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文化创新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的安康金寨实践*

2021-01-07 00:49莉,陆
图书馆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寨民风理事会

庞 莉,陆 路

0 前言

金寨镇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旬阳,春秋时为楚地,战国时期楚置郇阳邑,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归秦,置旬阳县。旬阳人口源流复杂。商周居民主要是庸人和糜人,秦至南北朝时期土著居民与中原华夏民族、南方巴族等少数民族逐渐融合。明清南方和中原人口向秦巴山区迁徙,许多移民进入旬阳开荒。根据对旬阳46个姓氏、72个宗族、3,200余户所作的氏族抽样调查,发现现有居民中有65.3%为明清外省移民后裔,26.4%是本省外县移民后裔,只有8.3%的祖籍在旬阳。

金寨镇地处旬阳县南端,历代移民迁入后首先是划地建寨,目前还保留有9 个具有防“战乱”“贼乱”功能的村寨,加上境内有许多溶洞,故有“九寨十八洞”之称。由于金寨镇地处大金河与小金河交汇处、呈“Y”字型的小金河对面有个石家古寨,故这段河流也被称为“寨河”。1950年旬阳县政府在此设乡,取“金河”的“金”字与石家寨的“寨”字,合称为金寨。金寨镇面积133.86平方千米,有10个行政村和社区、68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户籍人口15,098人。

改革开放后,金寨村民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贫困发生率较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寨村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以地缘纽带连接起来的乡村社会关系缺乏互信基础,文化价值观念分裂、个体意识增强、传统规范力量弱化、社会治理矛盾突出等新老问题,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增加得以化解,致使金寨在扶贫攻坚中很难形成有效合力。

“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1]为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约束力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导作用,2015年金寨实施以倡导“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在重塑乡村社会治理秩序方面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安康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寨按照市县部署,开展乡村文化理事会试点建设,启动乡村文化治理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新民风建设价值引领、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为破解贫困地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末端难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1 金寨乡村文化发展变迁与改革创新

1.1 新民风建设前乡村文化发展困局

(1)乡村治理缺乏抓手。开展新民风建设前,金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落后,加上以地缘为纽带连接起来的乡村社会关系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导致基层班子没有威信,群众没有凝聚力,社会治理矛盾突出。诸如老人赡养、子女教育、邻里纠纷等小问题处于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难奏效的尴尬局面。基层党员和群众中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酗酒赌博风盛行,甚至出现封建迷信和违法乱纪等问题。部分群众丧失了与贫困抗争的斗志、“信访不信法”,习惯了“等靠要”“争访闹”“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以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乡政村治”面临着“以何而治”的困惑。

(2)文化建设缺乏动力。“风俗弊坏,由于无教。”[2]如何“教”,金寨一直没有正确的认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开展新民风建设前,金寨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各方错误地将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经济、脱贫攻坚相对立,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在服务脱贫攻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文化服务缺乏活力。金寨地处秦巴贫困山区腹地,经济结构单一,村民大部分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加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镇级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上长期处于资源短缺、无人管理状态,村级群众性文化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群众对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热情普遍不高,而劳动力素质较高的青壮年不断流失,也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建设能力和群众文化消费能力。

1.2 新民风建设对乡村文化再生产的秩序重塑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4]从2015年开始,金寨将“先正风俗”视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求治之道,决心下大力气遏制恶俗陋习、倡导“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建立新的村规,规范村民日常生活的言行习惯,“倒垃圾,不随意。砖瓦柴,摆整齐……”诸如此类的规定开始出现在各村村委会的墙上。正如金寨镇党委书记所说:“这些规定是由村民通过民主商讨决定的,规矩是村民自己定下的,执行起来就少了很多借口。”

制定了规矩,还要有确保规矩落实落地的好方法、好机制。为此,金寨在村规民约基础上,由群众推选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新乡贤”,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即将政府主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通过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乡村文化内生性发展动力和乡村文明生长点,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并以此为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抓手,按照立足村情、群众认可、可行管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以“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之法,产生了积极的治理成效,为金寨镇文化建设,特别是乡村文化再生产秩序重塑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5-2018 年,金寨升级改造农家书屋10个,维修升级各村组广播站,新建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1 个共8,000余平方米。村民自发组建10多个村级文化班社,诗歌朗诵、迎新春文艺晚会、元宵灯展和舞龙、烧狮子、划彩船等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已经成为金寨镇逢年过节时的新风景。

1.3 金寨乡村文化体制改革与服务创新

2018年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寨积极参与乡村文化理事会试点建设和乡村文化治理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寨河社区、权口村采取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集体讨论的办法,吸收村干部、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和文艺骨干等成立了乡村文化理事会和乡贤读书促进会,并按照安康市旬阳县统一要求制定了乡村文化理事会、乡贤读书促进会的章程和相关制度。

寨河社区的乡村文化理事会理事长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副理事长由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社区副主任、少儿艺术组负责人、锣鼓队负责人担任,秘书长由社区后备干部——乡贤读书促进会负责人担任,下设锣鼓队、舞蹈队、少儿艺术组和自乐班等4个村级文化组织。

