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娟,王绍伟,王 华,张秉慧
(1.许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南 许昌 461000;2.河南省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许昌分中心)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畜牧业养殖生产国,但畜禽养殖普遍存在的区域规划布局不合理、粪污处理设施滞后、养殖和种植脱节等突出问题逐渐凸显。为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国家相继下发了关于助推我国畜牧业绿色发展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和通知,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正在逐步加快形成,为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产业发展理念、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构建新型可持续的种养关系,以解决我国畜禽养殖粪污污染问题,大力推进我国畜牧业绿色发展。
要实现我国畜牧业绿色健康持续发展,推进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农牧结合发展是最佳有效途径。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仅在于畜禽固体粪便的处理和利用,重点是污水、沼液等各类液体的综合处理利用:一是进行综合处理循环利用,不对外界环境进行排放;二是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做到达标排放,但该模式存在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一般很难做到。所以,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最终还是要坚持走“农牧结合,入地利用”的“零排放”利用模式,最终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均衡协调发展。
直接将畜禽养殖粪污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这是实现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的最佳模式。养殖场(户)依据畜禽粪污的年产生量,可以与养殖场周边农户签订配套农田使用协议,实现养殖与种植有效对接利用。主要做法是将畜禽养殖粪污收集进行堆沤发酵或氧化塘等处理,在农作物施肥季节作为有机肥喷施于农田。也可以利用沼气工程对畜禽粪污进行厌氧发酵,沼气可以作为照明、发电,沼液、沼渣可以用于大田作物施肥。
目前,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利用模式最为有效,也最为经济实用,然而这种模式在运作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一是养殖与种植不对应的问题,同时种植业主主动使用粪肥意愿不高;二是畜禽粪污的存储问题,粪污每天不断大量产生,而农作物存在季节性施肥;三是畜禽粪污到农田的输送和合理使用问题。
主要做法是从源头实现粪污“减量化”控制粪污总量,污水通过处理最终达到国家排放相关标准要求,固体粪便通过堆肥或生产有机肥等处理利用。一是实行“雨污分离”,在畜舍与贮粪池之间铺设密闭排污管道排放污液,畜舍周围设置雨水明沟外排雨水;二是实行“干湿分离”,畜禽粪便干清粪工艺清理,贮粪场做到防渗漏、防溢、防雨,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或直接出售给有机肥厂集中处理;三是实行“固液分离”,使用固液分离机将粪便与污水分离,以减轻污水处理压力;四是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污水通过沉淀、过滤,将固体物质再次分离,然后通过污水处理设备进行高效生化处理,尾水再次进入生态塘净化后达标排放。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成本投入、低经济效益的产业,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投入和使用的成本高,大多数养殖企业都很难承受这样的高投入。
生产中采用干清粪、使用节水控水设施控制生产用水,实行雨污、干湿、固液分离等,最大限度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固体粪便进行堆肥利用;污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再进行多级厌氧塘、好氧塘与水生植物塘进行混合处理,利用多级氧化塘的藻菌共生处理体系、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净化,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同时采用化学制剂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于场内圈舍冲洗等。
目前,循环利用模式与达标排放模式一样,存在着粪污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
目前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技术,包括原料预处理、发酵、熟化等工序。原料处理中需要根据畜禽粪便含水率的高低加入适量谷糠、粉碎秸秆等有机物,有效调节水分和增加碳氮比,增加粪便的通气性,再接入一定比例的菌种和酶制剂,用专用设备进行混合搅拌、堆肥发酵,并适时翻堆,后熟阶段进行曝气发酵与干燥、筛分,生产出有机肥。大型养殖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自建有机肥厂,对于养殖规模小但密度大、就近消纳不能进行利用的高密度养殖区,可进行粪污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生产有机肥。
但是目前生产有机肥处理畜禽粪便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有机肥的肥力比不上化肥,而且也没有化肥使用方便,消耗的人力成本相对比较高,这也就制约了有机肥的广泛使用;二是畜禽粪便进行有机肥生产加工率低,当前只有很少的养殖企业选择生产有机肥,大多数畜禽粪便只是通过简单的堆沤进行处理。
我国现代畜牧业已经从追求数量发展向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迈进。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源头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发展原则,做到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投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种养主体有效对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才能有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充分发挥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指导畜禽养殖场(户)从畜禽品种、饲料营养、畜舍建设、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养殖管理水平,推广自动喂料、饮水和环境控制等先进设施设备,推广节水、节料、节能等清洁养殖工艺,利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利用,减少粪便产生量,实现源头减量减排。生产管控中,大力推进干清粪,配套建设节水控水设施控制用水,严格实行雨污、干湿、固液分离等技术手段,建设防雨、防渗漏的存储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粪污的产生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末端综合利用上,对中小规模养殖企业重点推广种养结合、就地就近消纳模式;对大规模畜禽养殖企业重点推广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模式,实施沼气工程和有机肥生产;对养殖密集区重点推广统一粪污收集集中处理模式。
近年来,国家对畜禽粪污治理空前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要通过建设畜禽粪污配套处理设施,实施沼气工程,增加畜禽粪污处理运输车辆,引进第三方集中处理,引导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直接流转种植用地,或与周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直接签订畜禽粪污处理消纳合作协议,实现有机肥利用,沼液、粪水农田灌溉利用。各地要根据实际,编制适合本区域的种养循环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种养业协调持续发展,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农牧循环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新生态格局。
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应始终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总原则,加大对畜禽粪污治理和利用的支持力度,通过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发放贷款贴息、增加财政补贴、实施财政奖励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本的驱动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培育鼓励新型经营性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服务,保障其合理收益,积极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治理模式,逐步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全产业链,促进畜禽粪污增值增效。针对中小养殖场粪污处理的难题,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由社会化服务采取签订合同的形式定期收集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合理收取一定费用。
由于畜禽养殖是一个高投入低效益的行业,总体利润率不高,如果粪污综合治理成本过高将导致养殖业难以持续发展,只有探索和推广高效、实用、运行成本低的粪污治理关键技术,才能真正有效实现我国畜禽养殖业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赢”。国家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对传统粪污处理模式进行革新,研发和改进实用的粪污治理技术。各地技术推广机构也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养殖场建设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积极总结本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案例,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实际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在已经取得明显实效的工艺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导企业不断创新,有效地提高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
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畜禽养殖从业者的粪污处理意识,切实增强畜禽养殖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绿色发展理念。在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往往更多关注粪污收集和处理的前端和中间环节,对末端有机肥的实施缺少有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同时,有机肥肥料使用不如化肥肥料便利,且成本高见效慢,导致现阶段有机肥的使用率低,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真正将化肥零增长行动落到实处,加大有机肥肥料推广、使用宣传力度和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引导农业种植专业户(合作社)使用有机肥,给予一定使用补贴,有效提高有机肥的实际使用量,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真正实现种养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