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芹
摘 要:语文学科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的重任,需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将心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充分体现现代语文教育的优势。那么具体要如何进行融合渗透呢?本文通过研究探讨,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给奋斗在一线的小学语文班主任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52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语文学习可以说是“重头戏”。学生只有打好语文基础,写好汉字,学会阅读理解,在各学科的学习中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语文课程除了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语文教育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课题,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创新点之一。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认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身心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同时担任班主任,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渗透在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中。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值得我们花费精力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小学生阶段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都明白,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段,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一个阶段为学生渗透一些健康的心理教育内容,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同时还缺乏自理能力,这时候他们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他们身边的同学、教师、家长、朋友都会通过一言一行对其有影响。如果这些人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不良习惯,那么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沾染不良习惯。而这些不良的习惯需要在学校、家庭等多方教育的努力下才能慢慢改变。
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教授正确的心理知识,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教育属于德育,良好的心理教育有助于教师德育的开展。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根据语文教学目标,设立心理教育情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同时也小学班主任,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非常清晰。这直接就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举个例子,我们在进行《画家和牧童》这一课的讲授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够迷信权威,权威是可以挑战的。但是挑战权威要有充分的准备,不仅要拿出十足的证据材料,还要克服心理障碍和自我怀疑,具备创新思维,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旦挑战成功,也不能骄矜自满,而是應该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此作为本课的心理学教育目标。教师应该通过鼓励和引导,帮助同学去除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加强行为教育实践
心理教育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为教育,其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践就是人们能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客观物质的活动,将心中所想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是主客观相结合的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把心里所想变为现实的过程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同时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在小学的语文课中,教师在讲述知识时,可以运用实践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古诗时,可以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创设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全员参与其中。教师在教授作文时甚至也需要用到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加深对作文主旨的认识,效果无疑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我们在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墓园扫墓祭拜,缅怀先烈,朗诵相关的诗词文章。一方面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烈士的缅怀和尊敬,另一方面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对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的认知,传承红色文化。教师可以讲述相关的故事,让孩子对烈士产生敬畏之心,助力孩子的成长。
3.培养道德情操,搭建健康思维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好教材,通过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既然被选入教材,那么该案例一定是有很大可借鉴之处的。课本中的案例都是经过专家层层筛选的,其教育价值很高,教师应该珍惜这些素材,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心理健康的内容,需要反复研读、反复提炼,再应用于教学中。这样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建设有很大帮助。
我们时刻关注并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有用案例,比如最常见的成语故事、人物传记或者人们常挂嘴边的古典古训等,他们可以反映出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例如,在讲授“卧薪尝胆”成语故事的时候,要说明其出处《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讲清故事的主人公越王勾践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并借此教育学生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勇于挑战。通过学习越王勾践的精神品质,学生可以理解到,越王勾践可以在那种苦难环境下的努力去鞭策自己,自己在学习上也应该有苦心人天不负的精神。类似的成语学习对孩子们心理情操的建设有着很好的效果。
4.以学生为中心,塑造好人格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以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为目标,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人格是学生个体在对人、对事等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其能力、气质、性格、理想、价值观等方面都属于人格的范畴。好的人格会助力一个人的成功,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帮助学生塑造好的人格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意义重大。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塑造好的人格,必须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就很难跟上教学的节奏,课堂效果也不理想。我们为了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设计教育,提前做好功课,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同时不忘赞扬学生,多夸奖,多鼓励。教师可以赞美他们不盲从,有个性,独立自主。然后教师需要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谈一谈对这个学科的理解。教师这样做可以增进和学生接触的机会,理解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便于师生开展良性沟通,搞好了师生关系,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得到尊重,有参与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关注自己的,从而产生心理认同。
5.构建语文学习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开展一些活动,那无疑是最快乐的。活动的开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一方面由于小孩子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单纯的学习会让他们感觉很枯燥,但如果能在课程中加入一些活动元素,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都会聚精会神地参与其中。如果我们加入心理教育相关内容,就可以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情况下,高效传授心理教育知识。最常见的活动就是组织朗读合作、小组合作教学等。例如,我们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孩子们去讨论课文中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同时在小女孩身上学习到珍惜生命的品质等。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学语文班主任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进行渗透式教育。开展实地观光、构建情境教学模式以及开展小组教学活动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魏珏《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新课程》2019年第35期。
[2] 杨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读与写》2019年第2期。
[3] 张清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4期。
[4] 刘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