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农民工随迁子女阅读推广实践调查研究*

2021-01-07 05:11慎一虹范国荣顾方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7期
关键词:湖州市农民工子女

慎一虹 范国荣 顾方明

(1.湖州市图书馆 浙江湖州 313000)

(2.湖州市社会科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与实施符合当代青少年儿童现实需要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和服务社会职责的必然选择。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规定:“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1]因此,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提供平等服务。然而,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诸种限制条件,在基层图书馆青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处于边缘地带。对这一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在理念层面上是小到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大到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健康社会所应尽的责任。课题小组就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阅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咨询相关参与阅读推广工作人员,以便系统性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阅读现况,提出合理化的阅读推广策略,更好地完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事业。

1 研究背景及概念的界定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持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9 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使其子女随迁率也不断增加,农民工随迁子女从农村进入城市,如何面对全新的外部环境,如何能够融入城市,如何逐渐取代父辈,成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他们必须要经受的考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成长问题、教育问题、阅读问题、城市融入问题成了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1.2 概念的界定

1.2.1 农民工随迁子女

农民工随迁子女是指户籍登记在外省(区、市)、本省外县(区)的乡村,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父母外出务工,迁移到输入地的城区、镇区(同住)农民工的子女。既包括出生于农村而后随父母迁移到城市的子女,也包括父母迁移到城市后在城市出生的子女。本文所研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是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年龄界定在3~15周岁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称谓不尽相同,或称“新居民子女”,或称“流动儿童”,或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然而实质上多种不同称谓都指向了同一未成年人群体:农民工随迁子女。

1.2.2 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渠道或方法,为培养读者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促进全民阅读所开展的有关活动和工作,阅读推广活动的主体可以是图书馆、出版机构、媒体、网络、政府及相关部门;阅读推广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不受其年龄、性别、宗教、语言、身体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2 湖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及有益尝试

为进一步了解湖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阶段的阅读状况,以及湖州市面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具体情况及现状,课题小组用时数月考察走访了县区图书馆、社会公益组织以及相关社区,并在湖州市城乡接合部的湖州白雀学校、塘甸小学等学校与罗师庄社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集中问卷调查,在湖州市图书馆少儿室以城市少儿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当前湖州农民工随迁子女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问题与需求。

2.1 公共图书馆在农民工随迁子女阅读推广方面的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主力军,依托其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品牌,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阅读推广方面也不例外。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共融入”三个方式,让农民工随迁子女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更爱上阅读。

2.1.1 把图书及信息资源送到农民工随迁子女身边去

考虑到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父母工作忙碌、经济条件欠佳等多个因素,公共图书馆首先会把图书及信息资源送出去以满足他们基本的阅读所需。湖州市图书馆依托服务品牌“农民工文化之家”最终把目光和服务重点转移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身上,因为有孩子们参与的亲子活动才是最受欢迎的,爱上阅读的孩子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农民工家长的阅读兴趣。“农民工文化之家”在“后庄”“罗师庄”等多个农民工聚集的社区建立了馆外流通点,定期为孩子们送去更换的图书期刊。在民工子弟学校设立图书分馆,每学期给孩子们送去图书的同时也给学校送去“趣说湖州话”“做一个守法有礼的好少年”等讲座、“中外名著插图展”“渊源流长——汉字发展史图文展”等展览。又如,德清县图书馆精选优秀影片、讲座、培训等光盘放在育才学校、育秀学校的流通点,各班级可根据需求借阅光盘。这些举措为孩子们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1.2 把农民工随迁子女请到图书馆里来

为了能让农民工子女和本市未成年人一样在图书馆阅读书籍增长知识,亲身感受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高雅文明的文化环境,湖州市图书馆把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定为“图书馆参观周”,组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来图书馆参观学习,启发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每年的未成年人读书节是未成年人读书活动最为精彩和集中的时间,湖州市图书馆多年来一直邀请农民工随迁子女来到图书馆参加读书节开幕式,作为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作为小小志愿者为读书节服务,更作为小读者参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孩子充分感受图书馆的魅力。而长兴县图书馆少儿部则经常把农民工子女请来参加日常读书活动,并和长兴蓝天民工子弟学校的10位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结成互助对子,不但每周请他们来图书馆读书,还根据他们的表现,全年免费提供价值300元的学习用品,聘请他们在节假日期间作为图书馆的小小管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

2.1.3 让农民工随迁子女通过阅读融入城市

阅读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仅是对书本的阅读,还包括人体所有感觉器官对周围一切事物所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再创造的过程。这种阅读能力更加难能可贵。为了让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互动,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他们这种广义的阅读能力,湖州市图书馆想方设法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自主参与的阅读活动。有登高望远游览湖城、参观历史文化街区的亲子活动,也有探访经典老字号、品尝美味“丁莲芳”的文化走读,更有参观戏曲服饰、自己动手画脸谱的DIY。参与这样的活动需要孩子或家长通过湖上云文化平台来预约,活动中孩子们接触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城市的风光与人文底蕴,会让孩子对地方文化和历史感兴趣,会让孩子更快融入城市。

