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第二次台海危机回顾

2021-01-06 05:25瞿定国
统一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陈岛金门前线

瞿定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做出长久武装国民党军队,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定。台湾当局虽然不同意“未定论”之说,但是欢迎美军进驻台湾海峡,并与美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朝鲜停战后,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扶植溃逃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正是由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使得台湾问题出现复杂化、国际化倾向。

为了用有限的军事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同时试探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履行程度,朝鲜停战以后,人民解放军向沿海敌占岛屿发起进攻,以期完成解放战争的最后任务。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和美国阴谋勾结,在两岸之间频繁制造事端,台湾海峡危机频发,险些造成大的战争。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发生于1954-1955年,针对美台军事活动,期间祖国大陆组织实施了九三炮战,攻占一江山岛,解放大陈岛、小陈岛。这也是中美两国继朝鲜战争之后的又一次较量,双方再次处于战争的边缘。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针对美台接触频繁,台湾当局不断骚扰祖国大陆沿海情况,毛泽东指出,必须向全中国、全世界喊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54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全国解放战争在台湾这一部分还没有完成,还没有胜利。”“现在美国同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长时间的问题。”

1954年9月2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的决定,华东军区下达“为解放台湾而斗争”的指示。要求积极主动地对国民党军进行全面斗争,寻找战机,主动打击敌人,逐次攻占沿海岛屿,推进斗争阵地;加强沿海防务,加强空防斗争、海上斗争和边防斗争。

二、重大军事行动

(一)九三炮战

1954年9月3日,为惩罚国民党军的破坏和骚扰,驻厦门解放军部队集中优势火炮,对大小金门重要目标实施猛烈炮击,击沉、击伤敌舰船7艘,摧毁敌炮兵阵地11处、仓库6座。22日,解放军对大小金门重要目标又组织了一次集中炮击。国民党军在遭受沉重打击后,利用其暂时的空中优势疯狂报复,仅在炮击金门后的20天内,即出动飞机555架次窜犯祖国大陆。祖国大陆高炮部队英勇应战,仅9月7日一天,即击落击伤敌机23架。

(二)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为了反击美台签约行动,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

一江山岛位于大陈岛西北10 公里处,是大陈岛国民党军外围重要据点。一江山岛战斗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实施的登陆作战,参战军兵种多,组织指挥和协同复杂。经过充分准备,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在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统一指挥下,以4个步兵营、9个炮兵营、各种类型舰艇137艘、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2个大队、作战飞机184架,于1955年1月18日8时发起对一江山岛联合登陆作战。至18时,登岛部队占领全岛后转入防御,全歼守敌1086人(毙519名,俘567名)。国民党军守岛指挥官王生明引爆手榴弹身亡,人民解放军阵亡393人。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成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也使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宝库中增加了三军协同作战新内容。

(三)解放大陈岛、小陈岛

一江山岛被一举攻克后,1月19日,浙东前线指挥部迅即派出飞机轰炸大陈岛。1月20日,海军鱼雷艇部队击伤国民党海军炮舰“宝应”号。台湾国民党当局从中察觉到,人民解放军海空军力量已大有加强,担心其他岛屿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故而表面上故作姿态,一再声称“大陈岛将准备作最后的战斗”。美国政府为给已丧失固守信心的国民党军撑腰打气,从1月19日开始,先后派出几十艘舰艇驶抵大陈岛以东海面游弋,出动2000多架次飞机临近大陈岛空域活动,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陈岛。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又玩弄“停火”阴谋,怂恿联合国斡旋安排停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通过外交途径,要求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从中劝说,希望解放军在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陈岛时不要攻击。为此,周恩来总理于1月24日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允许他人干涉。”浙东前线指挥部为了实现解放浙江东南沿海岛屿既定计划,依照中央军委意图,于30日下达准备攻占大陈岛预令。台湾国民党当局为了避免失败,不得不于2月5日决定,将国民党军撤离以大陈岛为中心的台州列岛。8日至12日,美国海、空军出动大批舰艇、飞机,帮助国民党军从北麂山和大陈岛撤至台湾。撤离前,国民党军丧心病狂地把几十个村庄烧为灰烬,把1.8万多名居民押上军舰运往台湾。