权口村的乡村文化理事会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副理事长由村妇联主席、少儿艺术组负责人、锣鼓队负责人、社区监委会主任担任,秘书长为乡贤读书促进会负责人,下设健身舞蹈小组、社火小组、曲艺小组。

寨河社区、权口村乡村文化理事会章程和相关配套制度规定,乡村文化理事会是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议事与决策的自治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围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统筹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策划和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艺术培训、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科学普及、普法教育、非遗传承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等。具体事权责任包括负责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运行和设施设备维护;落实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标准;承担“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中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培育和引导乡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传播文化、创造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乡村文化与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代表村民向上级机关或公共文化机构提出服务需求。

通过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金寨镇实现了“一约四会”乡贤治理体系与乡村文化理事会的无缝衔接,解决了以往政府单一主体统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事权与财权责任不清、供给与需求对接不良、需求反馈机制不畅等体制弊端,培育了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和内生性发展动力,构建了以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自治为目标的“三治融合”乡村文化治理新秩序,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服务创新与发展。

2 金寨新民风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成效

安康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组在文献研究、政策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新战略、乡村社会新问题、文化建设新任务和安康新民风建设、脱贫攻坚实践,确定了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这一制度设计课题,提出了以新民风建设为引领,以乡村文化“三改革”“三培育”“三结合”为核心,以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体系建设。为了解金寨镇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效,2020年7月课题组采取网络问卷、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金寨镇开展综合评估。其中,共收回问卷440 份,有效问卷422 份,有效率95.90%;实地调研了10 个村社,查看当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情况;案例分析重点考察金寨镇乡村文化建设实践成果。

2.1 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服务成效评价较高

本次收回的422 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44.31%、女性占55.69%。调研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1)对“新民风建设”的了解。完全了解的占22.36%,基本了解的占49.5%,了解一些的占25.36%,不了解的占2.61%。(2)参加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活动的情况。参加人数占72.09%,没有参加过的人数占27.91%。(3)对“新民风建设”是否促进本村文化服务的评价。认为文化服务越来越好的占82.7%,认为有积极变化的占14.22%,没有感觉变化的占3.08%。(4)对本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89.81%,基本满意的占9%,不满意或没有关注的占1.19%。(5)对乡村文化理事会的评价情况。认为乡村文化理事会有很大作用的占46.68%,认为有一定作用的占42.18%,认为作用不明显的占10.19%,没关注的占0.95%。(6)对于乡村文化建设与新民风建设关系的评价。认为乡村文化建设对新民风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的占68.29%,认为有一定作用的占19.86%,认为无法判断的占11.85%。

从网络问卷调研结果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新民风建设宣传成效、新民风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相互推动作用以及乡村文化理事会的作用持积极与肯定的态度,参加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活动比例较高,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也达到98.81%(含基本满意)。少数受访村民不了解或评价偏负面消极,说明金寨镇新民风建设和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然也与部分受访者为学生、高龄人口和外出打工者有关,表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在乡村文化价值观念上基本实现了统一。

2.2 乡村文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通过对金寨镇10个村社的实地走访,以及对基层文化工作者、乡村文化理事会成员、村文艺组织骨干和部分村民随机访谈,表明在新民风建设和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金寨以村规民约规范人,以道德评议引导人,以移风易俗改造人,以文化活动发展人,社风民情有了根本转变,乡村文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之镇、礼仪之乡。

截至2019 年末,金寨共推选出“新乡贤”220人,成立了12个道德评议委员会,开展道德评议130 余场,评出凡人善举和“草根英雄”270人次,评出反面典型人物(事)65人(件),帮教转化51人次,有76人次成为自强自立、勤劳脱贫典型,遏制了脱贫攻坚中的“等靠要”“缠访闹”等现象,遏制了不赡养老人、封建迷信、赌博等恶习,遏制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份子钱相互攀比的歪风邪气,形成遵纪守法、诚信知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风气。“过去办场酒席10万块都打不住,份子钱给得不少人过年都往外乡躲,现在一切都变了”,金寨镇寨河社区村民李伟说。

2015-2019 年,金寨全镇共有 1,425 户4,484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0%降低到1.38%,村民人均纯收入由7,900元增至15,029元,人均“份子钱”由500元降至200元。金寨荣获全省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先进镇、全国“六好”县镇工会、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2.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领域,安康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始后,金寨镇围绕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这项核心工作,依靠乡村文化理事会科学统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开展以“成立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开展一项特色文化活动、配备一套应急广播系统、组建一支文化人才队伍”为内容的“五个一”公共文化服务。

