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专业为例

2021-01-07 15:54刘振兴费贵荣夏小俊朱方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课程体系

刘振兴,费贵荣,夏小俊,朱方玉

(1.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1111)

产教融合是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对接,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先导,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为基础。2017 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需要以深度融合的方式开展产教融合,加大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的教研力度,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2020年,5G开始规模商用。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传统领域具有赋能效应,而且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起到关键技术支撑作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1]。行业的变革,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目前,国内外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展了广泛研究。国外,澳大利亚的各个TAFE学院使用的是行业咨询委员会制定、并经国家培训局批准后颁发的“培训包”,提供了课程指南、证书要求、能力要求等详细的资料,教师只需根据开设的专业选择对应的培训包资源进行授课即可。德国的课程结构采用阶梯式结构设置,分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课程类型以“应用”为设置标准,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2]。国内,陈长辉等对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将职业规范、岗位技能与专业课程知识深度融合[3]。谭方勇等对基于“校企融通、创新驱动”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4]。

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中兴通讯ICT 行业创新基地”和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企业信息化与通信工程实训平台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企业生产过程等,对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1 基于产教融合的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1 基于生产过程确定岗位群

中兴通讯是全球知名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国内的通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华为、南京顺盛、南京贝龙等国内多家通信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调研,确定基于5G网络生产过程的岗位群。岗位群岗位有:网优工程师、项目经理、通信工程师、5G移动通信运维工程师、通信工程督导、移动终端设备检测与维修员、核心网研发工程师、通信维护施工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员等多个岗位。

以上部分岗位如核心网研发工程师、5G通信协议工程师等需求相对较少,且大部分要求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岗位如通信维护施工员等技术含量不高,无工作经验要求,且初、高中学历即可,故需要对岗位群进行梳理,选取符合高职人才特点的岗位作为岗位群岗位。

1.2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典型岗位和专业课程

校企合作理事会、实训平台共建共管委员会等组织行企业专家进行探讨,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移动通信专业的典型岗位,并对具体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确定专业课程。

岗位群中,5G移动通信运维工程师、通信工程督导和移动终端设备检测与维修员岗位注重5G网络的应用,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这三个岗位符合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故将其作为专业典型岗位。基于此,制定了面向通信服务企事业单位,以5G移动网络运维为主要培养方向,通信工程督导和终端设备检测与维修为辅助培养方向,培养具备丰富经验、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以及具有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高素质5G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岗位进一步分析,确定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任务,再确定对应的职业技能,并融入职业素质要求,最后根据职业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

1.3 基于学生学情和实训条件选取教学内容

(1)学生学情分析。本校移动通信专业学生有普招、对口单招、注册入学还有部分中职和社会考生。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很难适应理论教学,但学生整体的动手能力较强。将学生培养成适应5G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内容时,重点突出对实践技能的培养,精简专业课程种类,重点抓住某一核心课程,任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达到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某一项5G技能的目标。

(2)实训条件分析。目前,我校移动通信专业实训平台包括4G技术实训室、光传输技术实训室、数据通信技术实训室三大通信实训场所,已有完整的4G网络实训系统,但缺少5G的实训设备与系统软件。对于5G涉及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加快完成实验实训设备软硬件升级,以适应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选取信息量大而实践操作较少的内容,此外可以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

1.4 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构成。第1~4学期在校内完成公共素质课、专业课和岗前综合实训的学习,第5、6 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和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负责具体的工作岗位,使专业技能有效用于实际工作中,实现与岗位零距离接轨。每一学期都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弘扬学生劳动精神。

(1)公共素质课程。该部分课程在原有的公共课程基础上再加入由企业工程师主讲的企业文化等职业素质课程内容,分别在第3、4 学期开设。对照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模拟职场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与岗位对接,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课程提供理论与技能基础,对应多个岗位需求。专业核心课参照“1+X”5G 移动网络运维证书的标准进行课程优化设置,课程融入“1+X”初中级的要求,设置5G 移动通信技术、5G 无线网络优化与规划、5G 全网建设项目三门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1+X”证书初中级的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参加“1+X”5G 移动运维初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专业拓展课围绕两个辅助就业方向通信工程督导和终端设备检测维修开展,并设置两门项目实战课程。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分为岗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两个部分。岗前综合实训放在第4学期末,由校企双方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及学校周边地区真实的运营商网络环境中进行为期1个月的5G移动网络运维实训。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1+X”5G移动网络运维技术职业技能证书或者中兴、华为等知名厂商的专业技能证书考试。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进入全国各地的通信技能岗位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企业安排的各项任务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每一学期都开设相应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形式,理论课程主要内容为弘扬劳模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和劳动安全教育;实践课程主要为校内劳动服务与社会劳动服务,校内劳动服务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环境卫生打扫,社会劳动服务主要包括火车站、机场、汽车站、养老院等公共场所的志愿者服务。

2 关于教学方面几点思考

2.1 校企共同实施“一课双师”的教学模式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教学可以采用“一课双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校方老师与资深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教学,以“5G全网建设项目”课程为例,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由校方教师授课,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第二部分为仿真实验,通过5G 全网仿真教学软件(包括VR仿真系统)进行,该部分由校方教师和企业工程和共同授课,主要让学生在完成仿真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三部分为实操任务,该部分让学生直接进行真实的5G基站设备配置、核心网配置以及路测工具使用,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授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校企双方教师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学生通过从理论到仿真练习再到工程实践的学习过程,逐步提升专业技能,校企双方导师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答疑解惑,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的岗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活页式教材开发

当前5G 技术正处于发展前期,5G 技术版本不断更新,为适应5G行业发展的需求,校企可以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将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进行整理,编写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每个任务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工程师以季度为单位,每季度负责新任务的收集和整理,校方老师及时对典型任务和与之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梳理,对教材进行更新。

3 结语

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行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不断探索思考,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企业发展、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课程体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