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艳菊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962)
高血压是发展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问题。高血压是中国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在2010 年在中国造成超过200 万人死亡,占全国所有死亡人数的24.6%[1]。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5.2%,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更为普遍,男性患病率为51.5%,女性患病率为55.3%,农村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比城市地区上升更快[3]。迄今为止,只有很少的研究关注患者自己的观点,即患者自身如何看待或感知其患高血压的风险。由于风险感知在行为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用来提高农村地区人口对高血压的认识。
Bauer 首先提出了风险感知的概念,其将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风险感知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它是对将来发生特定事件概率的评估[4]。有研究者将风险感知定义为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5]。
高血压定义为在不同的日期3 次就诊时不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收缩压≥140mmHg 和/ 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被定义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但有高血压病史且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受试者也被诊断为高血压。此分类适用于18 岁以上的成年人[6]。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脏、脑、肾和血管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的总体风险。
由Renne 等于2005 年研发的风险与健康行为问卷,包含28 个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用于评估患者对疾病风险的认知与健康行为[7]。Broadbent 等[8]编制的疾病感知量表,共包含8 个条目,分别评估认知型疾病表征、情绪型疾病表征和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该问卷总的Cronbach’α 为0.75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Subhashis 等[9]编制的简单疾病感知问卷包含9个条目,等级为0(最小)-10(最大)。前5 个条目评估认知感知,条目6 和8 评估情绪方面,条目7 评估对疾病的理解程度,最后一个条目是让患者填造成疾病的3 个最重要因素。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经被翻译成26 种语言。方蕾等[10]通过质性访谈和专家函询的方法编制的慢性病风险感知问卷包括3 个维度,分别为经济风险、身体诊疗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共12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计分,1 分表示非常不担心、2 分表示不担心、3 分表示不一定、4 分表示担心、5 分表示非常担心。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调查慢性病患者风险感知结构的测评工具。项高悦[11]在风险结构理论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研制出了“高血压患者医疗风险感知问卷”,包括功能风险、身体风险、社会心理风险、经济风险、时间风险以及诊疗风险6 个维度,16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分别赋予1-5 分,“1=完全不意”“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被测者医疗风险感知越高,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普遍用于高血压患者。
Azahar 等[12]调查了2010 年至2011 年马来西亚某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未服用药物的高血压患者未意识到其高血压状态,以及血压不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往往会低估其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Sharma 等[13]探讨南非农村黑人高血压的风险感知评估水平,年龄、收入、西式饮食、教育程度、糖尿病状况以及肥胖状况和患者的风险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Tuoyire 等[14]调查成年人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风险感知发现,对高血压风险的感知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健康素养会影响对高血压风险的认识。刘莉[15]调查农村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结果显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在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认知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是影响其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干预,强化总体信息反馈,实时监测干预效果。通过社区宣传、讲座等形式,强化居民的观念,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在预防前阶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增强居民体检筛查意识。
护理干预是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疾病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引导高血压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用药和作息习惯。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和血压U 型曲线关系,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以导致血压的升高[16-18]。通过护理干预,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风险感知,并能消除其疑虑,缓解患者精神压力,使患者提高对疾病防治的重视程度[19-21]。
在现有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卫生院服务网,通过网络化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发布有指导性作用的文章,提高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水平[22]。举办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高危人群的个体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聚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