2月8日至14日,浙东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先后进占北麂山、渔山、披山诸岛。22日,又出动飞机轰炸南麂山岛,国民党守军25日仓皇逃往台湾,人民解放军当即进占南麂山岛。至此,浙江东南沿海岛屿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发生于1958年至1959年,两岸之间在金厦地区发生了激烈炮战。祖国大陆称为“炮击金门”,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

一、历史背景

1958年7月13日,伊拉克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费萨尔王朝,宣布退出由美英组织的巴格达条约组织,以及由英国一手炮制的伊拉克-约旦联邦。伊拉克革命政府同时宣布承认由纳赛尔总统组织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7月15日,美国调动第6舰队运送军队在黎巴嫩登陆入侵,开始是2000人,后增至4.8万人。7月17日,英国出兵入侵约旦。英美两国军队随时准备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中东形势骤然紧张。

台湾国民党当局乘美军入侵黎巴嫩、镇压中东人民革命之机,叫嚷要“加速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并于7月17日命令陆海空三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连日组织军事演习,出动战机对祖国大陆沿海地区进行侦察挑衅,一些高级将领到金门、马祖活动,金门炮兵还轰击福建沿海村镇。8月初,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8月7日、14日,两岸空军在台湾海峡发生激烈空战。8月20日,蒋介石抵达金门岛,激励金门守军。

二、重大军事行动

(一)空军入闽提供空中掩护

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空军的活动是相当猖獗的。他们不断派遣飞机潜入祖国大陆重要城市乃至内地,空投大批反动传单和“慰问品”,在祖国大陆造成恶劣影响。1957年11月21日,国民党空军一架飞机窜入祖国大陆活动9个多小时,飞行约3000公里。解放军空军先后起飞18架次拦截,均未将其击落。为了迅速扭转这种状况,总参谋部布置空军和各军区今后必须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对可能入侵祖国大陆的国民党军机给以应有的打击并力求击落。12月9日,副总参谋长陈赓将国民党军机活动情况,以及解放军加强祖国大陆防空作战部署,向彭德怀和中央军委写了书面报告。12月18日,毛泽东批示:“退彭德怀同志:非常必要。请你督促空军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请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经过空军和福州军区讨论,彭德怀主持军委会研究,一致同意空军尽快入闽。1958年3月5日,彭德怀写信向毛泽东汇报,空军“拟在7、8月开始行动”,“准备在必要时轰炸金门、马祖。按上述布势实现后,蒋机从汕头、温州窜入大陆内地就比较困难了。”3月8日,毛泽东批示:“进福建事,同意你的意见,照那样做准备;但最后实行进入,到那时再作决定。”

根据中央军委部署,解放军空军积极组织转场入闽参战。7月27日到8月13日,从第一线福州、龙田、漳州、路桥到二线连城、惠阳机场,共部署6个歼击机师(17个团)520余架飞机。国民党空军性能较好的F-86、F-84G战斗机只有210架。在数量、质量和飞行员的素质方面,解放军空军都占优势。

7月29日至8月14日17天时间里,入闽空军击落击伤前来骚扰的国民党军机9架。到10月底,入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3778架次,空战13次,击落国民党军机14架,击伤9架,解放军军机被击落、击伤各5架。经过较量,入闽空军夺取了福建沿海地区制空权,有力配合了陆军、海军炮击金门。

(二)决策炮击金门

为了打击对祖国大陆进行窜扰和破坏的国民党军,反对美国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1958年7月17日,毛泽东指示准备炮击金门。7月18日晚,毛泽东召集军委及空军、海军领导人开会说,伊拉克发生革命后,美军登陆黎巴嫩,英国出兵约旦,要以实际行动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决定在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打击蒋介石,牵制美帝国主义。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以后每天打1000发,准备打两三个月。两个空军师准备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到汕头、连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彭德怀当晚召开军委会议,决定对金门国民党军实施惩罚性炮击。

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了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还分别组成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为首的空军前线指挥所,和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7月19日,叶飞一行赶赴厦门前线,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展开各项准备工作,于7月24日前完成一切作战部署。

