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
《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我国第一部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规章。它为《公共图书馆法》在佛山的落地提供了保障,为佛山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也为完善公共文化法律体系、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做出了引领和示范。综观《管理办法》,四大方面突破明显、特色鲜明、示范性强、借鉴价值大。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了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主导原则,《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管理办法》从3个方面强化和细化上位法的原则规定:一是规定市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并衔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规划”的实现机制。二是明确了市、区、镇三级政府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延伸了《公共图书馆法》规定的设置主体层级,为编织符合佛山实际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奠定了基础。三是建立了市、区、镇三级政府依据公共图书馆服务事权责任和支出责任加大经费投入的保障原则,细化了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主要项目,提出了对基层社区和基础薄弱地区实行经费倾斜的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法》关于加大投入的原则规定在佛山针对性落地的重点任务。
佛山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世纪初“禅城模式”就享誉全国,2015年以来在全国推广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制度设计中,就蕴含着佛山探索实践的经验结晶。《管理办法》将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佛山特色鲜明的“联合图书馆体系”上升为政府规范,并做出了一系列规定。放在全国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背景下看,这些规定的最大贡献是将“联合图书馆体系”的建设标准法律化。比如,明确规定中心馆、区总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在联合图书馆体系中的职责,明确规定中心馆、区总馆、街镇分馆的设施面积指标、年新增资源数量指标等。《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有关合理确定总分馆布局、规模和标准,以及建立总分馆基本条件的政策要求,通过《管理办法》的规定得以具体化、指标化、法制化。“十三五”时期,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是公共文化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全国85%以上的县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但在实践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突出的是一些地方的总分馆建设存在“翻牌式”“运动式”现象,核心是总馆和分馆的职能不够清晰、标准不够具体。《管理办法》在这方面做出的规定为解决全局性问题、推动总分馆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做出了示范。
从以“文献”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型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要求公共图书馆与社区融合共生,融入百姓生活圈;前提是公共图书馆要散布在老百姓身边,实现日常利用的便捷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针对近10多年来新建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的制度,旨在通过征询公众意见来制约新建公共文化设施选址的随意性和功利性。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并没有做出细化、具体化的规定,导致该项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难以落地。《管理办法》第一次在地方政府规章中细化“大法”的规定,亮点有四:一是规范了选址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明示应通过当地政府网站、主要报刊或其他方式;二是明确了公众意见是选址决策的“重要依据”;三是规定新建公共图书馆同步开展交通影响评价,配套建设公交站场;四是将公共图书馆馆址“公交便利”的原则由新建馆延伸到建成馆。这些规定的核心是解决公共图书馆“建在哪儿”的问题,体现的是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的理念和思想。
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学校美育、大众旅游等融合发展,以及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具体体现。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做出具体部署。《管理办法》在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方面体现出了超前性和引领性。比如,规定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各类型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交流与合作机制,联合开展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活动,探索服务场地共用、数字信息共享等新举措;规定市人民政府推动中心馆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公共图书馆建立文献交流与文化合作机制;鼓励公共图书馆与旅游景区、酒店和民宿等开展合作,探索科学的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模式。这些规定立足新发展阶段,体现新发展理念,为构建佛山公共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格局做出了指引。前不久佛山市图书馆和佛山市青少年宫跨界联合,开创了我国第一个“馆宫”融合发展体系,推动面向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场地、资源、活动、师资、创意等方面跨界融合,这说明《管理办法》做出的指引已经在实践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