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燕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教育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与技术,为推动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做出了应有表率。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常态,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倒逼职业教育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在职业教育发展转型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体现在理念、定位、模式和机制上,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也会形成全新指引。在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环境中,高职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尤为受关注,也尤为重要。事实上,在传统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观思想意愿不强、自我发展的基本目标相对狭窄、自我发展方式方法不多、自我发展实际获得着实有限,导致高职大学生难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找到自我、找准定位,实现自我发展最大程度的展现。因此,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唤醒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奠定发展基础,给予发展指导,催生发展动力,成为高职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意义构建和增加自我发展实际获得的关键。
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变化的有力举措。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会适时做出调整与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由被动传授向主动育人转变,人才培养定位由技术需求适应者向行业发展领军者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同质整齐化向多元特色化转变,人才培养机制由单一单向主体向多维互动主体转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难以具有与高等教育相一致的社会地位和认可程度。不难理解,造成这个局面的最大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尚未形成良好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与氛围,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难以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边缘地位。在这种被动尴尬的境地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自然是一种被动传授状态,高职院校及教师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被动完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塑造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鲜有主动谋划和布局。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之后,往往能成为某个专业或者行业的行家里手,但是自身综合素质、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却相对有限。
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是基于外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职业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也会发生变化,由被动传授向主动育人转变,由单一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1]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职业人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培育。高职院校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育人实践中,通过多样化的措施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不断提升育人实效,真正将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与使命,站在育人高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高职教师也不再仅向高职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们也会积极参与到高职大学生的发展规划之中,成为他们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高精尖等关键技术和工艺都被发达国家所掌握,因此在职业技术方面,我国是跟跑者,紧跟发达国家之后,受到发达国家技术的制约。因而,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培养与当下技术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能够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大学生教育引导成技术需求适应者,帮助他们成功实现就业,人才培养过程就算基本完成。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发展战略,我国技术和工艺能力被给予了更高期望。如何适应新常态,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新的挑战和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已然发生变化,由以往的培养技术需求适应者向行业发展领军者转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2]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被动适应国外技术和工艺的需求满足者,更多是能够引领世界技术和工艺革命的行业领军人才。这样一种高端人才培养定位,将彻底对现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将使得高职院校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将职业人才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迅速进行调整,将汇聚更多的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将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以更好地支撑人才培养,将更加频繁地开展国家交流与合作,确保最前沿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方式和模式能传递到人才培养终端。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受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和整齐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和严重,最为熟悉的便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其根本原因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和相似。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和整齐化问题同样存在。出于人才培养效率的考虑,大部分高职院校不愿意主动思考和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照搬照用其他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甚者不加消化直接吸收,最终便造成大部分高职院校按照近乎一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课程、人才培养方法和人才培养评价方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培养,导致高职大学生走出校园时,向经济社会、用人单位呈现同质化的特点和整齐化的能力结构,难以凸显有特点和有特色的差异化能力和素质,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职业教育转型也是人才培养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转型。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于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职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倒逼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多元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来构建多元化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人才培养课程、采用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人才培养评价,培养多元化和特色化的人才将成为常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介入、协调和建设。以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机制相对单一,虽然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利益主体有很多,但是真正在人才培养机制中发挥作用的主体极其有限。传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是单一单向主体形式,通常只是高职院校主体肩负着培养职业人才的重担。在新形势下,由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上职业教育的挤出效应也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的牵引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参与到职业教育之中的主体也越来越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由单一单向主体向多维互动主体转变。政府和社会等力量逐渐加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产业和行业与高职院校的融入步伐也逐渐加快,这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丰富和灵活提供了大量支持,汇聚了丰富资源,推动着人才培养机制朝着更加多维和更加互动的方向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持作用也更加突出。
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较为理想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基础。因而,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如何利用现有环境、条件和基础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则成为其成长成才的关键和根本。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相比,在职业教育现代转型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自我学习与发展的心态、姿态、动态和状态也要相应的做出变化、变换、调节和调整。然而,高职大学生在自我发展问题上,似乎未形成与职业教育现代转型相适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观思想意愿不强、自我发展基本目标相对狭窄、自我发展的方式方法手段不多、自我发展的实际获得着实有限。
主观思想是高职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相当部分的高职大学生对于当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缺乏必要的审视、思考和认知。在他们的认知中,来上高职高专就是为了混学历,反正社会对于高职高专的认可度也不高,在高职院校里学好学坏结果都差不多。因而,他们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发展规划,不愿意投入心思去研究如何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这种自我发展主观思想意愿不强还体现在他们基本以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度过三年宝贵的学习生涯,以一种更加被动的姿态认识、理解和接受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安排,以更加迟钝的反应回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以更加迟缓的状态完成高职院校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以更加佛系的心态感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以更加狭隘的视野面对未来可能的职业和人生。这种自我发展主观思想意愿不强尤其危险,会将他们引入人生发展的误区,导致他们中断自我意义构建的探索,导致更多的高职大学生在自我发展低端区徘徊,最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不一致,难以有效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最真实的自我。