2.2 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在农民工随迁子女阅读推广方面的探索

除了公共图书馆,每一个城市都有与未成年人教育、成长相关的部门及组织在参与农民工随迁子女阅读推广工作,他们从各自的职责与视角出发,多方位、多维度地推进着这项工作的发展。

2.2.1 教育部门的职责与做法

湖州市教育部门更多时候把农民工随迁子女称作新居民子女,他们的职责更多地是要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更多地考虑孩子在学校里的求学与阅读。湖州教育部门(指教育局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校)多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解决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新居民子女就学政策,使全市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80%以上,并逐年提高,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90%及以上。加强新居民子女的学籍管理,指导和帮助民工子弟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新居民子女“读上书,读好书”目标。在确保孩子们入学的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有限的条件下,开辟出学校的图书室或图书角,接受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捐赠的图书,并定期开放给孩子们阅读。

2.2.2 非营利性组织与中介机构的参与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组织加入了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队伍中,有公益性组织也有中介机构,为农民工随迁子女阅读推广带来了新的思路。湖州市南浔区协和社会服务中心2019年开始承接湖州市公益创投项目“守护阳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对南浔区民工子弟学校向阳学校的流动家庭和儿童进行专业的服务。社会服务中心与家长沟通确保孩子的阅读时间与场地,与学校沟通争取孩子的图书拥有量,与图书馆联合举办读书会让孩子感受良好的阅读氛围与环境。成立了流动式的“农民工家长学校”,面向农民工家长开展各种讲座,至今已50余场。

2.2.3 农民工相对聚集社区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农民工都会聚集或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人口较为密集,生活环境欠佳,这也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点和关注点。作为街道与社区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管理好成年农民工,还要管理好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湖州开发区罗师庄社区是一个拥有一万多外来人口的聚居区,农民工们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加之工作繁忙,绝大多数在教育孩子方面无时间、无心情、无方法、无目的,“四无”带来的粗暴教育对这些基本上回不去农村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成长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为了解决罗师庄社区“小候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社区在团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民警马长林的带领下,每周六都会举行阳光假日小屋活动。该活动吸引了许多志愿者的关注,包括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仁皇山小学的教师、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等。这些志愿者们担任教师,免费为农民工子女授课,开设了歌唱班、手工班、外教班等各类业余辅导课程,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农民工子女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施展。

3 调查基本情况及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组成结构

课题组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集中进行问卷调查,合计发出问卷335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70.1%。针对城市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对比参照组,合计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87.0%。

被调查的两组小学生的男女比例都较为均衡,年龄范围在7~13岁不等,农民工随迁子女组的学生出生地排名前五的省份及直辖市依次是四川、安徽、浙江、重庆及河南①。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独生子女比例为26.8%,同比城市对照组低了24个百分点,同时城市组极少存在三名及以上子女的家庭,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组比例为5.5%,这意味着相对于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组,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学生在家庭内部享有更少的资源。

3.2 两组调查研究的具体对比分析

3.2.1 共性:阅读的习惯、兴趣与基本能力

在课外活动的选择上,做作业、做家务、读书、看电视与户外游戏是两组学生的主要选项。总体上小学生接触网络很少,城市组有19.6%的学生触网,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则有14.9%的学生触网。在课外时间的利用上,农民工随迁子女组72.3%的受调查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24.7%的受调查学生表示需要依照兴趣而处在摇摆区域,这个比例数值与城市组比较相近,处在因为兴趣而发生摇摆的学生正是阅读推广工作中需要仔细去研究的对象。

在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方面,两组学生显示出了很大的共性。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可塑性与潜力。绝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文字有兴趣,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片的图书最受小学生群体欢迎,具体到图书类别上,寓言故事、脑筋急转弯或漫画等娱乐图书、科普类图书及绘本略胜一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图书内部的故事情节、趣味性以及文字语言表现出了很强的关注度,但尚未形成明显的批评意识,小学生阅读除了在兴趣培养外,在具体的读书选取方面,也非常有必要添加指导环节。几乎所有学生都认可课外阅读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无论是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积累优美词句或者适当的开心放松。

在所受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习惯层面上,两组被研究对象的差距比较小,都反映出现有小学语文教育在阅读方法论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探索与提高。

3.2.2 图书资源拥有量及阅读量的差距

在图书阅读量和储备量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组与城市组有较大差距,可见两组学生背后的家庭对孩子阅读问题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在家庭阅读指导方面,两组被调查对象有着明显的差距。在家庭阅读活动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组的学生家长有将近43.8%的比例会经常督促或者陪伴孩子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比城市组低了16个百分点,相反有18.3%的父母几乎不参与此项活动,比城市组高了9个百分点。这符合农民工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于本土城市家长的常识,因此公益性阅读推广活动中既要教育孩子,也要担负起培养家长意识的功能。

