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在页岩气绿色开采领域取得了新进展。新技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有望让页岩气在开采过程中实现碳中和,甚至负碳排放。
据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院长卢义玉教授介绍,目前,国际上页岩气开采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技术。“我国的页岩气,特别是陆相页岩气富集区大多处于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着页岩气的工业化开采。”卢义玉说,我国页岩气储层黏土含量高,黏土遇水会产生膨胀,有可能导致储层改造效果差、采收率低。“因此,在我国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存在着耗水量过大、采收率低等问题。”
通过十余年的研究,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兼具气体的低黏度、高扩散性和液体的高密度等特性,联合国内相关单位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该技术不仅能提高页岩气采收率,还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为我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提供新选择。“这一技术将二氧化碳变成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超临界态,注入页岩层压裂页岩,构建页岩气流动通道,再把页岩气置换出来。后续再将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封存的二氧化碳相抵消,封存的量大于开采排放的量,从而实现负碳排放。”卢义玉说。
“目前,我们已经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开展合作。2017年6月,在延长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开展了全球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卢义玉表示,该示范区是目前鄂尔多斯盆地单井产量最高的页岩气井,取得了陆相页岩气产量重大突破。
本刊将在2021年第6期首报相关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天工 摘编自中国石化新闻网)
下载网址:http://www.sinopecnews.com.cn/news/content/2021-04/07/content_1852269.htm
下载时间: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