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辉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 532200)
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教学标准化建设成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教学改革将围绕教学标准来展开。我校创办于2005年,于2018年12月被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于2019年5月更名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批、广西惟一一所职业本科高校,承担着改革发展先行先试的使命,理应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实践例证。
1949年以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只有561所,自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走“调整-整顿-充实-改革-完善-提高”路线。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区域性、实用性的特点。
职业本科教育是通过加入本科层次的理论教育来弥补学生理论的不足。学生需要从“基础知识-技能知识-框架体系-工程算法”进行逐步提升,而工程算法层面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就是本科层次能够提供的。只有学生掌握了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往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方向提升,才有可能成为从事精密、超精密或者大型、超大型工作的人才,最终整体提升我国的工业制造水平。
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8年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而同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则为92.1%,高职生就业率10年来首次超过本科生。说明我国就业市场亟需大量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技能型工人。另外,在由麦可思研究院权威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里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本科来进行自我提升。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普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些脱离了市场实际需求,因此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任务是结合区域经济培养出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我校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应用工程、系统管理与维护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网站设计、数据库管理维护、系统软件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技能。毕业后可从事软件开发、网站设计、图形图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运维、系统集成与运维等工作。毕业生能够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将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工程思维,作出利用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4.1.1 校内教学基础设施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符合《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标准要求。校内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工位,工位数不低于本专业学生数的30%。80%以上的实训(实验)室达到生产性实训要求。
(1)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施应紧跟行业发展升级换代,与课程教学要求相一致。课程实践在总课程比例中超过50%。
(2)有稳定的、能覆盖所设专业课程的校内实习基地,可提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建设有10间专业实训室,每间实训室60个座位,可以同时满足600名学生上Web前端项目实训、Java项目实训、J2EE项目实训、Python项目实训、PHP项目实训、C#项目实训、Linux系统运维、数据库实训、Unity3D虚拟仿真、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实训课。另外学院有10间公共云机房,每间云机房70个座位,可以同时满足700名学生上办公软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表1 校内实训基地计算机配置
4.1.2 实践教学设施设备
校外实训基地能体现产教融合的特点,能结合专业情况开展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可提供的实习工位数不少于本专业学生人数的30%。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材共编、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平台等产教融合项目的功能。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建设有4个,可为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实训)环境,为学生就业增加了砝码。
表2 校外实训基地
4.1.3 工程师工作站
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来建立具备企业真实研发环境的工程师工作站,在企业优秀工程师的带领下进行技术攻关与创新。加快培养造就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技能人才之校”。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建设的4个工作站分别是UI设计师工作站、大数据分析师工作站、5G智能+工作站、信息安全工作站。以企业工程师为带头人传授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学生技术技能骨干。培养后的专业教师、学生技术骨干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对新任教师、低年级学生进行校内培训。搭建集科研、管理、教学、技能为一体的人才研修平台。
表3 校内工作站
4.2.1 教材及参考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材应尽量选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鼓励校企合作开发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实训教材。我院结合“各专业课程要求实践课时占比超过50%”的要求,现有校本教材《网络构建与维护》、《JAVA程序设计与实战》、《C语言程序设计》3本,建有校级精品课件5门。
4.2.2 图书信息资源
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的生均图书量不少于50册,并且近几年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2册。本专业的中文期刊不少于50种,外文期刊不少于30种。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现行的专业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正版软件、数字资源。
我院还通过深入的校企合作,将41家合作企业的各生产环节的操作指南汇编成册,作为师生学习科研的参考资料。
4.2.3 网络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自建或购买的方式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能够满足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及时复习课程的要求。
我校2019年底开始建立智慧校园项目,通过建立全校的数据中心,逐步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将学生数字化的考勤数据、日常练习及考试数据、辅导员评估数据等进行多维度融合分析,最终对学生进行个性评估,为“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根据职业本科的属性定位,结合广西城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及产业人才需求进行教学条件的配备研究。通过提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师工作站,自编校本教材,增加优质教学资源,更新实训教学内容,引入企业一线的实操内容等举措,为职业本科建设贡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