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南莫中学 薛玉林
核心素养对于青年时期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身体发育处于最旺盛的阶段,精力充沛,18 岁左右的年纪,人格也逐步健全。“21 世纪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当通过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的有效教学,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思想健康、遵纪守法、有理想追求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核心素养的体系是通过对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的观念、个人思维模式和技能的探究,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形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人在能力和品质上的综合展现。从广义上的角度说,核心素养是一种“高级素养”,其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跨越性。从狭义上的角度来看,“小素养”通过累计组合成为核心素养,各种“小素养”之间存在独立与统一的关系,彼此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总体的核心素养和现阶段具体的学科融合后即成为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发展来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质和能力。因此,高中阶段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上核心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主流价值的观念,有政治认同感,培育出有立场、有原则、有追求的中国公民。第二,在思维方式上有启迪作用,培养出有理性、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第三,在人的品格上有塑造作用,培养出有法治意识、有自尊、遵守原则的中国公民。第四,在能力的锻炼上有强化的作用,培养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有担当,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中国公民。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上的相互交融、逻辑上的相互依存,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领悟核心素养的真谛,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素养建设。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政治认同是人们对社会制度的认可和接受。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政治认同来说,即是始终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创造幸福生活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方面,政治认同是我国青少年在实现美好人生追求前必须具备的观念。政治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未来生活的走向。因此,教师应注重使学生在政治认同上保持观念一致,做有时代风貌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政治认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里包含着对国家的由衷热爱,政治认同更是一种民族信仰。政治认同要从内心和行动两个方面出发,对于现代高中政治学科的活动课堂来说,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不再是一味地灌输政治学科课本上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而是更注重于学生的实践。“体验型”课堂从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两个方面入手,以政治主题为核心,营造政治环境、政治氛围,通过开展政治活动来引导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政治情境中感受主流价值,从而生成对政治认同的情感。
通过创设相关的政治情境,让学生生成政治情感。学生政治情感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政治情境创设的路径来生成。在政治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首先,在情境素材的选择上,不能与时代脱节,注意生活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一方面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潮流,紧贴时政,融入国家最新的理论方针中去;另一方面,要融入学生,贴近生活现实,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其次,教师在进行活动课堂的组织授课中,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和学习者,创造出特色化的情景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政治情感,在体验政治生活中实现政治上的认同。例如,在《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学习中,在讲解“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提前搜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和组织表演相关情景剧的形式,来展现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理性的思维特征,理性精神包括对真理的追求,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理性精神推崇人们自主、自觉、不断进取的价值观。从生活的角度上来看,理性在生活目的的追求和生活价值的决断上,都表现出负责任的品质与生活的智慧。在对公共生活的洞察力和正确处理个人事务和社会事务上来说,理性能更好地增强自身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通过“议辩型”活动课堂来进行,在活动课堂的开展中要注意“议题”要具有可辩性,教师要在“议题”上多下功夫,选择可辩性强的议题。例如,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为什么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的多极化是否可以逆转?”“新形势下我国的外交策略是否可以改变?”等多项议题的辩论赛。在辩论赛开始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当今的世界格局是什么样的?2.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存在哪些差距?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手段和外交策略是怎样的?通过引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自身论点的理解,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理清思绪,从而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国家在治理进程中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的治理中来,才能做好公共利益的维护,促进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才能让学生在将来更好地投身到民主决策进程当中去。教师在开展“实践型”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对接国内外热点事件。在教学方法上要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通过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来树立学生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政治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活动课堂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作为学生精力最为充沛、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通过在政治学科中核心素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