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静”结合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力

2021-01-06 02:05武小冬
江苏教育 2020年83期
关键词:冷锋过境静态

武小冬

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的部分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难点,其中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又是这些重点、难点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在此类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相关内容,通常会出现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的状态,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导致付出的努力与实际获得成绩不成正比,而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江苏新高考模式下选择地理学科的人数较多,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上述类型的内容呢?

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在“动”“静”结合中将地理学习进行到底。就是说,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用静态定格来展示特点,用动态变化演示过程,引导学生在“静态”和“动态”的观察对比中了解内容、加深理解、总结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应用知识,进而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指导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下面结合具体教学片段进行说明。

一、“动”“静”结合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自然地理部分,在教学“大气的运动”时,教师对常见天气系统尤其是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内容的讲解是比较重要的。此部分内容重在理解,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容易产生理解混乱。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锋面系统”时,笔者在讲解冷锋、暖锋时,首先展示静态的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异同。(见图1)

通过静态图的对比学生可以得出,冷暖锋的不同是因为冷暖空气的势力差异,从而明确冷暖峰的划分依据,为理解准静止锋做好了铺垫。但是,这里的“静”只是初步解决了概念问题,接下来的难点就是学习冷、暖锋影响下的天气了,尤其是两个天气系统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三个时间节点的天气状况。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将锋面形成过程,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状况进行动态演示,通过呈现云的增多或减少,太阳的隐现、雨区的降临,完整地展示了不同时间节点某地受到的冷暖空气控制情况以及天气状况,以冷锋为例(见图2)。

通过观察动态演示,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不同时间节点某地冷锋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其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这样,通过静态图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动态的演示就顺利解决了,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一教学难点,且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静态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点借助静态图给予了有效的解决,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对于运动中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动态演示,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相关内容;而“静”“动”之间的转化,也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很多内容的讲解都可以借助这一方式进行,笔者梳理如表1。

表1 自然地理中可动静结合讲解的内容

二、“动”“静”结合教学的注意事项

1.“静”是“动”的前提。“静”往往是一些相对基础的内容,我们在“动”之前,必须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将“静”掌握得透彻。只有掌握了“静”才能让“动”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首先一定要关注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在“静”的基础上,“动”能让知识活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2.有选择地使用“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地“动”。“动”的使用要有一定的“度”,使用过多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观察的兴趣,失去对学习重难点的把握,甚至失去对知识探究的动力。

3.“动”得适时。在使用“动”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足够的讨论空间,虽然“动”可以较为深入浅出地解释重难点,但是如果出现的时机不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所以要适时而动,才能动静相宜。

动静相宜可以很好地将学生不易掌握或较难理解的内容相对直观、简单地展示出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当然,动与静的结合,不仅可以应用在自然地理中,也可以将此方法应用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如城市的变迁等内容中。

猜你喜欢
冷锋过境静态
你,山川,我
春风过境,人间温暖(组诗)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静态随机存储器在轨自检算法
猜猜他是谁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辨云识雨 等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年9月4日—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春节期间罕见降雨过程分析
油罐车静态侧倾稳定角的多体仿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