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泰山古建筑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2021-01-07 09:01朱学斌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建泰山建筑

张 冶,朱学斌

(1.河北金润置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一、泰山古建历史研究回顾及新世纪以来研究专著

泰山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文化遗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体现于其古建筑群落。泰山古建筑群从分布范围来说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泛指集中于山东省泰安市城区北与济南市接界地区的古建筑。

泰山古建筑的物质文化历史,从秦汉至今前后绵延两千多年。目前仍保留有大型古建筑群30座左右,主要为元明清三朝所建。根据绘制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之前的《泰山寺庙图》①曹婉如,等.中国古代地图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当时明确的泰山人文景观达81处②王 南.泰山古建筑群布局初探——从一幅清代泰山地图谈起[J].建筑史,2006(1):148-163.。现存古建筑群的规模远逊于清代泰山的古建规模,因此对于古代所留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更应珍视与发掘。

泰山古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宝贵的样本,因此历代的学者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恩斯特·柏石曼《寻访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一书记录了灵岩寺、岱庙、南天门、碧霞祠等珍贵照片。在这个德国人的眼中,他理解的中国古代建筑往往可以从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宗教史的视角来诠释,因而带有一种无关于建筑史繁琐细节的直觉感触:“中国建筑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宗教观念。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那些建筑本身了。”“泰山在四个方位基点上有四条这样的通道,因此它变成了宇宙体系的一面镜子。”③恩斯特·柏石曼.寻访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2.梁思成(1932前)在《一个汉代的三层楼陶制明器》一文中就记录了武氏祠浮雕中展示的汉代建筑④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2.。梁氏(1954)亦在《中国建筑史》一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郭巨”墓祠的形制与构件、灵岩寺慧崇塔、辟支塔等泰山古建⑤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2.。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60)《中国会堂剧场建筑》中曾列有重修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泰安城隍庙①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剧场建筑设计组.中国会堂剧场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60:12.,1907年沙畹中国行之际此建筑尚在②米·瓦·阿列克谢耶夫,沙畹.1907年中国纪行[M].阎国栋,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0.,现已不存。刘敦桢主编(1984)《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就有几处涉及泰山古建。例如现存于长清孝堂山单簷悬山顶的东汉石祠③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为我国地表现存最早的—座房屋实物。研究泰安主要建筑群岱庙的专著数量较多,如李继生(1986)《东岳神府岱庙》④李继生.东岳神府岱庙[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4.、崔秀国、吉爱琴(1987)《泰岱史迹》⑤崔秀国,吉爱琴.泰岱史迹[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7:36.、陈从周(1992)《岱庙》⑥陈从周.岱庙[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刘慧(1997)《岱庙建筑》⑦刘 慧.岱庙建筑(岱庙文化丛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5.、潘谷西(1999)《中国古代建筑史》⑧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7.等专著,都对岱庙的古代建筑进行了研究。潘文指出岱庙仁安门从其斗拱、木构上可以判断仍为明代结构。在这几部专著中,尤以陈从周编《岱庙》对古建筑的研究最为详尽。陈从周通过实地测绘编制了详细精准的岱庙建筑图纸,并对岱庙建筑构件的源流、形制、特征等都作了详尽的描绘,对研究岱庙建筑乃至整个泰山古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世纪以来,关于泰山古建的研究不断细化,涉及的古建类型和结构分析由原来孤立的点状结构研究呈放射性向外发展而连接成面,专著数量逐渐增多。傅熹年(200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在其第二章“建筑群的平面布局”讨论了岱庙建筑,并附有岱庙的总平面分析图⑨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赵浦根、朱赤(2002)《山东寺庙塔窟》虽不是专论泰山古建,但书中对岱庙、灵岩寺、王母池、天书观、碧霞祠等泰山古建的历史沿革叙述颇为详细。书中指出:“纵观山东的道教建筑,最著名者当首推泰山岱庙。”⑩赵浦根,朱 赤.山东寺庙塔窟[M].济南:齐鲁书社,2002:16.刘慧(2003)《泰山岱庙考》一书对岱庙的重要建筑形制、历代修缮情况、建筑结构及其特征、建筑规模详尽地进行了讨论,并对岱庙出土重要遗物进行了考释⑪刘 慧.泰山岱庙考[M].济南:齐鲁书社,2003:5。曲进贤、周郢等(2005)《泰山通鉴》采用编年体形式记述了泰山历代古建筑的兴建和修缮情况⑫曲进贤,周 郢.泰山通鉴[M].济南:齐鲁书社,2005:1.。薛林平(2007)《中国道教建筑之旅》一书选择岱庙、关帝庙、红门宫等泰山古建,就其选址、布局、构成、装饰等建筑艺术辉煌成就作了详细、生动而具体的讲解,其中穿插的大量图片和线图增加了内容的形象性⑬薛林平.中国道教建筑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叶涛(2007)《泰山石敢当》一书全面、客观地展现泰山石敢当的历史风貌,细致、真实地描述泰山石敢当的存在状况,并就其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予以初步探讨⑭叶 涛.泰山石敢当[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陈从周(2013)早期关于岱庙之研究后由其弟子蔡达峰和宋凡圣整理,收录于《陈从周全集》第五卷⑮蔡达峰,宋凡圣.陈从周全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12.。刘慧(2015)《泰山岱庙——中国精致建筑100》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岱庙的精美建筑,并将其现状与历史演变、形制与功能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并佐以引文旁征从而言而有据⑯刘 慧.泰山岱庙——中国精致建筑10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9.。张剑葳(2015)《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一书对泰山岱庙天书观铁塔及碧霞元君祠铜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⑰张剑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1.。刘甦、高宜生(2015)《山东古建筑》“宗教建筑”一章对长清灵岩寺、泰山普照寺、灵岩寺辟支塔及墓塔林皆有论述,并有一节专论泰山道教建筑。在“建筑雕刻艺术”一章,讨论了泰山石敢当的由来与形态①刘 甦,高宜生.山东古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42.。陈从周(2018)《陈从周说古建筑》对岱庙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给与了很高评价:“在我国古代城市中心如今能保存这样瑰丽与完整的大建筑群,岱庙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也占有极高的地位,是研究中国文化史与建筑史的一个重要实例。”②陈从周.陈从周说古建筑·岱庙浅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76-332.邵珠峰(2020)《泰山神庙剧场考》,以神庙剧场的考察为主,结合泰山、泰安地方史志文献中演剧活动记载,对泰山神庙剧场及其演剧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与论述③邵珠峰.泰山神庙剧场考[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另外还有不少论文对泰山古建的专题进行专门研究,下文将进一步对其展开分类论述。