8月20日、21日连续两天在毛泽东处开会,研究炮击金门问题。林彪、黄克诚、肖劲光、王秉璋、叶飞、王尚荣等参加会议。彭德怀择要汇报台海形势和前线备战情况说,美国因得手中东而在台海问题上调门愈加蛮横强硬,台湾则因有美国撑腰,“加速进行反攻准备”的言论也甚嚣尘上,其空军已多次侵入福建地区,与我空军进行空战。我方因主席下达缓攻令,前线战斗准备更为充分,空军顺利入闽,野战工事已大体完成并不断加强,大小金门及其所有重要目标,均在我火炮射程之内。

彭德怀提出,现在蒋介石要固守金、马,那么,这一仗迟早要打,晚打不如早打。我们研究,真打起来,美国确实是个未知数,但不怕,主席讲过,道义在我方,人心在我方,政治主动在我方,地理优势在我方,军事上,我们也不差太多。还有,大家在朝鲜交过手,互相都摸底嘛。总之,打,有风险,但利益极大。

毛泽东说,你们主战的有那么多条理由,我这个主和的还有什么话说?他指着地图上的金门岛说,不要怕,狠狠地打,把它四面封锁起来。

8月21日会议上,毛泽东问叶飞:“你们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啊?”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美国顾问配备到营一级。叶飞答:“那是打得到的。”毛泽东沉吟半晌,又问:“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叶飞答:“避免不了。”后来毛泽东表态说:“那好,照你们的计划打。”最后,毛泽东同意将炮击金门时间订在8月23日。这一天是星期六,敌人容易麻痹。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在彭德怀主持下,各项炮击金门的准备工作此时都已就绪。从全国各地调往厦门前线的炮兵部队,克服台风暴雨、公路桥梁被毁等重重困难,做好了战前准备。8月20日,彭德怀在住处同萧劲光、王秉璋、王尚荣等研究炮击金门的准备工作。王尚荣说,厦门前线我军炮兵已增加到36个营又6个海岸炮兵连,共459门火炮,可随时开火。另有高射炮兵5个团又5个营掩护炮群。从现有情报看,台湾蒋军只注意我空军活动,似尚未发现我们部署的大量地面炮兵,我们炮击可出敌意外收奇袭之效。

8月22日午 夜 到23日凌 晨,福建前线几百门大炮和几千吨弹药从待机位置进入发射阵地,车辆全部熄灯行驶。当时军用公路都已紧急修好,很快各就各位,马上搞伪装。太阳出来后,阵地上的影像和头一天没啥两样,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三)打了七个波次

1958年8月23日 至1959年1月7日,在毛泽东亲自决策和直接指挥下,福建前线炮兵奉命对金门国民党军进行了7波次大规模炮击。

第一次大规模炮击。8月23日17时30分,福建前线36个炮兵营及6个岸炮连对国民党军指挥机构和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进行猛烈火力突击,消耗炮弹3万余发,毙伤“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和参谋长刘明奎及官兵600余人,2名美军顾问丧生。岛上大批军用设施被摧毁,通讯系统被破坏,由大型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台生”号运输舰被击伤。

第二次大规模炮击。8月24日,福建前线36个炮兵营和海军快艇部队联合作战,继续炮击,消耗炮弹1万余发,击沉国民党军运输舰“台生”号,重创运输舰“中海”号。26日,彭德怀电告张翼翔,炮兵封锁大、小金门及大担、二担岛,打击机场起降敌机。空军打击入侵祖国大陆敌机,不出公海线作战。海军打击敌中、小型舰艇。金门被封锁,补给中断。

第三次大规模炮击。9月4日,中国宣布领海为12海里,不经中国政府允许,外国舰船和飞机不得出入中国领海和领空。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发表声明,国会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保护金门、马祖等有关阵地。9月7日,美国派军舰入侵中国领海,为国民党军军舰护航。为打击美国的侵略行径,福建前线42个炮兵营和6个海岸炮兵连于9月8日对金门国民党军和海上舰艇进行全面打击,消耗炮弹2.17万余发,击沉、击伤国民党军舰各1艘,美国军舰被迫退向公海。

