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晋
(作者单位:济南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近年来,济南市经济作物机械化虽有发展,但整体应用水平依然较低。目前在经济作物生产各环节中,大部分作物耕整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部分作物田间管理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多数为通用机械,经济作物机械化重点难点在种、收两个环节,主要经济作物当中除了水稻、谷子、马铃薯等作物种收机械化取得了一定突破外,其他作物种收环节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是阻碍经济作物发展的一块“硬骨头”。
经济作物生产主体机具数量少、装备落后、示范带动力弱为普遍现象。由于经济作物的特殊性,经济作物很多环节作业机具无法通用,需要专门研发设计,因此售价相对较高,而小规模的合作社或种植户又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机具引进,导致经济作物生产机具数量少、设备老旧、技术应用水平低、发展相对缓慢。
根据机械化发展情况,全市经济作物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作物。二是技术上具备了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条件,但尚未普及,适合集成推广的作物。如谷子、马铃薯等作物,该类作物机械数量少,导致机械化水平低。以谷子为例,章丘区谷子种植面积3.333×103hm2,机械化作业面积仅6.67×102hm2左右,机械化作业面积仅占20%。三是适合关键环节示范推广、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的作物。如大蒜播种、大葱移栽、生姜种植、甘薯移栽等作物,此类作物特点是某项作业环节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以甘薯为例,2019年济南市甘薯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移栽环节几乎完全依靠人工作业,作业效率十分低下,且人工作业其移栽深度、斜度难以保证农艺要求,往往造成减产。四是部分环节实现机械化但存在薄弱环节的作物。如玫瑰采收、茶叶采收、林果收获等。
随着济南市经济发展和市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正逐步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经济作物在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当前,全市农机化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作物机械化。
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规模化种植的必然选择。据统计,济南市大部分经济作物人工成本支出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机农艺融合,是作物规模化种植的必然选择。
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提高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机械化生产能够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农艺要求,是提高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实现“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济南市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物几乎完全靠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大力推广经济作物机械化,能够解决农业机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利于补齐全程机械化短板,突破全面机械化瓶颈,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助力“两全两高”示范市建设,打造农业机械化济南样板。
为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2016年农业部围绕粮棉油糖等优势特色产业,在重点区域实施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同年,江苏省实施了《农机化重大技术集成推广项目》,通过资金补助的方式,对成熟技术进行了集成推广。山东为经济作物大省,近年来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十分重视。2010年,山东省出台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意见》,《意见》明确了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并就扶持政策与推进措施做了具体部署。
目前我国经济作物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多数作物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受往年价格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价高扎堆种,价低无人种”的不良局面,不利于经济作物产业合理布局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济南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现状,明确各类经济作物发展目标,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策略。一是明确各类经济作物重点发展环节以及要达到的技术水平;二是合理规划种植布局,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利用率。
(二)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深入结合,着力逐步突破经济作物机械化主要发展瓶颈。由于经济作物种类多、品种杂,经济作物很多环节作业机具无法通用,需要专门研发设计,农机、农业部门应加强融合,厂家、高校、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应形成合力,针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瓶颈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切实有效地开展机具研发、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三)加强技术服务,保障新技术顺利应用。各级农机技术部门应抓住关键生产农时,针对性地对生产主体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确保各项新技术、新机具顺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