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李 芳
目前,幼儿入园前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三种:家庭教育、机构教育和社区教育。三种教育形式相互补充,若能很好地发挥教育合力,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但现实困境是,很多家庭的幼儿(0~3、4岁,还未达到国家法定入园年龄或还未入园的幼儿)入园前并未能较好地接受到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众所周知,这一阶段正值人生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时期,这对于未能良好接受到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幼儿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对大量家庭的调查发现,现今,幼儿父母的工作比较繁忙,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工,因此在平日工作时间内,只能委托祖辈老人帮忙照顾孩子。老年人带孩子的时间多,不自觉地成了家庭教育的主体。但大部分老年人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不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在脑海中根深蒂固,难于接受新鲜事物,且信息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祖辈家长多以自身的经验进行施教,教养方式单一、教养内容陈旧、教养过程中存在重视物质需求、轻视精神培养,其实是不该也无力担当教育任务的。因此,家长对幼儿教育缺位的问题愈演愈烈。
我国的社区教育形式丰富多样。例如,在教育资源方面配置充足且多样化,很多社区设有亲子阅读室、儿童图书馆、儿童游戏室、儿童博物馆、儿童科技馆等;在教育指导方面也做得比较全面,会提供早教指导服务(专题讲座、专家咨询、亲子游戏、家长沙龙、社区送教上门等服务),有些还设有流动游戏服务站等。这些社区教育都有福利性质,基本免费,所有家庭都能承担,这是非常利于民生的事。但现实困境是,由于众多因素和条件限制,社区教育的覆盖面不广,受益群体太窄。特别是住在郊区的广大群体或农村群体,基本覆盖不到,没有享受到社区教育。
公立的幼儿机构教育覆盖面极窄,数量稀缺,例如幼儿早教中心等。大部分幼儿的机构教育都是私立机构,关于私立幼儿教育机构的问题,有大量的文献和调查研究都指出,在资质认证、教师素质、监督监管、课程设置、卫生消毒等各项软硬件条件方面都令人担忧。很多郊区附近没有好的大型早教机构,家长需要花大量时间接送孩子。去一次早教班回来,一天都没有精力与宝宝互动玩耍了。如果家长经济条件和时间不允许,幼儿也不能接受到机构教育,因此造成幼儿的教育空白。
社区活动小组在国外已经比较常见,但在国内还特别稀少。就是志同道合的父母聚在一起,发挥各自所长或者各有分工,一起带着孩子共同组织一些小活动。这样一来,大家可以群策群力,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形式。弥补了不善于同孩子亲子互动或共同游戏的父母的问题,同时也能为幼儿提供群体性交往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这其实是很多父母最需要的。在笔者调查中发现,许多父母给孩子报早教班,他们的目的在于给孩子一个丰富的交流环境,让他们在群体环境中得到社会性发展。但很多父母由于时间问题或经济不允许,刚好社区活动小组可以提供这样绝佳的环境。
其实,活动小组是很好组建的。首先,场地方面,小区是最天然的活动场所。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举办活动是以“就近”为第一原则的。小区可以找到固定的朋友圈,而且大家的社会背景比较相近,交流起来较为容易。比如说像笔者家的小区,旁边有一个大公园,每天孩子们都会去公园玩,这是孩子们的例行公事。然后,人员方面,可以让志同道合的,每天都带孩子来公园玩的小区妈妈们,找一个空场地聚在一起,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由某一个妈妈组织活动,诸如一些小游戏,或者听她讲故事等。其他妈妈根据组织者的指令活动,同自己孩子一起参与互动。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活动每次进行一小时即可,每人轮流组织10 分钟左右为佳,这样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就有六位。最好的组织者就是年轻力胜、接受新知识较快的全职妈妈,但现在也有大量未入园的幼儿是由祖父母辈老人养育,他们同样可以发挥所长作为组织者。对于他们来说,组织一些儿时玩的传统游戏,或者讲传统寓言童话、教唱传统儿歌并不难。没法承担组织任务的参与者可以购买组织活动所需材料,或承担其他任务。具体可通过团体沟通协商来确定。社区活动小组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开展亲子瑜伽、球类活动、各类游戏、各种运动、绘本阅读、绘画游戏、唱唱跳跳等。
一些早教机构,周末非常繁忙,平时相对较清闲。政府可以出资邀请附近早教机构送教上小区,在城市公园或找一个空地内开展活动。如果居民们觉得好,后续自己出资邀请。能省去很多接送时间,这是很多家长的渴求。
社区教育由于条件限制覆盖不广,可以开通互联网资源,开发早教平台,共享优秀的亲子互动活动,让家长在家里就能接受到专业的教育指导。
小区附近都有配套的幼儿园,幼儿园有着丰富的场地资源和专业幼儿教师的人力资源,政府可鼓励幼儿园在周末时间不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还可广泛吸收社会上的热心人士作为志愿者,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全职妈妈、退休的老教师、老专家等,与家长和幼儿互动,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平台。
每个社区都成立社区儿童资源中心,给亲子活动提供空间支持。社区儿童资源中心(可称“社区儿童之家”)由亲子阅读室、儿童图书馆、儿童游戏室、儿童博物馆、儿童科技馆等组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提供人力资源参与互动。可由社区工作人员或社区志愿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早教指导服务,如专题讲座、专家咨询、亲子游戏、家长沙龙等,从物质和人力两方面共同开发多样化的育儿服务,补充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的教育形式,合力做好幼儿入园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