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114200)王楠
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结直肠肿瘤的时候就已经处于疾病晚期,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进而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因此需选择符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护理方式,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使腹腔镜技术在外科临床手术应用中得到推广和普及,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切口较小、恢复快等优点,并对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指标均可有效的改善,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侵入至体内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影响术后康复的重要原因,提出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理念,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规范化护理,对手术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处理,保证手术各项操作执行的效率,因此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恢复更加理想[1][2]。本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中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56例患者均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以盲选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8例、10例,年龄在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7±22.76)岁,研究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例、12例,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87±21.65)岁,分析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指标:①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结直肠肿瘤;②符合腹腔镜手术要求;③临床检查发现腹痛、贫血、腹部包块以及便血症状;④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指标:①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②精神类疾病,配合依从度低;③无实验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之间进行交接,核对患者信息、基本资料。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与麻醉医生配合进行麻醉等各项操作,并在术前进行各项器械的准备、消毒和清点工作,检查腹腔镜设备;术中与医生进行配合实施各项手术操作,全程观察患者情况,了解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结束后对器械进行清点,将信息与巡回护士进行对接,将患者送至病房。
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①手术之后需等待患者麻醉苏醒,并为其制定及早运动方案,防止肌肉发生萎缩。将患者情况及时反馈给病房护士,协助病房护士制定适宜的康复方案,制定饮食、运动等康复计划[3][4][5];②术后尽量保护饮食的清淡、低脂,注意卫生,营养均衡,日常应多饮水,有利于病情缓解,不能偏食或暴饮暴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对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充足的休息,尽量减少熬夜和劳累,规律作息,促进切口愈合,对自身功能进行及时恢复;③因为该病的病程时间较长,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并且存在复发的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出现焦虑、失落、消极以及愤怒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工作,解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④出院之前护理人员给予康复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使患者掌握自我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出院后患者开展追踪随访的活动,充分了解疾病的恢复质量、日常生活和药物使用情况,提升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预后。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疼痛(VAS)评分、抑郁情绪(SD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②记录两组并发症:肠道损伤、穿刺孔疝、吻合口瘘等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组间差异发生率计算公式=(肠道损伤、穿刺孔疝、吻合口瘘)例数/组间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各观察指标数据均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经SPSS20.0统计学软包统计分析后,若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术后恢复指标 研究组VAS(3.42±1.02)、SDS(37.21±4.33)低于对照组的V A S(5.2 3±1.2 3)分,SDS(48.33±5.67)分;SF-36(84.56±3.11)分高于对照组的SF-36(7 8.3 3±3.7 6)分,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并发症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7%(1/28)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差异显著(P<0.05)。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作息及饮食规律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结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作为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肿瘤的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及肝癌,直接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当前临床中主要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为主切除结直肠肿瘤,但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应辅以正确的护理方式[6]。
本研究中,研究组V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手术实施之后配合更加细致的护理,为患者安排熟悉的随行护士,关心患者情况,及时告知手术的进展情况,使患者可以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护理的关怀,关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则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可保证术后的各项恢复,促进术后的恢复[7];本研究数据对比可见,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手术之后增加对患者的访视工作,及时了解切口的变化情况,并配合病房护士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告知积极配合治疗的意义[8],了解内心的各项变化,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一旦发生并发症可以及时进行控制,使并发症率得到更好的控制。
综上所述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术后指标(VAS评分、SDS评分、SF-36评分)得到改善,同时有效的控制术后各项并发症的出现,属于一种应用效果较好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