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静
(滨州市水利资源开发建设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小开河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南起滨州市黄河左堤、北抵渤海湾南岸,引水干渠长93.6 km,干渠岸线长187.2 km。近几年,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国家环渤海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开河引黄干渠岸线利用项目逐步增多,岸线利用率有较快提高,但也出现了乱占乱用、多占少用和岸线利用与保护管理不协调的现象,必须进行调整和治理,建立健全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干渠安全和岸线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小开河引黄灌区是国家大型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左岸,范围包括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滨城区、沾化区、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的18个乡镇667个自然村,覆盖人口43.87万人,控制土地面积15 万hm²,设计灌溉面积73.3 万hm²,实灌面积79.46万hm²。该引黄灌区扩建于1993年,至1998 年灌排工程体系形成框架,后经多年续建配套建设,现有引黄闸1 座,为6 孔3 m×3 m 方涵,设计引水流量60 m3∕s,加大引水流量85 m3∕s;引水干渠1 条(包括输沙渠、输水渠和沉沙池),长93.595 km;支渠86 条,长365 km;干渠建筑物177 座,支渠建筑物170 座;排水河道10 条,总长525 km;蓄水水库8座,总库容9 501万m3。
小开河引黄干渠南起滨州经济开发区黄河左堤引黄闸,北至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德惠新河右岸,长93.595 km。干渠分为3 段,上段为输沙干渠,中段为沉沙池,末段为输水干渠。 上段输沙干渠长51.403 km,设计渠底宽16~20 m,边坡1∶1.75,堤顶宽4 m,过水流量60 m3∕s;中段沉沙池长4.16 km,底宽20~320 m,围堰堤顶宽8 m,边坡1∶3;末段输水干渠长38.032 km,设计底宽24 m,边坡1∶1.75,堤顶宽4~6 m,过水流量30 m3∕s。干渠有各类建筑物177 座,其中渡槽10 座、倒虹吸3 座、涵洞8 座、泄水闸2座、引水闸及口门86座、桥梁66座、节制闸2座。干渠多年引水天数115~249 d,最大年引水量4.1亿m3,最小年引水量1.8亿m3。
小开河引水干渠岸线控制线是指沿渠道水流方向为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而划定的管理控制线。岸线控制线分为临水控制线和外缘控制线。临水控制线是为稳定渠道、保障渠道过水安全和维护渠道健康生命而划定的临水一侧的管理控制线。外缘控制线是岸线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外缘边界线,一般以渠道堤防背水侧管理范围的外边线作为外缘控制线,对无堤防的渠段以设计洪水位与岸边的交界线作为控制线。
岸线是外缘控制线和临水控制线之间的带状区域,既具有过流、调节水流和维护渠道健康的自然生态功能,又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功能。
小开河干渠岸线共长187.2 km,其中左岸岸线93.6 km、右岸岸线93.6 km。按照行政区划,将岸线187.2 km 分为7 段,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为滨州经济开发区段27.9 km、惠民县段1.32 km、滨城区段24.26 km、阳信县段30.3 km、沾化区段24.16 km、无棣县段48.8 km、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段30.46 km。
岸线功能区是根据岸线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功能属性以及不同的要求,将岸线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段。岸线功能区分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根据《全国渠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的规定,小开河干渠岸线的功能区共分为岸线保护区和岸线保留区2种功能区。
2.2.1 岸线保护区
根据《滨州市小开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小开河灌区引黄沉沙池湿地公园为保护区,保护区自沾化区古城镇至无棣县棣丰街道,岸线长4.16 km。
2.2.2 岸线保留区
根据《滨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小开河干渠(引黄闸至德惠新河)沿岸两侧堤坝外延100 m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地为二级保留区。该段渠道长89.44 m(不含沉沙池),岸线长178.88 km,其中滨州经济开发区保留区长27.9 km、惠民县保留区长1.32 km、滨城区保留区长24.26 km、阳信县保留区长30.3 km、沾化区保留区长20.76 km、无棣县保留区长43.88 km、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保留区长30.46 km。
根据现场查勘,小开河干渠岸线现状利用最多的是跨渠桥梁工程,即铁路桥、公路桥和生产桥,其次为拦渠闸坝及穿渠建筑物。干渠现有铁路桥1座,占用岸线2 000 m;公路桥26座,占用岸线10 400 m;生产桥44 座,占用岸线8 800 m;拦渠闸坝12 座,占用岸线3 600 m;穿渠(堤)建筑物85 座,占用岸线3 400 m。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缺乏干渠岸线开发利用的地方性法规,目前小开河干渠岸线利用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涉渠建筑物逐渐增多,渠道岸线利用程度逐步提高。但有的岸线利用项目设计标准偏低,影响干渠正常输水;还有一些早期建设的利用项目老化损毁严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影响渠道工程的安全。
目前岸线利用较多的为水利、交通、市政、环保、工业等部门,由于这些部门在利用中对岸线的过流、供水、生态环境以及利用功能缺乏统筹协调,造成岸线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有的建设项目立足于局部利益,存在多占少用、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有的地方对干渠岸线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不注意治理保护,影响了干渠的稳定性和安全供水。还有的岸线利用项目未能处理好上、下游和左、右岸的关系,各自为政,竞相利用,给岸线资源保护管理造成困难。
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岸线利用管理法规制度,岸线资源的利用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监管,有的建设项目未能按行政审批的要求施工,有的建设项目甚至不经行政审批,擅自开工建设。
现行的无偿占用岸线资源的做法,给干渠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建设项目对干渠造成的影响,还需要干渠主管部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善后处理和生态修复,增加了干渠管理的投入和供水成本。
在国家层面,要建立健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岸线利用政策,明确管理权限,确定责任主体,制定岸线利用项目对水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的补救措施。在省、市层面,要完善依法管理岸线利用的制度,水利、环保、交通、自然资源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强化执法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严禁一切违法开发利用岸线的活动。
严格岸线开发利用项目的报审制度,对不符合岸线利用与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项目一律不审批;所有的利用项目选址和布局及项目类型必须符合岸线功能区划的要求,不得影响渠道稳定、过流安全、防汛交通等;行政审批机关在审批环节应当充分听取渠道主管部门及环保交通等部门的意见。在利用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有关部门要加强跟踪监测和监督,观测利用项目对渠道的影响,建立岸线利用项目数据库,为岸线管理保护提供依据。
干渠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的利用项目进行普查,坚决调整和清除岸线利用的不当行为,清除岸线内的一切阻水建筑物、阻水林木、阻水农作物,减小对渠道输水的影响;清除擅自占用的渠道滩地、堤防和风暴区建设方面的违规设施;调整不达标的排污口,禁止任何单位超标向渠道和沉沙池排污;调整重复建设、利用效率不高的利用项目,提高岸线利用效率,节约有效的岸线资源。
加大岸线管理保护力度是保护渠道安全、充分发挥渠道综合效益的需要。为可持续利用岸线资源、更好地发挥岸线功能,要建立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相统一的机制,研究制定岸线利用有偿使用制度,明确岸线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开发利用单位的保护管理责任,明确规定岸线有偿利用的范围、标准和补偿措施,以确保安全利用岸线资源。
目前,关于渠道岸线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造成乱占乱用岸线资源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应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关于渠道岸线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岸线安全的重大意义,提高全民对渠道岸线利用与保护的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岸线保护措施的实施,形成全社会关心岸线资源、珍惜岸线资源、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和保护岸线资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