二、泰山古建遗址及其形制研究

刘宪章(2001)《泰山古明堂钩沉》从史料的角度出发对泰山古明堂遗址,主要是西周明堂及汉武帝奉高明堂进行了钩沉。通过对泰山古明堂的史籍挖掘,进一步反映了泰山在礼仪制度演进中的历史地位④刘宪章.泰山古明堂钩沉[J].岱宗学刊,2001(4):24.。2018年12月,泰山现存最早的古代建筑遗址——周明堂遗址考古勘探正式启动。作为泰山景区首次大规模考古勘探项目,勘探将明确其建筑遗址核心区和文化堆积层厚度等内容,其发掘成果值得进一步关注。蒋铁生(2008)《寻找失落的城市名片——泰安城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物探访考证》一文介绍了作者对泰安的西洋建筑群、民国建筑及湮灭的历史建筑泰安孤贫院考察研究结果⑤蒋铁生.寻找失落的城市名片——泰安城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物探访考证[J].泰山学院学报,2008(1):25-29.。赵金凤(2008)《泰山谢过城新考》对《泰山道里记》中记载的“谢过城”的位置、规模进行了新的考释⑥赵金凤.泰山文博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75-282.。吴迪(2009)《文化遗址地及周边地段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以泰安蒿里山为例》一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追溯蒿里山封禅文化的历史;在对基地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文化遗址地及周边地段进行分区规划,在不同区划采取因地制宜的规划策略和手段,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与恢复,对自然景观进行整治与保护⑦吴 迪.文化遗址地及周边地段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以泰安蒿里山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杨斌、吴雯雯、张杰(2010)《泰安市历史地段建筑特色景观保护与改造研究》一文提出对于重点历史遗迹,如资福寺、东岳大帝庙等,在具备一定修复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符合历史原状的修复⑧杨 斌,吴雯雯,张 杰.泰安市历史地段建筑特色景观保护与改造研究[J].山西建筑,2010(10):25-26.。刘方华(2014)《泰山封禅祭祀建筑的形态演变及其旅游文化开发价值》一文对历代封禅祭祀坛台建筑及明堂建筑位置、形制进行了初步考释⑨刘方华.泰山封禅祭祀建筑的形态演变及其旅游文化开发价值[J].中国市场,2014:159-161.。赖非(2014)对隋唐时期曾为泰山南麓影响最大的寺宇,现已湮灭不存的岱岳寺遗址进行了考释。赖文认为:从隋文帝曾颁分舍利于泰山之阴的神通寺来看,岱岳寺不可能同在山阴。况且,岱岳寺是以五岳首寺的名义来接受舍利的,而对泰山的典祀,自古以来皆在山阳。因此我们推测,岱岳寺位置必在山阳正路脚下不远的地方⑩赖 非.赖非美术考古文集[M].济南:齐鲁书社,2014:145.。周郢(2018)《薛宸·广大乡·岱岳寺——泰山北朝刻经及其相关问题初探》一文对岱岳寺遗址的研究,则在赖非的基础之上又进了一步。周文根据1957年在长春观旧址出土的一方隋代造像记,认为在岱庙西北的佚名寺院,很可能就是岱岳寺;并推测于1970年在岱庙西花园温室与北城墙之间出土的多件宋代妙音鸟、现存于岱庙的无字经幢及颂佛石刻等,应皆为岱岳寺旧物①周 郢.薛宸·广大乡·岱岳寺——泰山北朝刻经及其相关问题初探[J].泰山学院学报,2018(2):6-9.。虽然赖文、周文以及相关研究者都对岱岳寺遗址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推测,但其确切遗址位置、创建时间、规模建制、衰微原因等尚需多方考据,夯实结论。周郢(2019)《历史档案中的泰山灵应宫》讨论了作为泰山碧霞元君下庙的灵应宫创建时间、规模建制变化、民国时期的修缮等问题②周 郢.历史档案中的泰山灵应宫[J].全真道研究,2019(1):28-37.。徐放、刘悄然、赵鸣(2019)《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祭坛初探》一文从封禅的“封天”和“禅地”两个步骤入手,分析研究了秦汉帝王使用的祭坛。由此进一步推断了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登封台的具体方位,明确了秦始皇立无字碑为祭祀用石阙和汉武帝登封台形制,并根据《礼记》描述,推测了汉武帝禅地方丘形制并分析了其色彩与“五德始终说”的联系;另外还提出汉光武帝封天路线与现今泰山登顶路线相近③徐 放,刘悄然,赵 鸣.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祭坛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19(1):73-76.。

