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雯 钱 洋 马从达 盛紫文 陈冠豪
无锡太湖学院 无锡 214064
陶艺文创的题材选取是一门学问,“十二生肖系列茶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应的生肖,每个人可以请一个主人杯回去,貔貅在设计上会把底端做得很大,底部大稳寓意做官做得稳。”高老师这样说。
在陶艺文创题材选取中,人物题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佛教题材,道教题材。佛教题材一般就是释迦摩尼、观音、弥勒佛、达摩、十八罗汉这几类。选取题材一般都是考虑其背后的美好寓意,释迦摩尼:万佛之祖,指引人们解脱烦恼;观音:救苦救难的化身,观音与官印谐音,寓意官运亨通,易经中推崇男戴观音女戴佛;弥勒佛:宽容大度、福如东海、大肚弥勒的造型寓意做人要有度量等等。道教题材就是八仙、五路财神、福禄寿三星、钟馗、和合二仙等等,八仙又分支出“暗八仙”,即是八仙所用的法器,皆有一定的含义与寓意。
除了人物题材还有植物题材,葫芦谐音“福禄”,四季豆寓意四季发财、四季平安,竹子:步步高升、节节高等寓意,白菜谐音“百财”,百财俱来等等,这些都是很日常的一些植物题材。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富有、源远流长,这些题材背后的寓意早就家喻户晓。与其说陶艺是一门学问,不如说陶艺是一把打开中国历史瑰宝大门的钥匙。陶艺通过塑造出的艺术品传达祝福,表达内心喜悦。从古至今,表现喜庆与幸福、祥瑞都是陶艺所想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品背后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实陶艺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它是真正的创造与设计,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相反是在肯定传统文化基础上谋求一种平衡健康的发展。
申军大师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以瘦为美的今天,申老师的陶瓷作品却一路逆行,大到半身大的作品,小到巴掌大小的作品,清一色的都是外形圆润的人物形象,乍一看感觉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再仔细看看又觉得十分的可爱讨喜,若是以专业的眼光看,人物的姿势、体态、比例十分的优美。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应该属打太极的泥娃娃了,一张圆溜溜的脸上,不小的眼睛却也显得扁长,手脚或抬起、或合拢,姿势各异,虽是胖胖的体态,但是灵活的动作却让人只能想到轻盈、灵巧等词语。见大家看得入神,申老师便笑着向大家介绍,原来他是准备将太极108式融入其中,目前做了一小半,每个娃娃的动作都是他按照自己的动作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的。最让人引发思考的应该是申老师的这句话“唯有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才是最有意思的。”确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自古流传至今的智慧的沉淀结晶,只有解读他们、理解他们,并且将他们融入自己的设计中才是最有意思的,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在肯定传统文化基础上谋求一种平衡健康的发展。
丰富的感染力与观赏性、真实性,正是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年代给人的一种心灵慰藉,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艺术家们通过实践探索得到最适合、最贴切的表现技法,使得独特的审美在艺术品中诠释。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道路上,为后人带来了颇为丰富与多元素的文化。在此进程中,中西方文化沿着岁月的长河此消彼长、各具特点。
宜兴均陶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陶瓷艺术,其精湛绝妙的堆花装饰技法更是举世瞩目,随着堆塑技法的日益成熟,大拇指堆贴画的意韵更足,挥洒自如中充满了泥性、泥气和泥韵。2014年,宜兴均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国各地的学生也纷纷来到工作室进行学习,而方老师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谨治学态度,不仅对学生们不吝赐教,而且常常和同前来学习的同学们虚心交流。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在观摩制作时,虽然大家被精湛而娴熟的技艺所折服,心中却觉得虽做不到如此丝滑,但也应不是什么难事,到真正开始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观摩时觉得应是无比的顺服陶土,在各自的手中却透露着桀骜不驯。陶土过湿了粘手,不好塑性;而过干了又会随时断裂,容易脱落,如何适度、怎么适度成为了一大难题,而好不容易成型了,做出的图案却与各自内心的想象谬以千里。
陶艺其实是一种人工形态,只有掌握了水土融合的可塑性、流动性以及成型方法和规律才能使陶瓷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美感。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它的辉煌是可以让外国人一提及就能联想到中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淌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代年轻人对其重视度远远不够,年轻人甚至不了解陶泥的一些基本常识,在课本中应该增加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社区也可以适当宣传向公众提供更多接触陶艺学习的机会,让陶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继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