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2021-01-07 11:55福建省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甘绍红
天津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思维

■福建省屏南县古峰镇第二小学 甘绍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思辨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而深刻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用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阅读中构建深度的文本对话,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思辨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由于小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再加上年龄较小,因此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教师教学思维的影响,导致其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动性,学习的空间不够,没有足够的交流互动机会,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思辨能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过分注重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了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停留于表面,实际应用的能力不强,缺乏对信息的分析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语文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被动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必然无法很好地处理社会中的各种信息,也无法识别良莠不齐的材料,进而影响到其在未来生活的发展。开展思辨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开展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前都有对学生阅读学习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进行批阅式阅读、问题式阅读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习兴趣比较高,愿意表达自我,和教师以及同学交流沟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逐渐学会思考、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更好地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走月亮》这篇文章当中,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文章中景色的描写,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更好地领会到文章中的感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精读,加深其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比如“‘我和妈妈走月亮’这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设置的意义是什么?”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反复这一写作手法进行了解和掌握。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认知文章。

(二)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更加注重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小组合作的方式应运而生。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问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探讨,解决问题。因此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想,提出自己的质疑,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在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同时小组学习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组内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快速思考,从而发展其思辨性思维。比如,在《父爱之舟》这篇文章中,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字里行间中的父子之情,从而更好地领悟文中的中心思想。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分成学习小组,并且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父亲的爱以及自己是如何向父亲表达感激之情的,学生可以通过诗朗诵、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琐事感悟父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弱,学生能否在阅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还需要教师有效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更好地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讨论话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让阅读从浅显走向深入,提高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索和师生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