应用考古学、历史学理论对泰山古建遗址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我们也发现,在部分问题上学者们并未达成统一认识,这也反映了古建遗址研究的复杂性。出土文物的稀少,导致考古学使用材料方面的稀缺。在文献方面,也面临早期历史描述的匮乏。只有再进一步挖掘史学材料,重视金石对文献的补充,利用考古形制学及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征,才能对泰山古建遗址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三、泰山古建文化价值研究

此专题偏重于泰山古建的文化史、艺术史方面的研究。

在泰山古建的文化价值方面,姜继兴、张华(2009)《宋天贶殿的外观造型与神文化》讨论了岱庙天贶殿的建筑形制、建筑构件与神文化之间的关系④姜继兴,张 华.宋天贶殿的外观造型与神文化[J].城建档案,2009(3):34-37.。赵庆海(2010)《传统文化对泰山民居的影响》从传统文化角度解析了泰山民居在构筑时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趋利避害、方正对称等原则⑤赵庆海.传统文化对泰山民居的影响[J].中华民居2010(8):36-41.。刘鹏、孙傲(2011)《论泰山岱庙的选址规划特色》一文从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两个方面讨论了岱庙的选址依据⑥刘 鹏,孙 傲.论泰山岱庙的选址规划特色[J].广西轻工业,2011(7):86-87.。马伟丽(2012)《山东长清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艺术》一文指出,当前学术界有关辟支塔37幅阿育王故事传说的塔基浮雕之研究,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内容描述和图像考释阶段。马文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对其37幅浮雕内容做进一步的考察,并从其浮雕艺术语言的中国化特色入手,分析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了这37幅浮雕⑦马伟丽.山东长清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艺术[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4):58-63.。杜玉彩、蒋力、吴禾(2013)《泰山岱庙建筑传统思想分析》提出了岱庙“向明而治”的选址规划思想、“天人合一”的环境思想、“皇权至上”的礼制思想⑧杜玉彩,蒋 力,吴 禾.泰山岱庙建筑传统思想分析[J].包装世界,2013(4):7-8.。赵祥明(2013)《浅析泰山岱庙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一文从儒家文化、祭祀文化、宗教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岱庙建筑所反映的信仰文化特征⑨赵祥明.浅析泰山岱庙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2013(10):579-580.。武玉亮(2017)《泰山斗母宫古建筑群文化价值考述》对斗母宫的历史沿革及建筑形式进行了分析,就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进行了探讨⑩武玉亮.泰山斗母宫古建筑群文化价值考述[J].文艺生活,2017(8):110-111.。聂紫薇(2017)《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从材料、装饰、布局三方面探讨了岱庙古建筑的文化内涵①聂紫薇.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J].数码设计,2017(11):91-92.。李莹(2018)《岱庙古建群中吉祥文化的传承研究》,对岱庙古建群的吉祥文化及其衍生的文化产品进行了讨论②李 莹.岱庙古建群中吉祥文化的传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8(1):22-26.。

关于泰山古建美学特点方面的研究有刘晶、王宏(2010)《根植于泰山文化的泰山古建筑群落特色研究》。该文从泰山文化与泰山古建筑群落形成、联系、特色等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以王母池及斗母宫为例,从建构位置、周边环境、内部空间排序、建筑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群落庄重不失灵巧,建筑单体古朴大方,意境深远,文化内涵深厚等特色③刘 晶,王 宏.根植于泰山文化的泰山古建筑群落特色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08-611.。文中既有对泰山古建筑群的宏观描述,亦有中观层次对王母池及斗母宫的个例分析。吴蔚(2018)《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艺术》通过对辟支塔塔基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等分析,阐释了其蕴含的传统美学思想④吴 蔚.灵岩寺辟支塔塔基浮雕艺术[J].雕塑,2018(1):62-65.。李峥(2021)《关于泰安岱庙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特征探究》就岱庙的建筑装饰艺术讨论了其美学特征⑤李 峥.关于泰安岱庙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特征探究[J].陶瓷,2021(1):120-121.。

在泰山古建的文物价值研究方面,既有传统社会科学理论的使用,也有方法论上的创新。赵祥明(2014)《泰山岱庙天贶殿壁画的文物价值和科学保护》对绘于岱庙天贶殿内北、东、西三面墙壁上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文物价值进行了分析⑥赵祥明.泰山岱庙天贶殿壁画的文物价值和科学保护[J].古建园林技术,2014(4):38-40.。宗世强(2018)亦就同一专题研究有所深入⑦宗世强.探究泰山岱庙天贶殿壁画的文物价值和科学保护[J].艺术品鉴,2018(14):40-41.。古建价值评估是较为崭新的应用领域,其中评估体系的设计、评估因子的确定、因子的权重等都是影响评估结论的重要因素。王婷、张运吉(2016)《灰色聚类法在岱庙古建筑综合价值评估中的应用》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在岱庙古建筑多重价值属性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比选了合理的聚类指标、等级量化标准和聚类灰类,并构造了白化权函数,对岱庙古建筑综合价值进行了评估,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⑧王 婷,张运吉.灰色聚类法在岱庙古建筑综合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4):16-17.。灰色聚类法作为控制理论中介于“白箱”和“黑箱”之间的“灰箱”理论扩展应用,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新方法,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应用,但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确认。王婷(2016)《泰山古建筑群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对泰山古建的价值评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⑨王 婷.泰山古建筑群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王文采用客观价值因子综合及专家系统汇总,但对于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之间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偏差讨论不多,有待进一步改进模型的准确度。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为泰山古建的价值评估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四、泰山古建功能研究(陵墓建筑、其他建筑类)

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可将其划分为:民居建筑、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城市建筑、设施性建筑、其他建筑九大类别。塔、牌楼、牌坊等属于“其他建筑”类型。下面我们首先讨论泰山古建中“陵墓建筑”及“其他建筑”类型方面的研究。