3.2.3 阅读环境与交流氛围构建的优势与困难

在阅读交流的能力与意愿上,城市组的小学生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交流意愿,93.5%的学生愿意在同学之间交流课外书的情况,95.8%的学生也愿意将自己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或者与别人争论书中看到的人和事,农民工随迁子女组的学生要在这几个议题上低15~20个百分点。小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图书资料的意愿并不那么强烈,只有40.9%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组的学生明确表示愿意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这个议题上城市组也只高了6个百分点 。

在阅读环境的需求上,90%以上的学生表达了对安静阅读环境的明确需求。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在学校阅读环境上的问题相当大,只有23.4%的学生表示了对学校图书室或者图书角藏书的满意,超过40%的学生表示学校内未配备图书室或者图书角。在对图书馆的期望上,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对该项多选题的参与度低于城市组,但对选项的期望排列是一致的:阅读指导、推荐新书、参加读书会、送书上门,对比而言,学生对图书馆送书上门的期望较低。

4 结论与建议

很多研究者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责任方归为原生家庭,有一定道理。农民工家庭经济基础较差,农民工家长本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放学后所享有的学习环境在硬件与软件条件上都远远不及城市子女,以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不但在实际享受的教育资源上要低于城市子女,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建设也很成问题。农民工自身家庭基础的改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但我们必须明白,单纯强调农民工随迁子女原生家庭的“原罪”有着逃避与不作为的嫌疑,政府与社会有必要贯彻共享的发展理念,尽可能地维护社会公平,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在政府与社会层面可以做出的建设性工作。

4.1 坚持以学校为核心阵地,强化意识提升方法,做好原生家庭心理工作

调查研究发现,两组小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上并未展现出太大的差异,学校尤其是教师一直是小学生群体所信赖的权威,学校是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最宝贵的场所,同时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利用方式也意味着,真正有效的阅读推广必须落实到学生每天的学习活动中。根据浙江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08〕69号),湖州市有必要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政策,加大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投资力度,从政府层面支持吸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公立学校的扩建与改善,降低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公立学校的相关要求,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跟随在城里务工的父母生活,并顺利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学校应当常规配备小型图书馆或图书角,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一位阅读指导老师。对已有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考察细分,实行优胜劣汰,保留校舍条件达标、教学质量过关的民办学校,引入当地知名企业、优秀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长期稳定帮扶,改善学校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学校需要做好与农民工家庭的沟通交流工作,努力减轻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的负担。

4.2 继续发扬图书馆公益性质,强化与学校、社区间合作,形成常态化机制

“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有责任推进家庭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向家长、儿童推荐优秀图书,提升儿童和家长的科学文化素养。”[2]湖州图书馆联合各方力量帮扶农民工群体已有一段历程,常规的有图书捐赠、节日联欢、志愿者社区辅导、鼓励农民工参观文化场馆与农民工文化之家建设,但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群体的帮扶工作比较少,并且缺少常态化机制建设。湖州图书馆应当建设与实施城市书房与流动图书车在全市层面布全布细的阅读网络,形成有效的利用率。图书馆有必要从阅读阵地构建的角度上积极思考,继续强化与学校、社区间的合作,吸引各方社会力量,集中力量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配合学校基础教育的阅读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外阅读,并在平台建设成熟的基础上,积极发扬湖州的志愿者精神。目前在具体的实践中,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便是以社区为单位构建的文化空间,可能是阅读推广活动一个不错的平台选择。

4.3 应用现代技术,打造虚拟阅读空间,适应新时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要

21世纪的少年儿童,从小耳闻目睹现代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注定了他们对现代技术产品的接受能力远高于20世纪的少年儿童,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与城市组并没有太大差距。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实现少儿阅读推广的可持续运营。因此,除了在社区文化空间添设传统纸质图书满足少年儿童自主阅读外,专家和志愿者轮流到社区现场指导,也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可行办法。在现有科技条件下,相关机构有能力建立网络云端,实现专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线上实时视频、点对点指导相关阅读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课余阅读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公共图书馆应聚集社会力量编纂出版促使农民工随迁子女适应城市生活的音像视频、经典朗读视频与各类文体卫以及科普视频,使他们可以利用远程终端获得个性化的阅读资源,打破时空的界限,使他们不到馆也可以参与图书馆活动,为其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3]。

5 结语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阅读状况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巴丹认为:“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4]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阅读状况亟需改变。社会力量的积极介入,意味着他们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城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付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出现意味着阅读推广这项公益事业会有新的突破点,当公立教育系统足够发达、公共教育资源足够覆盖时,我们相信届时学校与社会能够给予新城市人以充分的教育资源保障,而这期间,需要各大社会机构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构建强有力的平台,让城市的志愿精神得到最大发挥,让每一个新城市人都能满怀热爱与自信去拥抱知识与未来。

注释:

① 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出生地填写浙江的,有一部分是衢州、丽水等市,但存在一定数量是填写成了现居住地湖州。

猜你喜欢
湖州市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还小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