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现实意义

2021-01-06 10:17顾俊龙齐永忠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土地工作

顾俊龙 齐永忠

(1.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统计培训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08)

统计活动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最简单的结绳计数到现代复杂的统计数学运算,都是统计的不同表现形式,人们总是在生产活动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着统计的事,来了解和观察未知的事情。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有着大量的统计活动,它们或有专门的机构承担,或分散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来做,有专职的,更多的是兼职的,工作虽然琐碎,但都认真而精细、准确而快捷,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一、统计工作对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巨大作用

1921—1949年,中国经历了从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从几十名党员到百万大军,从星星之火到全国解放,历经艰难曲折,统计工作在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央苏区,设立统计机构,从事人口、耕地、党员、枪械、马匹等众多方面统计;全面抗战时期,大生产运动统计反映部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果,参与物资供给与分配;解放战争时期,统计参与战争物资管理与调拨,土地改革以及军事统计等。统计亲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各个过程和环节,许多人在统计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和奉献,围绕各阶段党的中心工作,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党的事业和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总结起来,统计工作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发挥了如下重要作用:

(一)参与对重大形势的研判。从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到1947年6月,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态势,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经过一年的军事斗争,1947年7月,“党中央当机立断,决定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立刻转为全国性反攻”[1],这是一项果敢而伟大的决断,是在经过深入研究做出重大判断基础上决定的。这一决策和判断的背后,是一连串的统计数据在起作用。其一,在军队力量对比方面,国共双方军队力量此消彼长,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趋势还在向我方有利的方向发展。“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从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至150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则由127万人上升至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武器装备也得到改善。”[1]其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1],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坚决维护,群众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其三,国统区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48年5月,法币发行额已比1937年全国抗战前夕增加47万倍,物价飙升至全国抗战前的725万多倍”[1],多个城市爆发的反饥饿学生运动,20多个城市的300余万工人罢工表明国民党统治在政治上的失败。应当说,军事、政治、经济上的统计数据为战略反攻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

(二)为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重大政策制定前,必须做充分的调查,摸清情况,深入研究。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在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统计参与决策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1930年,“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论证了平分一切土地的必要性,反驳了反对‘平田’者的观点,纾解了赣西南党内对土地政策的分歧”[2]。毛泽东在调查中,对土地占有情况有了结论:“地主阶级(包括祠堂庙宇公田)占百分之七十,农民占百分之三十。农民成分:贫农百分之七十,中农百分之二十,富农百分之十。”[2]1930年毛泽东的赣西南农村调查留下了丰富的调查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平均分配的政策,并通过土地分配政策争取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根据1929年5月统计,红四军全军约4000人,其中党员1329人,占33.2%。在这些党员中,有工人310人,占23.4%,农民626人,占47%,小商人106人,占8%,学生192人,占14%,其他95人,占7%。党员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70%”。[3]统计数据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情况下,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成无产阶级先锋队,把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成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3],是当时古田会议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正是通过古田会议真正解决了军队的性质和任务问题。

(三)反映和验证重大政策的成效。重大的决策一定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效果可验证决策的正确性。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党的一系列政策发挥了团结大多数、争取人民支持、孤立反动派,取得战争胜利的巨大作用,统计数据反映和验证了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显示了正确政策的巨大生命力。土地革命时期,土地分配给广大贫苦农民,充分调动了生产力,“闽西根据地1929年分配土地后,1930年早稻就获得好收成,龙岩、连城的产量比上年增加两成,上杭、长汀比上年增加一成。”“鄂豫皖根据地分配土地后,1930年英山县水稻亩产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3]土地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拥护,1946年,解放区分得土地的广大群众踊跃参军,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说,‘穷人挨冻受饿,就是因为没有土地,有土地,没人保,还是不牢靠。’1946年8—10月,各解放区有300—400万农民参加民兵”[4]。全面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强调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使广大抗日根据地克服了经济困难,渡过了难关,巩固了抗日根据地。1944年,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大生产运动达到高峰,“太行军区共开垦荒地120042亩,太岳军区开荒58000余亩。太行军区生产的杂粮、山药蛋、蔬菜和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的收入,共折合米9709276斤,部队的办公费、杂支费等各项费用,已全部由生产收入中解决”[6]。