乔迁(2013)对泰山石牌楼的形制、开间、比例结构进行了列举。乔文指出泰山石牌楼的形制主要有单间式、四柱三间式、冲天式并讨论了其艺术特点⑩乔 迁.泰山地区牌坊、牌楼建筑艺术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10):90-92.。张欣(2019)对泰山石牌楼空间创造和环境布局的特点进行了讨论。从岱庙到玉皇顶,泰山一共矗立九座石牌楼。每一座石牌楼既有承上启下功用,又有空间转换之作用。而石牌楼上的每一座石雕之间既有同类元素,又可分辨出明显的相互区隔①张 欣.泰山古代石牌楼建筑美术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3):92-93.。值得注意的是,泰山石牌楼的构建时间并不相同,捐修者的身份也有异。这些石牌楼在形制、细节、布局等方面的差异尚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有待后来者的深入发掘。马建飞、高凌云、刘岩等(2021)从泰山牌坊与宗教及祈福文化的沿革角度阐述了石牌坊功用的不同视野。文中对泰山石牌坊之细节有一定补充②马建飞,高凌云,刘 岩.泰山牌坊、牌楼与祈福文化的相互融合[J].炎黄地理,2021(1):86-88.。

除了对泰山石牌楼、牌坊的宏观研究外,还有对某一牌楼、牌坊的个案研究,如张萌、于东明、唐珊珊(2017)《泰山红门宫牌坊群空间艺术探析》以泰山中路登山盘道第一级台阶至红门段的四座石制牌坊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的属性、尺度与营造三方面探究其在空间环境中的语意表达,以期为山地型风景区的牌坊设置提供借鉴③张 萌,于东明,唐珊珊.泰山红门宫牌坊群空间艺术探析[J].古建园林技术,2017(2):32-36.。张萌、冯若男、于东明(2017)《泰山岱庙牌坊的场所性解读》对清代建于泰山岱庙之南的遥参亭坊、岱庙坊两座石坊,探讨了其形制规格、建造意图及空间布局。文中基于对泰山文化的理解和传统造园手法的比较,对牌坊与建筑、植物、道路铺地之间的构景关系进行解读,从场所精神、空间排列及入境营造三方面分析其所在场所的特征④张 萌,冯若男,于东明.泰山岱庙牌坊的场所性解读[J].中外建筑,2017(11):35-37.。张萌(2018)《泰山中路牌坊景观及其空间特色分析研究》⑤张 萌.泰山中路牌坊景观及其空间特色分析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牌楼研究所忽略的一些细节特征。

五、泰山古建功能研究(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类)

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岱庙,属于坛庙建筑的一种,亦称礼制建筑。泰山古建虽以道教庙观为主,但也包括少量佛寺,同属于宗教建筑。此外,泰山古建还包括亭、台、楼、阁等,并与周边的环境组成园林建筑。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分类上,泰山古建园林属于风景园林类。功能研究从系统层次来讲,又可细分为古建筑群的宏观研究、单个寺庙建筑的中观研究、单体建筑及建筑构件、纹样等方面的微观研究层次。

关于泰山坛庙建筑方面,周郢(2001)《嘉宁殿、仁安殿与岱庙壁画——考证岱庙历史的新资料》一文结合众多文献与碑记,最终通过宗谱资料证实岱庙壁画为清初重绘⑥周 郢.嘉宁殿、仁安殿与岱庙壁画——考证岱庙历史的新资料[J].泰山学院学报,2001(1):21-23.。此文虽篇幅不长,却反映了在古建断代、古遗址考证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论问题,实际上也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关系问题。以石证史、以石补史,在“二重证据法”提出百余年后的今天已是不争的重要史学研究范式。但此范式在学者进行具体问题的解构时,却有个性化的使用方法。尤其对于某一古建历经不同朝代的修缮,这一问题尤为显著。是以某一时代的碑文作为信史,来进行古建的断代,还是尚需挖掘正史、别集、宗谱等史料中的记载?“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如何结合,则不仅涉及个人研究习惯问题,更涉及建筑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在建筑史学的研究中,形制年代学的方法常常作为古建筑断代的依据,但此方法的应用对于古建经历多次修缮,最终确定古建的最后修缮时间方面,有时结论却有偏颇。比如现存于河北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其创建时间史料均无记载。原来学者从形制角度分析其为金代所建,但在1977年的修缮过程中从建筑构件发现了北宋皇祐年间的记载,从而确定摩尼殿为北宋时期所建。因此,仅仅通过形制研究及年代断档的碑文记载都不能作为确认古建的创建及修缮时间的依据,周郢《嘉宁殿、仁安殿与岱庙壁画——考证岱庙历史的新资料》一文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古建断代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于璇(2011)《天贶殿壁画——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一文通过大量史料考证,认为岱庙天贶殿壁画始绘于宋代,后由于战乱等因素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直到清康熙七年(1668)的郯城大地震,壁画被严重毁坏,后由清朝民间艺人根据遗存的粉底修补①于 璇.天贶殿壁画——东西方文化的交汇[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石琳(2012)《泰安岱庙天贶殿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建筑彩画和壁画为例》一文对岱庙天贶殿发展、建筑形制以及影响建筑装饰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天贶殿的建筑彩画艺术、壁画艺术等特点进行了解读;通过对太和殿、大成殿、天贶殿建筑外檐彩画的对比,分析其彩画装饰之间各自的异同点②石 琳.泰安岱庙天贶殿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以建筑彩画和壁画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杨博(2012)《山东泰安岱庙建筑修建史札》详尽收集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岱庙的记载,讨论了岱庙从宋金到元明清的形制变迁,为研究五岳岳庙的形制演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可以说是关于泰山古建建筑史学方面的研究典范③杨 博.山东泰安岱庙建筑修建史札[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1):242-280.。王鲁民(2013)《泰山祭祀方式、场所与规制的变迁及其他》探讨了用于祭祀泰山的场所的变迁及相关建筑史问题④王鲁民.泰山祭祀方式、场所与规制的变迁及其他[J].建筑师,2013(2):91-96.。该文引论丰富、记叙严谨。马红飞(2013)《泰山岱庙景区的空间解析》通过对岱庙各寺庙的布局特点及与岱庙整体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其三大影响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变迁⑤马红飞.泰山岱庙景区的空间解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于静(2017)《岱庙建筑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研究与试验性探析》一文介绍了岱庙建筑装饰纹样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从岱庙建筑装饰纹样的分类、表现形式、审美规律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岱庙建筑装纹样的文化因素和审美特征⑥于 静.岱庙建筑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研究与试验性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1”和“过2”主要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结束和完成”和“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所以“过”表“经过”“通过”义时与动词组合是“过”语法化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动词+过”的情况,如:

在泰山的宗教建筑研究方面,王新峰(2002)《泰山竹林寺唐式彩绘述评》一文介绍了泰山文物部门在竹林寺的修复过程中,对唐代寺庙建筑的彩绘图案和工艺进行了大胆尝试,为今后复建唐代木构建筑的彩绘装饰和相关文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成功的范例⑦王新峰.泰山竹林寺唐式彩绘述评[J].泰安师专学报,2002(4):53-54.。张剑葳(2008)《泰山“天仙金阙”铜殿——中国古代铜殿案例研究》综合运用考古学和建筑史的方法对明代“天仙金阙”铜殿进行了建筑测绘和文献考证,在此基础上对“天仙金阙”铜殿的沿革、结构、构造进行了研究,对其铭文尝试进行了解读,对铜殿铸造的工艺也作了简要述略,最后对“天仙金阙”的历史渊源作了简要考述,认为其创意来自武当山金殿,同时也是对铜殿有所偏好的慈圣太后(万历皇帝之母后)直接资助的产物⑧张剑葳.泰山“天仙金阙”铜殿——中国古代铜殿案例研究[J].文物建筑,2008(1):53-66.。薛林平(2009)《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研究》一文探讨了泰山关帝庙戏场和碧霞祠戏场的建筑形式及空间特征⑨薛林平.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9(9):167-171.。孟宪飞、冯晓波、丛军(2011)《岱庙的铜亭与铁塔》介绍了现迁置于岱庙的原碧霞元君祠铜殿及现存于岱庙的原天书观铁塔⑩孟宪飞,冯晓波,丛 军.岱庙的铜亭与铁塔[J].东北之窗,2011(10):90-93.。邵珠峰(2013)《泰山关帝庙及其戏楼考述》一文对泰山关帝庙戏楼概况进行了考述,并对关帝庙现存碑刻进行了整理和初步释读⑪邵珠峰.泰山关帝庙及其戏楼考述[J].中华戏曲,2013(1):134-154.。邵珠峰(2014)《泰山神庙剧场概述》一文对泰山神庙剧场之建筑结构、演出习俗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⑫邵珠峰.泰山神庙剧场概述[J].泰山学院学报,2014(4):23-28.。张剑葳(2015)《泰安天书观铁塔》研究了铁塔形制、制造时间、捐修者等,统计了铁塔捐修者人数,并对来源地进行了分析①张剑葳.泰安天书观铁塔[J].中原文物,2015(2):82-88.。谢燕(2018)《慧崇塔建造年代研究》一文将灵岩寺慧崇塔的详细测绘数据与现存的其他一些早期佛塔进行对比,并参照唐代建筑的造型特点,对慧崇塔的整体造型模式、屋面坡度举折、塔体部分的形态组合模式以及细部元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慧崇塔的修造年代为唐代②谢 燕.慧崇塔建造年代研究[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8(1):105-137.。此文结合了考古学样式对比方法及建筑学的尺寸分析、构造分析,为一些同类泰山古建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例。朱钢(2018)《泰山关帝庙建筑空间及环境研究》,通过实地测绘获得了泰山关帝庙整个建筑空间的测量数据,并建立了空间模型③朱 钢.泰山关帝庙建筑空间及环境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对院内现存碑刻的释读,梳理了泰山关帝庙重修的记载,并推想出关帝庙建筑布局的历史演变图,实为论文的一大亮点。崔靖雯、李清扬等(2021)《“斜日短筇山径曲,小桥流水寺门开”——泰山普照寺建筑空间艺术探析》一文通过归纳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泰山普照寺历代空间布局演变,通过实地考察和测绘建立了寺院立体模型,并对其选址与现状、整体格局、建筑形制、空间形态作出初步分析④崔靖雯,李清扬,栾 鑫,等.“斜日短筇山径曲,小桥流水寺门开”——泰山普照寺建筑空间艺术探析[J].古建园林技术,2021(1):60-64.。此文研究层次介于泰山古建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而属于中观研究。

