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丽
(泌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泌阳 463700)
伴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发展,鸭细菌性疾病种类也日渐增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养殖户容易出现盲目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导致细菌的耐药能力逐渐增强,给疾病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一旦大面积暴发,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分析鸭主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养殖户用药提供科学指导。
鸭传染性浆膜炎多在幼鸭群中暴发,主要是由于鸭感染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感染率和致死率较高,但超3月龄的鸭感染几率较低。冬春季节为疾病高发季,病菌能够通过空气、环境等多种途径传播,在饲养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中发生率较高,潜伏期为1~7 d。感染疾病后,出现食欲废绝、精神萎靡、颈部微缩、嗜睡等症状,眼部和鼻孔流出水性物质,伴有腹泻症状。随着病情恶化,将出现抽搐、颤抖情况,死亡较快。在疾病治疗方面,目前可以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包含头孢类药物、磷霉素、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等,需要通过开展药敏试验选择药物,保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无法进行药敏试验,可以按照0.5%的比例,将2%的氟苯尼考掺至鸭饲料中,连续用药5 d 可见效。此外,也可以按照0.03%~0.06%比例在饮水中添加10%的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剂,连续用药3 d,每次用药前停水1 h。
鸭副伤寒主要由沙门氏菌所属细菌引发,多见雏鸭发病,1~3周雏鸭尤其易感,带有地方流行性,能够引发大量雏鸭死亡。疾病能够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细菌主要来源于带菌动物及其粪便。患病后,雏鸭出现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明显消瘦,可能伴随结膜炎,眼部出现黏性分泌物,两翅下垂,尾部脏污。在疾病治疗方面,应通过实验筛选敏感性药物,缺少条件时,可以交替使用平常较少使用的抗菌药物。在治疗方案上,可以按照12 g/kg剂量在饲料中添加5%的甲砜霉素散,连续用药3~5 d,也可以选择按照5 g/10 kg 剂量在饲料中添加50%的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剂,或者选择按0.1%~0.3%比例在饲料中拌入盐酸金霉素可溶性粉剂。
鸭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由鸭巴氏杆菌引发,属于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流行速度快,无明显季节性。作为多禽类共患疾病,该疾病对鸭、鸡、鹅等均具有易感性,秋季随着鸟类迁徙更容易发生。感染疾病后,鸭将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等情况,体温升高至43~44 ℃,饮水明显增加,伴有呼吸急促、口鼻黏性分泌物多、呼吸有湿啰音等症状。部分病鸭为甩去喉头黏液,经常摇头。随着病情发展,患病鸭闭目昏睡、严重下痢,排出水样、腥臭、黄绿色或白色粪便,在2~4 d内死亡。由于发病急,感染疾病后需要立即治疗,最好立即分离细菌并开展药敏试验。若无法达到要求,可以在饲料中按照0.25%~0.5%的剂量添加20%的土霉素预混剂,也可以按照2 g/kg剂量添加10%乳酸诺氟沙星可溶性粉剂,连续用药5~7 d。在饮水中添加药物,可以按照0.5 g/l 添加10%的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剂。
鸭大肠杆菌病属于常见疾病,春秋季节高发,各年龄段鸭均可患病,2~6 周龄的鸭更易感。病菌能够通过空气、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雏鸭刚出生就可能因为接触蛋壳上的细菌被感染。患病后,鸭的精神萎靡、双眼紧闭,多数出现腹泻症状。病情严重,将引发败血症,继而导致鸭死亡。鸭周龄较大,患病后可能出现嗜睡情况,双眼、鼻腔流出液体,排泄物呈灰绿色,长期未能得到治疗将出现脱水、器官衰竭情况。在疾病治疗上,敏感性药物主要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用药应做到定期更换药物种类,确保在短期内完成治疗。按照30 g/50 kg 剂量,可以在饮水中添加10%的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剂,也可以按照100 g/40 kg在饲料中添加10%的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剂,连续用药2~3 d可见效。若症状较为严重,可以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天注射一次,连续用药3 d。辅助采用中药治疗,将80 g 大黄、60 g 黄芩、60 g 黄柏、50 g 板蓝根、50 g甘草、50 g白头翁、50 g黄连、30 g陈皮、30 g车前草兑水煎服,按照10倍剂量饮水,每天用药2次,连续用药3 d。为提高鸭群的免疫力,应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等药物。
鸭葡萄球菌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细菌在鸭群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感染各周龄阶段鸭,将引发急性败血症、眼炎、创伤性感染、腱鞘炎等多种病症。患病鸭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呈嗜睡状,排出灰白或黄绿色稀粪,胸腹位置皮下浮肿,溃破后将污染周围羽毛。临床上,患病鸭也多表现为关节肿胀,跛行、多俯卧,造成鸭淘汰率较高。发现鸭患病后,需要立即隔离治疗,按照50~100 mg/kg 剂量在饲料中添加5%的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剂,连续用药3 d。在饮水中用药,可以使用5%的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剂,使用前停水1 h,连续用药3 d。□