第四次大规模炮击。9月9日,国民党军炮击厦门大学;11日,美国军舰又为国民党军军舰护航,福建前线炮兵40个营另海岸炮兵6个连奉命再次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发射炮弹2.5万发,摧毁金门军事设施10处,击伤运输机1架。此后,福建前线炮兵开始零炮射击,使金门国民党军防不胜防,陷于严重的困境。

第五次大规模炮击。由于美国坚持顽固态度,10月19日又派出军舰为国民党军运输舰护航,中央军委决定提前恢复炮击。20日,福建前线炮兵32个营及岸炮5个连向敌舰开火,消耗炮弹8800余发,击中国民党军“中”字号运输舰3艘、大货船1艘、运输机1架,以及阵地和观察所10余处。

第六次大规模炮击。为了给美国国会选举施压,争取在野的民主党获得多数席位,同时为了加大美国和蒋介石的矛盾,表示金门并未“停火”,给蒋介石拒绝从金门、马祖减少驻军的口实,毛泽东决定对金门再次实施大规模炮击。11月3日6时,福建前线炮兵向金门国民党军阵地实施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轰击,发射炮弹2万余发。

第七次大规模炮击。1959年元旦过后,金门国民党军炮兵突然对大嶝岛滥施炮击,造成托儿所31名儿童死亡,17人受伤。中央军委决定再对金门实施惩罚性炮击。7日下午,福建前线炮兵28个营及岸炮8个连共发射炮弹2.6万发,击中国民党军炮兵阵地12处、观察所15个,毙伤国民党军官兵100余人。这次炮战实际上成为金门地区最后一次真正的炮战。

(四)“文打”战略的妙用

炮击金门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发射炮弹数十万发之多,但毛泽东说“基本上还是文打”。众所周知,炮击金门既是一场军事斗争,也是一场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宣传斗争。毛泽东历来就认为政治决定军事、决定战争,军事要从属于政治。炮击金门离不开国内政治,也离不开国际政治。毛泽东着眼战略全局,灵活地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把握军事斗争主动权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灵活的策略原则。

炮击金门开始后,美国和蒋介石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国民党扬言轰炸福建、江西,力图拉美国下水与其共同作战,进而反攻中国大陆。美国政府则害怕越陷越深,于9月下旬开始将其在台湾海峡的兵力撤到日本,但又不愿放弃侵略政策,便玩弄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台湾当局放弃金门、马祖。

为了更有力地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毛泽东审时度势,生动地提出了“绞索政策”,指出金门、马祖是套在蒋介石脖子上的“绞索”,而更重要的也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这是美帝国主义自己套上的。“绞索”的另一头拽在中国人民手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时紧时松。由此毛泽东决定暂时利用金门、马祖,把敌人套紧在绞索上,把解放金门、马祖和解放台湾、澎湖统一起来。

炮击金门时,毛泽东在“文打”上卯足了劲头,做起了文章。先是于10月5日指示,福建前线部队“暂停炮击金门马祖两岛”,“不管有无美机美舰护航,十月六、七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击,我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接着又从10月6日起,一连亲自起草了5份《告台湾同胞书》等文稿。有的发布了,有的未曾发布。5份文稿是: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未发布),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三告台湾同胞书》(未发布)。这些文稿公布和阐明了祖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想、新方针、新政策。概括地说,最核心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宣布“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二是针对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1959年1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今后逢单日不一定都打炮”。为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稳定,中央军委还指示,从1961年12月中旬起,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只在单日以宣传弹进行射击。事实表明,炮击金门是一场不求杀伤和占领,而是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的战争。

(五)正式宣布停止炮击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即告终止。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已经宣布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中美建交将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为了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和在台湾海峡航行、生产等活动,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历时21年的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炮击正式划上句号。

猜你喜欢
陈岛金门前线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一种钣金门把手变形的控制方法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我与大陈岛垦荒精神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习近平回信勉励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热爱祖国好好学习砥砺品格
跟踪导练(四)4
论清代金门书法家吕世宜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