在泰山古建的布局特点及园林研究方面,王南(2006)《泰山古建筑群布局初探——从一幅清代泰山地图谈起》一文娴熟运用史料,根据清代《泰山寺庙图》复原了几个重点寺庙布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泰山古建布局的合理性,并有主要建筑群的个例布局研究,堪称泰山古建布局研究的经典之作⑤王 南.泰山古建筑群布局初探——从一幅清代泰山地图谈起[J].建筑史,2006(1):148-163.。刘宪章(2006)《泰山风水发微》⑥刘宪章.泰山风水发微[J].泰山学院学报,2006(5):12-16.及王琳琳(2011)《泰山寺观风水环境研究》都对泰山寺观的内部布局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了探讨⑦王琳琳.泰山寺观风水环境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堪舆一向为古人所重视,而泰山作为历代君王封禅及祭祀的场所,对建筑的选址方面必然有堪舆相应的依据。如何对堪舆这门古老学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需要结合不同研究思路。吕红、郎小霞(2013)《泰山岱庙建筑空间组景艺术的研究》通过对岱庙建筑空间组景艺术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建筑空间的虚实、动静、收放、屏借等组景手法和表现“形神统一”“天人合一”意境的艺术手法,这对于丰富和拓展我国的建筑空间语汇,促进现代园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⑧吕 红,郎小霞.泰山岱庙建筑空间组景艺术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33-437.。刘兵(2014)《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山地段人文景观及空间研究》选取了泰山历史文化轴线的山地段——即关帝庙至南天门的泰山中路的谷地和岱顶的景观及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普遍查阅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综合研究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在泰山历史文化轴线的地域背景下研究泰山中路景观对于山地空间的利用,空间拓展和局部景观对于景观空间的塑造规律⑨刘 兵.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山地段人文景观及空间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赵祥明(2015)《浅析泰山石亭的特色》通过对泰山七座著名石亭的选址、取材、造型、楹联等方面分析,揭示了泰山石亭的三个主要特色:依景而建、就地取材、楹联内容丰富,汇集了大量著名的文人题记,从而文化内涵深刻⑩赵祥明.浅析泰山石亭的特色[J].古建园林技术,2015(3):81-84.。王欣言、秦海燕、刘兵(2017)《山地小型院落的空间特色——以泰山关帝庙院落空间特色为例》一文,通过实地测绘,从园林景观的角度对泰山关帝庙院落景观构成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尺度入手,对其景观空间特色和园林景观特色进行了针对性分析①王欣言,秦海燕,刘 兵.山地小型院落的空间特色——以泰山关帝庙院落空间特色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17(1):118-122.。张萌、于东明(2019)《基于空间句法的泰山红门宫空间研究》选取泰山红门宫寺庙园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的连接度与整合度进行分析②张 萌,于东明.基于空间句法的泰山红门宫空间研究[J].华中建筑,2019(1):99-102.。吴怡林、李清扬、王洪涛(2020)《泰山斗母宫空间环境艺术手法探析》一文以实地测绘和文献梳理为基础,建立了斗母宫的立体模型,梳理了其历史沿革,对其环境背景、空间布局和造园特色作了系统分析③吴怡林,李清扬,王洪涛.泰山斗母宫空间环境艺术手法探析[J].古建园林技术,2020(1):15-20.。李清扬、栾鑫、王洪涛(2020)《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意境营造研究》一文以三阳观院落及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测绘、古籍及碑刻查阅等途径,梳理三阳观的历史沿革并建立了其立体模型。从选址、建筑、空间、植物等方面,分析了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意境的营造手法,其意境营造的特点为巧于因借、山观相融、空间深远和意境清幽④李清扬,栾 鑫,王洪涛.泰山三阳观“洞天福地”景观意境营造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20(4):57-61.。栾鑫、李清扬等(2021)《泰山碧霞祠选址布局及空间理法探析》一文通过对碧霞祠历史文献梳理与实地调研,建立模型,还原其发展演变进程,指出碧霞祠的相地选址充分考虑了岱顶的自然、历史及交通条件,突出其祭祀祈福、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体现道教“天地人合一”的宗教思想。碧霞祠遵循传统宫观布局,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拟对称布局,起承转合,强化祭祀感受。具体而言,碧霞祠建筑群以二院落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形成了“神”“膳”“舍”“园”四部分功能布局,营造出道教园林的宗教气氛⑤栾 鑫,李清扬,吴颖韬,等.泰山碧霞祠选址布局及空间理法探析[J].华中建筑,2021(6):131-135.。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建筑园林史的研究涉及系统的划分(系统、子系统、元素)及系统之间的关联与耦合(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从系统与外界的关联来看,涉及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从研究的方向来看,涉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研究方法。偏重于宏观研究,可能导致见林不见木,缺乏建筑构件等元素分析的扎实基础;而偏重于微观研究,又可能导致见木不见林,忽略整个古建群呈现的涌现特性;偏重于耦合关系,仅仅看到布局、转承,忽略了整个园林系统和构成单元。因此,关于泰山古建园林研究方面,尚需结合系统与元素、宏观与微观、内涵与外延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的深化。

六、泰山古建保护研究

泰山古建保护方面,在综述之外可分为管理、规划、修缮等保护流程的研究,以及防火、防虫、防震、土壤等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

古建保护综述方面,胡琳琳(2017)《泰山古建筑群论述及保护利用要点浅析》一文从监督体系、人才引进、资金管理等方面论述泰山古建保护的要点⑥胡琳琳.泰山古建筑群论述及保护利用要点浅析[J].神州,2017(31):278.。但该文限于篇幅,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卢晓莉、贾鲁音(2018)《岱庙建筑群的文化及保护措施研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泰山古建的特点,提出了现存古建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⑦卢晓莉,贾鲁音.岱庙建筑群的文化及保护措施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8(1):83-85.。

泰山古建的管理方面,赵祥明(2016)《泰山岱庙古建筑考古发掘与保护措施研究》一文结合泰山岱庙主要建筑考古发掘工程的实践,提出应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采取规范科学的技术措施,注重对发现的遗迹和遗物进行保护和科学分析,为修复保护工程制作设计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为研究岱庙历史提供实物资料,最大限度地保护岱庙古建筑的历史风貌①赵祥明.泰山岱庙古建筑考古发掘与保护措施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16(1):68-72.。聂磊(2019)《泰山古建筑的文化特色与保护分析》从游客管理角度分析了如何引导游客流量及加强日常防护工作来对泰山古建加以保护②聂 磊.泰山古建筑的文化特色与保护分析[J].收藏界,2019(3):36-37.。