发展目标是高职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方向。基本发展目标相对狭窄是当下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显著特点。由于在高职院校中学习,高职大学生接受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和层次有限,接受的高职教师教育和引导有限,很容易产生自我设限的情形,即很容易对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对未来的基本发展目标设定一定限制,朝着相对狭窄的方向发展。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现在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他们都以一种最为舒适、最能释放自我的方式进行生活。他们在设定自我发展基本目标时也是如此,设定过高过好的目标可能需要自身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更多努力,这与他们舒适、安逸的心态相背而驰,因而他们不愿意拔高发展目标。这样一种相对狭窄的基本发展目标取向,从短期来看,可能是一种相对保险、可靠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并不一定是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相反会直接导致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中出现偷懒、作弊等不良学习习惯,最终导致自我发展水平、层次进一步下降。
发展途径是高职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保障。虽然大部分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主观思想意愿不强、基本发展目标相对狭窄,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意愿和长远发展目标,但由于自我发展方式方法和途径有限,导致自我发展效果不佳。这部分高职大学生虽然他们有向上向善的发展愿望,但是迫于高职院校目前人才培养的现实和高职教师的教育现状,他们难以从所在的教育场域里得到应有的教育和指导,难以借助外力作用帮助自身解决可能存在的自我发展障碍和问题;加之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限,通过内力作用来解决困境和问题的途径也不畅通。在未来发展目标的实施步骤和策略上,难以获得高质量、有效的指导,自我发展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的欠缺,导致这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满不断积累,对于自身发展的缓慢越来越着急,最终也不利于其发展质量的提高。
实际获得是高职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动力。在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高职大学生实际获得着实有限是非常明显的特点。正是由于高职大学生难以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建设中共享、获得应有的提升和体验,因而其进行自我发展探索的内在动力也会越来越微弱,最终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鉴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高职院校的建设现状,其所能给予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实际获得有限。而教育实际获得是受教育者对这种教育形式形成认可的前提和根本。高等职业教育难以给予高职大学生应有的成长成才体验,难以给予高职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应有的能力素质提升,难以让高职大学生产生物超所值的感觉;高职院校难以给予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支持,难以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难以让高职大学生找准自我发展的定位;高职教师难以让高职大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得到对未来发展有利的指导和点拨,难以让高职大学生实现人格塑造、道德提升、社会责任感加强,他们难以通过有效的转换机制,形成自我发展的持续力量。
学生职业发展应是高职办学水平考量的重点。[3]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转型的背景下,实现高职大学生自我意义构建和增加自我实际获得,对于促进告知大学生自我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经济社会要形成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帮助高职大学生强化自我发展的思想意愿;高职院校要筑牢人才培养的发展基础,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的长远目标;高职教师要加强职业成长的发展指导,帮助高职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意义构建;高职学生要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高职大学生增加自我发展的实际获得。
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主观思想意愿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大学生的认可度偏低有关,因此,经济社会为高职大学生营造包容开放的自我发展环境是实现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社会中,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发挥着巨大作用,只是服务和贡献的侧面有所不同,就本质而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经济社会要不断创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大学生发展氛围,让更多的社会民众形成对高职大学生的正确认识,肯定他们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努力。引导良好社会舆论导向,解决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后顾之忧,不断帮助高职大学生强化自我发展思想意愿,树立自我发展的信念和信心,让他们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中迅速找到自我,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心态度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学习,以更加强烈的意愿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安排,以更加迅速的反应回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以更加自信大方的状态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去面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
发展目标相对狭窄与现有高职院校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相对有限有一定关系。因而,在推进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筑牢人才培养的发展基础也尤为必要和重要。高职院校要根据目前经济社会职业人才的最新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新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理念、定位、模式和机制,不断强化主动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落实高端化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推进多元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挥多维互动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集中力量、汇聚资源,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大局,切实为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在筑牢人才培养发展基础的同时,让高职大学生有条件、敢于并善于树立自我发展的长远目标,克服狭隘发展目标的掣肘,以更加多元、长远和国际化的自我发展目标指引高职大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更好地去学习、去实践、去成长、去成才。
高职院校教师在高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重大作用,是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意义构建具有相当的话语权。职业教育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和实践中。[4]针对目前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现实和意义构建不足的现状,要主动求新求变,改变以往被动应付的教育教学状态,强化职业人才培育的责任感,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将指导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作为重要的任务和使命,不断强化对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的发展指导,让更多的高职大学生意识到目前可能存在的外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人才需求变化,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进行更有意义的学习,找准自我发展定位,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更具意义的自我构建过程。在自我意义构建中,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下,找准未来发展方向,提升知识技能,塑造健康人格,提高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开阔国际视野,朝着行业领军者的方向奋斗。
高职大学生的实际获得是其自我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大学生学习实际获得不足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没有向高职大学生提供优质有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学生难以感受到强烈的职业教育力;另一方面是高职大学生并未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浅尝辄止的体验将难以获得实际的提升和进步。因此,从激发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而言,不断增加其自我发展的实际获得是关键。高职院校要通过自身努力,深化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发展;完善高职教育结构,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科学合理安排制度,[5]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注重增加高职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实际获得,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收获、感受到变化、感觉到提升、触摸到增长。高职大学生更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尤其是在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要主动进行有意义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发展的意义构建,强化自我发展思想意愿,使高职大学生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深度互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升,实现健康人格塑造,促进道德水平提高,增进社会责任感强化,推动国际视野开阔。通过高职大学生实际获得的增加,不断激发其强大内生的发展动力,形成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持续持久地形成高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大好局面,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成效,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吸引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供给更加优质的职业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