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整合素αvβ3 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2021-01-06 04:25:24高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整合素髓系亚基

高晖

(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0 引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与成人相比,儿童患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预后较差,易发生髓外浸润,严重影响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1,2]。整合素(Integrins)为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由α 和β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跨膜异源二聚体糖蛋白。主要参与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之间的相互粘附,并介导细胞与ECM 之间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转移、凋亡、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3,4]。整合素αv 与β3 在实体肿瘤细胞膜表面形成αvβ3 异源二聚体,介导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关研究报道,在白血病细胞中整合素β 能够与整合素连接激酶相互作用,激活下游PI3K/Akt/ GSK3β信号通路,促进β-catenin 的活化,导致细胞的活力增加和过度增殖[5],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研究整合素αvβ3 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的表达,为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7 年8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选取50 例,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5.62 岁,另外选择同时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0 例,其中男32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 8.2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均为自由参与。

1.2 方法

采集实验对象的骨髓标本,利用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6-8]。按照以下配色方案在单细胞悬液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流式抗 体。 第1 管: FITC-ISO, PE-ISO, APC-ISO;第2 管:FITC-CD45, PE-ISO;第3 管:PE-Integrin αvβ3, FITCISO;第4 管:7-AAD, FITC-ISO, PE-ISO,第5 管:FITCCD45, PE-ISO, 7-AAD, APC-CD34;第6 管:FITC-CD45,PE-Integrin αvβ3, 7-AAD, APC-CD34。室温、避光染色15min,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洗去未结合的抗体,上流式细胞仪cytoflex(贝克曼库尔特)检测整合素αvβ3 的表达。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1)两组样本中的原始细胞比例;(2)两组样本中的整合素αvβ3+的原始细胞比例[9,1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D34+原始细胞比例对比

急性髓系白血病组CD34+ 原始细胞比例为36.05±28.6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D34+原始细胞比例为0.15±0.06%。急性髓系白血病组的CD34+原始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整合素αvβ3+、CD34+细胞比例对比

急性髓系白血病组的整合素αvβ3+、CD34+细胞比例为3.21±1.32%,急性淋巴白血病组的整合素αvβ3+、CD34+细胞比例为0.07±0.02%。急性髓系白血病组的αvβ3+、CD34+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急性淋巴白血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原始细胞克隆性恶性增殖性疾病,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群,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由正常髓系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造血祖细胞恶性变转化[4],其在儿童白血病中的发病率约占25%。随着化疗、骨髓移植、维持疗法和危险分层的优化,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长期生存患者达到70%,但仍然需要进步和改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髓外浸润发生在各个亚型,常常是首发的表现,主要侵犯皮肤、口腔、肝、脾、淋巴结、骨、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等组织和器官。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是白血病细胞与浸润部位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Integrins 是一组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受体,由α 和β 亚基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迄今已发现18 种不同的α 亚单位和8 种β 亚单位,组成至少24 种的整合素。整合素作为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αvβ3 是由αv 亚基(CD51,150kD)和β3 亚基(CD61,105kD)形成的跨膜异源二聚体糖蛋白。肿瘤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整合素αvβ3 与基质中的配体分子基序精-甘-天冬(arg-gly-asp,RGD)相互结合介导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此次研究发现整合素αvβ3 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显著高表达,同时与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 存在共表达,提示整合素αvβ3 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的研究报道,整合素αvβ3 单克隆抗体LM609 能够抑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12],因此靶向抑制整合素αvβ3 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为阻断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髓外浸润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为未来临床评估整合素αvβ3 的表达在儿童白血病中的早期诊断、危险度分层,以及选择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为阐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新靶标,同时可进一步探索整合素αvβ3 的表达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

猜你喜欢
整合素髓系亚基
心脏钠通道β2亚基转运和功能分析
整合素α7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检测的临床意义
HAD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胰岛素通过mTORC2/SGK1途径上调肺泡上皮钠通道α亚基的作用机制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BAA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整合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小RNA干扰蛋白酶体亚基α7抑制K562细胞增殖
中介体亚基基因NtMed8在烟草花期调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