古建的规划方面,田鑫怡、滕小龙(2019)《浅谈泰安重点文物古迹景观变化及保护》列举了泰安城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部分文物消失的原因进行了说明。文中提出新老文物共存,古迹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③田鑫怡,滕小龙.浅谈泰安重点文物古迹景观变化及保护[J].城市建筑,2019(4):167-168.。该文的研究对于城市建设中古迹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关系值得重视。

关于泰山古建修缮方面,张爱菊(2008)《岱庙古建筑保护中新型材料应用探讨》一文探讨了几种古建保护方法及新材料的应用④张爱菊.岱庙古建筑保护中新型材料应用探讨[J].古建园林技术,2008(2):41+31.。赵祥明(2008)《泰安岱庙古城墙的历史演变与科学保护》一文介绍了泰安岱庙古城墙的历史沿革,提出古城墙的修复应尽量采用原有建筑材料和原有工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墙体加固及墙体维修中可采用现代工艺⑤赵祥明.泰安岱庙古城墙的历史演变与科学保护[J].古建园林技术,2008(4):57-60.。赵祥明(2016)在《关于对岱庙天贶殿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技术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为对壁画规范科学地实施保护,修复前要做好全方位高精度信息采集工作,探明壁画病害范围及原因,为科学保护修复提供依据。修复时要坚持《文物保护法》原则精心施工,对各种病害进行全面彻底修复,使壁画保持历史风貌。修复后,要加强日常监测和管护⑥赵祥明.关于对岱庙天贶殿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技术的几点思考[J].古建园林技术,2016(3):96-100.。此文之思路,实为管理学中的TQ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值得在泰山古建的修复中全面推广应用。安荣纲、安荣国(2020)《泰山古代建筑艺术营造与修缮修复》从科学修复、加强保护、总结传承几个方面对泰山古建的保护提供了建议⑦安荣纲,安荣国.泰山古代建筑艺术营造与修缮修复[J].名家名作,2020(10):108-109.。

在泰山古建的消防研究方面,不少文物学者及消防专业工程师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于清明、陈超(2005)《泰山古建筑消防工作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介绍了泰山古建防火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古建火灾危险性的两个来源,提出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合理设置室外消防供水系统等八条预防古建火灾的措施⑧于清明,陈 超.泰山古建筑消防工作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C].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消防安全(第24分会场)论文汇编.乌鲁木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5:454-457.。邸志刚(2008)《古建筑消防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列举了古建小阳台重点注意的消防隐患并提出解决办法⑨邸志刚.泰山文博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374-379.。杨旭东(2015)在《泰山岱庙古建筑群消防给水系统改造方案构思》一文对岱庙现有消防供水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供水系统仍存在供水能力不足、布局不合理、操作复杂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⑩杨旭东.泰山岱庙古建筑群消防给水系统改造方案构思[C].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消防协会,2015.。曹娟(2016)《泰山古建筑群火灾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细致讨论了泰山古建周边消防水源、香火管理、用火用电以及消防器材等可能产生火灾隐患的几个方面⑪曹 娟.泰山古建筑群火灾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6(6):247-248.。李正建、郑妍(2017)《谈泰山主景区消防安全形势及对策》一文从消防用水不充足、用火用电不规范、主体责任不明确、消防设施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泰山主景区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⑫李正建,郑 妍.谈泰山主景区消防安全形势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7(16):242-244.。程国栋(2018)《浅析古建筑防火对策——以泰山古建筑群为例》一文列举了历史上泰山曾发生的火灾事故,分析了可能导致火灾的原因及防范对策①程国栋.浅析古建筑防火对策—以泰山古建筑群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8(1):176-177.。丁代兴(2018)《泰山景区岱顶建筑火灾处置研究》结合泰山景区岱顶建筑场所现状,分析了山顶建筑火灾处置的短板,从建设消防水工程,配备消防器材装备,加强志愿消防力量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队及山岳风景区管理部门处置山顶建筑火灾提供参考②丁代兴.泰山景区岱顶建筑火灾处置研究[J].山西建筑,2018(17):254-255.。

在泰山古建的虫害防治方面,苑胜龙、张乐珍、聂振国(2018)《泰山岱庙古建筑群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针对岱庙发现的白蚁危害提出了针对性防治措施,并为泰山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科学保护古建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③苑胜龙,张乐珍,聂振国.泰山岱庙古建筑群病虫害的科学防治[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2):67-68.。

关于泰山古建所处的地理环境,夏侯力菲、崔航(2018)研究了游客密度对泰山土壤成分的影响。《旅游干扰对泰山土壤养分影响》一文认为,高流量游客会显著降低泰山土壤有机质和显著增加土壤全氮,而在低流量游客的情况下不会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由此建议加强已有景观的维护,对基础服务设施加强垂直绿化,对遭到践踏破坏地区及时封闭保护,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木、灌木、乔木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④夏侯力菲,崔 航.旅游干扰对泰山土壤养分影响[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71-72.。此文对“高流量游客”“低流量游客”的界定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有待定量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游客流量。陈善炳、李涛、陈叶婷(2018)《泰山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利用2006—2015年泰山气象站的降水pH值、电导率、降水量和风向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泰山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量和风向风速对酸雨的影响⑤陈善炳,李 涛,陈叶婷.泰山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18(4):122-127.。该文对于泰山古建修复规划的编制及预防酸雨对泰山古建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田明中、武法东、张建平(2018)《泰山地质综合研究》一书介绍了泰山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描绘一幅生动鲜活的泰山地址变迁史,为泰山古建的地质构造、防护方向、地震预测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⑥田明中,武法东,张建平.泰山地质综合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12.。

