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省气象局召开了“三秋”气象服务工作新闻通报会,会上通报了“三秋”期间我省天气气候趋势、当前墒情及作物长势和生产建议。
据了解,“三秋”期间(9月23日至10月31日)我省天气气候趋势预测为,降水量:预计豫西南、豫南偏少0~2成,其他地区偏多0~2成。豫北、豫中和豫东55~75mm,豫西、豫西南和豫南65~100mm。预计10月份降水过程偏多,其中有9月29日到10月1日、中旬中后期、下旬中期3次相对较长的降水间歇期。
据9月22日全省266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资料统计:目前仅信阳、驻马店、南阳和周口局部等地土壤墒情适宜,其他大部地区土壤偏湿,偏湿站点比例达到68%,比9月17日增加18%。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黄河以南大部地区夏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已进入成熟期,其他地区处于乳熟期至成熟期,秋作物尚未开始大面积收获。
根据近期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全省耕地平均植被指数(NDVI)为0.57,较去年同期偏高0.07。但豫北地区比去年同期略差,尤其卫河沿岸前期受灾区域指数明显偏低。新乡、濮阳两地指数较去年同期偏低0.02,安阳较去年偏低0.06,鹤壁较去年同期偏低0.14,为全省最低。
降雨较多,如何尽量保收获?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关注降水过程对收获的不利影响。9月下旬的降水导致淮河以北,特别是沿黄及其以北部分地块持续偏湿,影响机收及机耕工作开展,对秋作物收获晾晒有一定不利影响。
降水较多地区,需关注土壤偏湿对小麦播种的影响。目前豫北部分地区仍有积水,淮河以北大部土壤偏湿,建议雨后抓紧做好田间墒情管理,秋作物收获后及时理墒备播。
同时,有效利用降水间歇期安排秋收秋种。抓住10月份3次相对较长的降水间歇期,合理安排秋收秋种工作,晚熟地块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情况下可适当推迟收获,延长灌浆期。
据悉,针对“三秋”气象服务工作,省气象局开展洪涝灾害跟踪气象服务,及时监测墒情、雨情,制定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台账,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发布《全省洪涝水体卫星遥感监测》报告。制定《河南省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方案》,及时订正完善国家级指导产品,开展分阶段、分区域气象预报预警和可能影响秋收秋种的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