊四醇的配比为3 ∶1 ∶1,加入量为2.5%(w)时,PVC 体系热稳定时间为22min,且不发生“烧锌”现象。
有机氮类热稳定剂具有优秀的热稳定效果,优秀的环境友好性,显示出了其作为热稳定剂的研究价值,得到广大学者关注。有机氮类热稳定剂是由埃及开罗大学的M.W.Sabaa,N.A.Mohamed 等最早开始研究,他们发现巴比妥酸及其衍生物可以用作PVC 的热稳定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巴比妥酸可以吸收HCl,可以提高PVC 制品的热稳定性能,随后他们又对苯并咪唑基乙腈及其衍生物等进行了研究,为有机氮类热稳定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徐晓鹏等以苯基脲为原料,合成了带有烷基链的新型苯基脲衍生物(NA),并研究了其对PVC 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热稳定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 作为热稳定剂时,抑制PVC 初期着色能力良好;当NA 与钙锌稳定剂复配作为PVC热稳定剂时,PVC 的长期热稳定性能显著提高,NA 与钙锌稳定剂复配比例为1.2 ∶0.8时,体系的热稳定性能最优。
林莅蒙等研究了PVC 干混料和塑化料时,氰基胍(CG)、硫醇辛基锡(OTM)、硬脂酸钙(CaSt2)和环氧大豆油(ESBO)对体系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混料和塑化料实验结果偏差较大,应取对实际应用具有意义的塑化料为试样。塑化料测试结果为,当CG 单独使用时,对体系热稳定性能影响不显著;当CG 与CaSt2和ESBO 并用时,体系热稳定性能提高,说明CG、CaSt2和ESBO 具有协同效应;同时,CG 与DMAU 相比,热稳定性能较差,但透明性较优,电绝缘性能相差不大。
国内对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研究了多种新型热稳定剂,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还不能满足多元化市场的需求。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开发出无毒、无污染、价格低、加工方便等性能,同时还具有耐候、透明等功能性的高效新型热稳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