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科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历史经验显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成员的生育欲望往往会降低,从而导致社会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当前60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2.64 亿,占比18.7%,65 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9 亿,占比13.5%。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已濒临中度老龄化边缘,预计2022 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30 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虽有国家鼓励生育的多重政策利好刺激,但这些政策利好真正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因此短期内我国人口出生率并未出现较大提升,可以预见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剧烈改变,意味着消费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必然对中国纺织行业造成巨大影响[1]。
根据消费需求的生命周期理论,年轻人拥有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其消费欲望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达到顶峰;而老年人由于收入有限,往往依赖积蓄度日,为对冲不确定性,必须压缩消费。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年轻化的社会对包括纺织品在内的消费品有旺盛的需求,而一旦步入老龄化社会,包括纺织品在内的大多数消费品需求必然不同程度地萎缩。这种情形在中国可能会体现得更明显,因为很多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时已高度发达,国民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所以消费压缩现象未必特别明显。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积累相对有限,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包括纺织品在内的消费压缩可能更加明显。
中国纺织行业整体发展迅速,尤其是2018 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不断深化产业升级,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低能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国纺织行业低附加值产品产值占比不断降低,高端纺织品产值占比不断提升,整个行业朝着良性发展方向前进。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纺织品需求导向的不利转变,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这是因为老年人普遍收入有限,健康医疗方面的支出较大,加之其思想保守,往往对技术含量较高,同时价格也更加昂贵的高端消费品缺乏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包括高端纺织品在内的高端消费品需求可能遭遇瓶颈。社会需求是行业创新的原动力,如果整个社会的需求导向转向以低端廉价产品为主,将对中国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在医疗养老方面的支出将大幅上升,在不发生重大技术创新的前提下,作为主要纳税群体的中青年人群由于比重降低,必将面临更加沉重的税负,还有可能导致生育意愿进一步降低,从而导致税基进一步萎缩。届时政府面临将沉重的财政压力,可能削减对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社会各个行业的政府研发投入。另外,作为纺织品最主要消费人群的中青年人群由于税负加重,实际收入降低,也有可能降低纺织品的购买频次和消费档次,从而导致纺织行业整体利润降低,进而迫使企业减少研发投入。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降低,中国纺织行业未来可能面临技术进步乏力的窘境,从而对全行业的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由于国民收入高,纺织企业用工成本远远高于中国。用工成本高看似是劣势,但也倒逼其加大研发投入,用技术进步取代劳动力投入,从而在技术创新方面体现出强大竞争力。反观国内纺织企业,由于长期坐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普遍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导致创新能力较国外同行严重不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内纺织企业开始面临高企的用工成本,而相关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尚未形成,因此短期内必然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纺织行业虽然发展迅速,出现了不少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纺织企业,但总体技术水平有限,技术积累不够,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基础之上,从事简单的加工贸易,业务以国际品牌代工为主,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赚取廉价的加工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这种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加工贸易模式势必面临优势丧失,逐渐走向没落的趋势。另外,周边新兴工业国家由于就业人口年龄和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劳动力优势明显,与20 世纪90 年代的中国极为相似,已经对中国纺织行业现有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国内纺织品订单外流现象比较严重,甚至相关外资也出现了外流。这使得中国纺织行业的利润积累变得愈加困难。
近年来,全球经济下滑严重,经济复苏道路曲折,不少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国内失业率增加,社会矛盾加剧。当前全球经济遭遇不景气,逆全球化思潮开始在一些国家抬头。纺织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属于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自然成为各国增加就业、缓和国内矛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真正发挥效力尚需时日,而且人们的生育观念一旦形成,在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这意味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将愈加严重,中国纺织行业发展长期依赖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因此中国纺织行业必须改变原有过度依赖低成本优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降低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存度,要强化技术创新,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在实处,通过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产品力提升,树立品牌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提升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占据更有利的价值环节,并吸引国际需求回流,加速推进国产替代,实现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之老年人生活水准的稳步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也开始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长期被纺织行业忽略的老年人消费市场必将逐渐崛起。目前“银发经济”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尚未出现井喷式增长,主要是因为市场供给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市场主要被营养保健品所占据,真正适合老年人消费的品种较少。在目前市场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纺织品企业要顺应消费需求品质化、便利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大趋势,全面、多样、高质量地满足老年消费者的需求,积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适应“银发经济”新蓝海[2]。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为帮助纺织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出台了许多帮扶措施,如减税降费、金融扶持、优化政府服务、简政放权、增值税改革、定向降准等,为纺织行业的复工复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虽然整体好于其他国家,但纺织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面即将发生重大改变。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应延续前期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中国纺织行业逐步适应国际国内形势,以便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的冲击[3]。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对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社会各行业造成严重冲击。大变局之下,中国纺织行业唯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极度依赖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在全球纺织品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才能开创出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人口老龄化确实会对纺织行业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但也是一次难得的行业格局调整机遇。中国纺织行业唯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有利条件,适时改变自身发展思路,适应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才能在困局中创造新局,成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