在泰山古建保护的新技术应用方面,宗世强、石东岳(2018)《泰山文物复制技法分析》一文主要从文物复制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泰山文物复制常用的技法以及3D打印技术在文物复制中的应用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⑦宗世强,石东岳.泰山文物复制技法分析[J].艺术品鉴,2018(29):75-76.。李凯新(2019)《BIM技术在泰安古建筑研究和保护中的应用探析》一文介绍了BIM在泰山古建保护中的初步尝试⑧李凯新.BIM技术在泰安古建筑研究和保护中的应用探析[J].居舍,2019(25):31.。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意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是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有关的CAD电脑辅助建筑学设计。目前国内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都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开展了古建筑在BIM方面的应用。当然,此技术应用的效果与测量准确度、模型精确度等方面有关。古建实地建模往往会面临地基未必在一个水平面、地基塌陷、古建变形等诸多现实因素,从而影响其应用效果。BIM作为一种新技术,如能在古建保护方面使用,将会对施工前期准备、图纸变更、修缮方案的提出、事故应急预演等方面提供更有价值的、更高效率的工具。

七、泰山古建研究展望

自新世纪以来,关于泰山古建的研究不断深化,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泰山古建的研究中尚有一些盲点,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拓展和深入。

(一)泰山古建的档案管理

泰山古建的修缮方案、工程图纸、构件编号、位置信息、实地图片视频、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档案管理,是古建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可知涉及泰山古建档案管理的研究还很少出现,不能不说是个研究盲点。张乐珍(2008)曾就泰山石刻档案的保护与管理进行过研究①张乐珍.泰山文博研究[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363-365.。我们在泰山的相关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不同时代的泰山古建文物普查记录归档存在缺失、散佚等现象,为泰山古建断代等问题增加了研究难度。因此,加强泰山古建的档案研究刻不容缓。孙丽群(2010)《泰山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一文虽有涉及泰山古建档案,但研究较为宽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②孙丽群.泰山档案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二)泰山同期古建的共时研究

泰山古建历代均有修缮,故现存古建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从主要营建时间来讲,泰山古建以明代为主,而现存建筑则多为清代修缮。不过泰山古建的共时比较分析专题讨论还不多。比如同为明代道教名山的武当山,其明代建筑与泰山相比有何共性和个性,目前相关论文涉及还不多。

(三)泰山古建的材料研究

现存于岱庙立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的《重修岱庙履历记事》碑,记录了张所存受命监修岱庙,亲自赴江南置办修建材料,先从运河运至济宁,再从济宁陆运至泰安,历经一年有余的艰苦经历。例如碑文有载:“于八年三月二十日,亲赴南京上西河长江内,用价一千六百两,买杉木二千根,同店家包与排夫于五等运至济宁”“予又到芜湖镇买桐油一万斤、银朱二百斤、铜绿四百斤、官粉四百斤、大绿二百斤、赤金二百厢,誊黄、烟子、松香等料,雇船装载,于七月初三日复回南京。”③袁明英.泰山石刻(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这些记录对于了解泰山古建修缮所用材料、产地及其运输线路提供了第一手记录。目前泰山古建的研究对于历代修缮所用材料的类型、来源地、用料特点等探讨不多,有待突破。

(四)泰山古建遗址的研究

绘制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之前的《泰山寺庙图》中人文景观达81处,而现存的泰山古建群仅剩30处左右。《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卷)列举了泰安市的许多古遗址,如:社首山遗址、天胜寨遗址、五贤祠遗址等④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12.,这些遗址的研究还尚未深入。这些古建遗址不仅需要对古籍史料钩沉,尚需对遗存建筑构件进行相应考古学分析,还要综合早期图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这方面的课题也需要进一步开拓。

(五)明清两代泰山古建的建筑制度史、典章史的研究

在泰山碑文中,有不少关于明清两代官员监督修造泰山建筑的记录。比如现存于岱庙,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供祀泰山蒿里祠记》碑文中有“总督辞香岭工成御马监太监甲字库管事冯君相”;红门宫西院内立于明崇祯十七年(l644)《泰山金桥庵主僧兴殿碑记》碑文中有“钦差山东泰山提督工程、内官监太监杨忠立石”;镶嵌于万仙楼大殿四周的《万仙楼香社题名碑》第54块碑文中有“钦差提督皇极殿门兼管琉璃窐工所内官监太监李弘路一十三口”。从这些碑文及文献记载我们可以推测,明清两代关于泰山建筑的修缮有上至朝廷官宦、下至工匠的一套严谨管理体系。泰山建筑的规模形制的设计、预算的编制、工匠的召集与管理、质量的监督、工期的保证等问题,关于这些泰山建筑制度史及典章史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八、结语

与泰山文化相伴而生的泰山古建筑群落与自然环境完美相融,是中国古建群研究的范本之一。早期的泰山古建研究,不论从视野还是在材料的运用上尚有一些不足。而自新世纪以来,更多的学者加入了相关研究领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入,使得泰山古建的研究不论是在专题的深度上还是在课题的广度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关于泰山古建的年代学、尺度学研究尚有空间,一些研究在义理与考据、共时与历时、模式与历史等关系处理方面还不够均衡,在考古学与历史学材料的结合运用方面尚有不足。因此,在肯定这些进展的同时,需要反省泰山古建相关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发掘的角度和材料,特别是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整合,从而为泰山文化研究打开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古建泰山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泰山之行
三晋古建
泰山日出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古建军
建筑的“芯”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