2020年9 月,金寨镇按照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关于全面推行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的通知》,在原寨河社区、权口村乡村文化理事会试点建设基础上,对10个村社全面推广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建立完善了包括决策、管理、服务标准,工作职责和绩效考评在内的制度体系。每个乡村文化理事会根据各村社实际情况并结合本村群众文化需求,分别组建了5~8个群众文艺社团组织,将2015-2018年村民自发成立的群众文艺社团,经过提升改造纳入乡村文化理事会的统筹管理之中,将以往随机性的封闭式群众自娱活动改造成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开放式群众文化活动。乡村文化理事会根据活动需要协调相关场地、设施设备、器材、人员等,并给予经费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2019年,金寨镇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余场次、培训6场次、展览4场次,其中“文明闹元宵”、第七届农民艺术节、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脱贫攻坚,文化同行”书画作品展、镇村文艺人才培训、“全民阅读,书香金寨”等活动都是由乡村文化理事会统筹组织实施,部分广场舞、鼓乐演奏、非遗展示、读书演讲等则主要由村级文艺社团主办,形成了内容、形式和层次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活动的频次、品质、效能、覆盖面和影响力较建立乡村文化理事会之前均有大幅提升,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2020年1月安康市图书馆在金寨镇举行“读国学经典,树文明新风”诵读活动,金寨镇6 个阅读团队和村干部带头参与,进一步增强了基层阅读文化氛围、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3 金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5]当前我国乡村文化治理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演化、自我治理和自我适应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逐步瓦解,但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尚未成熟[6]。金寨新民风建设将群众易懂、易学、易用、易传且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诚孝俭勤和”5字规范与乡村文化治理结构改革相结合,在继承乡村文化优秀治理传统和治理经验的同时,推动了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破解贫困山区文化建设之困”[7]提供了借鉴。

3.1 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两种规范力量,重塑乡村社会治理秩序

“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8]面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规范约束力量弱化以及“法律手段用不上、行政措施难奏效”的治理窘境,金寨镇新民风建设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规范力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相结合,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两种规范力量,重塑乡村社会治理秩序。例如,新民风建设中的“诚”字,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释是“可信、无伪、真实”,唐代名相魏征也将“诚”看作“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有“德礼诚信,国之大纲”[9]的名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也被列为规范公民个人行为的4个准则之一,反映出“诚”或“诚信”始终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金寨镇新民风建设将强化诚实、诚信教育置于“诚孝俭勤和”的首位,通过“新乡贤”主导的道德评议活动,将“诚”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标准,起到了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效遏制了部分基层文化服务、特别是部分“农家书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应付差事等“失诚”问题。

3.2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融合发展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10]金寨镇新民风建设通过大力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丰富和充实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例如,“孝”原来的含义是“善事父母”,其后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如《孝经·开宗明义章》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孟子·梁惠王上》中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使“孝”超越了家庭伦理范围,成为社会道德规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1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自觉传承中华孝道”[12];《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人服务项目”[13],将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提升为锻造合格公民的重要渠道。金寨镇开展的“艺养天年”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通过“汉调二黄”、旬阳民歌、道情皮影、旬阳花鼓、传统刺绣等老年人熟知和喜爱的文艺形成,丰富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践行了中华孝道的时代精神,起到了“上所施,下所效”[14]的积极效果。

3.3 走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群众路线,重塑乡村文化再生产新秩序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5]。金寨镇一方面积极配合旬阳县推动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人员、有保障”的“五有”标准,解决基层文化阵地“专干不专”和效能低下等突出问题,将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覆盖到镇村、学校,缓解了数字贫困;另一方面,坚持走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群众路线,通过“一约四会”机制和乡村文化理事会试点建设、乡村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有计划的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基层群众文艺社团培育等,调动了新乡贤群体、乡村社会组织、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主导与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乡村文化再生产新秩序。

4 结语

金寨镇地处秦巴山区特困地区,除了自然、社会、人口和地方财政等因素影响之外,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移民及其多元文化冲突,也使金寨镇乡村文化建设带有更为复杂的特殊矛盾。金寨镇在安康新民风建设和示范区创建的推动下,依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改革创新精神,充分发挥道德规范力、文化引领力、改革推动力,形成了以新民风建设为引领,以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实践路径。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以新民风建设为引领,就是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通过“一约四会”乡村治理体系和“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6大活动载体,解决金寨镇乡村社会存在的道德约束弱化、价值观念分裂、治理矛盾突出等问题,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

以乡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是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观念变革、治理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举措,不断健全乡村文化理事会运行机制、明确职能定位、强化事权与财权责任,使一度被严重忽视的乡村社会自治传统和被边缘化的乡贤群体重新回归乡村文化治理领域,为乡村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提升为核心,是将政府主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通过大力培育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乡村文化内生性发展动力和乡村文明生长点,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乡村群众“真正在场的欲望”,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新动能。

以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通过乡村文化理事会制度,传承乡村文化优良的自治传统;通过民主议事制度,优化乡村文化德治方法;通过规范性制度供给,强化乡村文化法治基础,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走出一条体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顺应乡村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农村群众现实文化需求的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道路。

猜你喜欢
金寨民风理事会
本刊理事会理事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多彩民风
《职业》理事会理事
金寨红
幸福金寨
王岐山: 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