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碧莹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海 016000)
19世纪末期,杜威[1]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主张。叶信治[2]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从美国大学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什么而非教师想教什么的基础上”“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因此,“判断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简单地看知识传递得好不好”。正如爱因斯坦[3]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设置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所以,探索如何寓娱乐于教学的“娱乐化教学法”势在必行。
物理化学在整个化工专业理论体系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以及指导性地位。著名化学教育家印永嘉教授[4]曾精辟地指出“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传统的物理化学理论以化学热力学为主。美国物理化学家吉布斯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但是由吉布斯沿袭而来的物理化学理论,一直坚持纯数学推导式的写作风格,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要想有效地传播物理化学知识,那么物理化学的教学方式就非改不可。
传统的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可以称为“物理的化学”。然而时代是发展的,也是不断进步的。根据徐光宪[5]的观点,“化学的定位是与时俱进的”,物理化学在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具体应用也是非常丰富且鲜活生动的。因此,在物理化学课上探索的是应用物理学知识和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物理化学是“物理和化学”。这就实现了从“物理的化学”到“物理和化学”的颠覆性跨越。物理学家劳厄曾说[6]:“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剩下来的东西。”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多少理论化学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的本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以上分析,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人的认知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人脑能够记住的是自己所做到内容的90%。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学生才能够学有所得。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从旁指导,而非强迫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通过实操训练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课堂状态是积极的、主动的、认真的。这样一来,就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变压力为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化工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由此基本解决了学生消极、厌学的局面,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结果体现了每个学生真实的综合素质水平,学习效果令人满意。
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目标,把学生从理论课堂解放出来,进入实践课堂,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设计和项目扩展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利用趣味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分工合作将项目内容重新进行思维构建并实施,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总结提高,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彻底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称之为“娱乐化教学法”。教学中,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和案例分析实现情境先导入,其次通过现场演示和实践体验实现任务再驱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实现分工再合作,顺利实施了“任务驱动→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飞跃,体现了趣味无穷、地气十足的特点,使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发实践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操技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三部分。
在课前准备环节首先通过影视资源实现任务驱动,引出所学知识;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发布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接收移动信息,预习课前知识;最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以小组形式协同作业,引发头脑风暴,制定初步预案。
在课中实施环节,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1)利用在线视频导入情境,初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2)通过Flash动画,认识实操设备,明确实训项目的主要任务。
(3)应用化工拼图,选用所需仪器,实施模拟组装,确定实训方案。
(4)通过教师现场演示指导,详细讲解实操过程及注意事项,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方案。
(5)学生进入实操现场,完成实训操作。在课后总结环节,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
(1)通过小组内部数据处理,得出实训结论。
(2)通过小组之间效果对比,实现小组竞争。
(3)通过扩展应用,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切实可行地培养好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组教师通过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行业技能,终于建设成一支融合实训教学、理论教学、企业顶岗实习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素质教学团队,从而将学生的“做中学”和教师的“学中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个性化课堂的开启。
在课程设计时,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企业调研为出发点;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实现职业能力目标为着眼点;以实训任务项目化为实体,以理论教学信息化为强化点;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现场评价为突破点。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为使学生在课堂上用较少的学时高效率地掌握化工理论精髓,课程组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凭借的信息化手段有:头脑风暴、思维导图、互联网“+”、在线视频、手机平台、化工拼图、Flash动画等。同时研究网络教学平台的多方位功能,重新编排课程理论体系,结合实训操作项目,编撰出版校企合作教材,同时扩大知识面,开发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多年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中“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三者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适应课程教学目标中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创新“娱乐化”教学方法,塑造学生完整的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另辟教学途径,开启学生“做中学”和教师“学中教”的个性化课堂,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开发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发主动求知、轻松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完善“互联网+”教学,实现微课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
5)开放课外学习扩展项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现手机平台的多方位探索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组教师根据企业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项目,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的先进教学手段,逐步实现“互联网+”的新型课堂教学。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强调教学资源的丰富化,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探索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这样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实施信息化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体会和掌握理论知识,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最终形成物理化学课程所独有的完整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手机平台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装入口袋,实现了学习工具的移动化和学习过程的简单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又为理论教学插上翅膀,为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还需要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实践,不断创新思维,使理论项目和实训项目彻底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引入行业规范和职业岗位标准,在教学内容上满足岗位要求,在教学组织上突出校企合作,期望真正做到理论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