(四)服务军事斗争。军事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保护政权、土地改革成果,保障人民幸福都需要通过军事斗争来实现。在中央苏区,统计工作承担着户口、田亩、士兵、马匹、武器弹药、俘虏、缴获等清点、造册、报表任务,为军事斗争提供基本依据;延安时期统计工作反映抗日作战、抗日根据地建设、军队大生产运动等情况,统计工作的繁杂性和实用性更加明显;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参战部队增多,战役的大规模机动更加频繁,统计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参战人员、物资调拨、后期保障、粮秣运输、武器弹药分发、俘虏收容与改造等都需要更加细致有序的统计工作,特别是在军事问题上,统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5月16日解放军攻上孟良崮消灭张灵甫部。粟裕仔细看战报,发现只抓到几百名俘虏,战果统计数字与敌74师编制人数不符,粟裕敏锐地发现问题,要求参战部队继续搜索残敌,最后在孟良崮与雕窝之间的山沟里发现集结有7000多敌军,解放军继续攻击,彻底消灭了敌人[5]。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陈毅元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统计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在解放军60万对敌军80万的战略决战中,支援淮海战役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1]。而敌人需要从80万兵力中分出来一部分担任后勤保障,更加削弱了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淮海战役不是60万对80万,而是600万对80万,我们与敌人的数量之比是7.5∶1,占有绝对优势,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论断[8]。

纵观过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中,统计工作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探索出了许多创新性做法,统计工作覆盖了较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统计工作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在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历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工作者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民主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统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经验及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统计工作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好地开展统计工作提供借鉴。

(一)统计是技术性的,统计工作有鲜明的政治性,必须坚持和弘扬统计为政治服务的观点。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与数学相接近,具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古今中外,统计理论与方法在认识事物和现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统计工作、统计内容、统计服务对象有很大的差别。民主革命时期,我党的统计工作服务于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和土地分配,主要统计内容有土地、人口、军事物资、减租减息、战斗与伤亡情况等,在信息上、决策上对保障革命胜利、建立稳定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统计服务于主要任务的角色不能变,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在统计内容上要着力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等主要内容,反映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的进展情况。

(二)必须透过统计数字看本质,坚持调查研究与统计数字分析相结合。“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9]统计调查的目的是寻找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1930年毛泽东在寻乌县调查中得出了如前文所述的关于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农民成分情况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7]对于使用统计数字的人来说,数字反映的只是表象,现象和问题需要调查验证,更深入了解才能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作为统计工作者,必须对统计数字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查清表象背后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决策建议。

(三)统计工作服务政治、服务决策要突出重点,而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1929年11月底,寻乌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下发调查土地的表册,但费了一个月仍没有调查清楚,原因是“调查表内容很复杂(人口、成分、文化程度、民族、年龄、土地所有权属谁、土地界址、面积数目、每年收成等等)不必调查的项目也列了进去,调查手续又很麻烦(县革委将调查表发往各乡,调查好了再送县革委审查),以致延长时日不能分田”[2]。然而,“平分”只需把“家长姓名、一家人口总数、能耕种的若干、不能耕种的若干、专做工商业的若干、耕田若干、应分田若干”[2]调查清楚即可。调查内容简化后,调查手续也变更为由乡政府召集“分田大会”,每家出一个代表,讨论分田办法之后,会场上摆设许多桌子进行当场调查。每个小村的代表围绕一张桌子,众人口报,一人手录,然后送交乡政府核清,将人口总数除田的总数,得出每人应分数目,在通衢公布。从调查到公布,只需四天,即调查一天、算清两天、公布一天[2]。1927—1949年间,统计工作任务繁重,面临人少、动荡的局面,统计工作只能服务于极端重要的工作和重大的决策。当前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中,事务多,内容多,需求量大,需要观察的领域很广,统计任务只增不减,很多统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搞调查研究。我们必须用哲学思维,从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着手,突出重点来统计,而不能不顾精力、财力有限的实际,搞大而全的统计,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统计可以砍掉,精简调查内容,精简指标,通过深入调查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之道。◆

猜你喜欢
土地工作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分土地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